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野生狐狸在棘球属绦虫感染传播的情况,搜集并解剖野生狐狸6只,对搜集的其中4株多房棘球绦虫、2株石渠棘球绦虫的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6只野生狐狸中有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强度分别为1640和839,1只感染石渠棘球绦虫,感染强度为833;线粒体DNA CO Ⅰ基因扩增得到了363 bp的目标片段,其中4株多房棘球绦虫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基因序列(AB461417)一致性达到100%,2株石渠棘球绦虫的mtDNA CO Ⅰ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基因序列(AB159136)一致性达到99.2%,有3处碱基置换位点.称多县野生狐狸肠道内寄生着棘球属绦虫,对其防控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和牛、马、羊、猪、骆驼等家畜以及多种野生有啼动物的内脏,发生棘球蚴病,成为世界上一个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成虫寄生于狗、狼、豺、狐等多种食肉兽的消化道内,为世界性的分布。由于宿主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虫体往往产生个体或种内形态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自治州部分地区犬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4年10-11月在自治州尉犁县、博湖县、州种畜场对57只犬应用氢溴酸槟榔碱下泻法,进行了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经鉴定检出虫体4种,隶属2科4属。其中泡状带绦虫感染率24.56%;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21.05%;犬蛔虫感染率12.28%;多头绦虫感染率7.02%。根据调查结构兢定泡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蚴中克隆胆汁酸钠协同转运蛋白(sodium-bile acid co-transporter,EgSBACT)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设计EgSBACT 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 及PCR 方法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总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 后扩增EgSBACT 基因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中,测序鉴定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T-PCR 扩增出一长度约650 bp 的基因,测序显示其长度为654 bp,序列与Gen-bank 公布的EUB59978.1 完全一致,其编码217 个氨基酸,预测其等电点为9.28。同源性分析发现,EgSBACT 蛋白序列与中华枝睾吸虫SBACT(GenBank:GAA57409.1)同源性最高,达到43%。进化树分析表明,细粒棘球绦虫的SBACT 蛋白与吸虫纲的SBACT 相聚集,在进化树上处于一枝,而与其他物种亲缘性较远。由此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出细粒棘球绦虫EgSBACT 基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野生犬科动物在包虫病流行中的作用,探索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防控方法,通过野外收集疑似野生犬科动物粪便进行DNA宿主鉴定,粪便用蔗糖漂浮法收集虫卵,对虫卵进行DNA检测鉴定,结合动物解剖法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野生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在3处狐狸窝附近投放驱虫药物吡喹酮,采集驱虫前后的狐狸粪便,用虫卵检...  相似文献   

6.
毛维君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190-190,54
肝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业为主地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于犬消化道的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人人体肝脏内所致.有较明确的地域性,在我国以新疆、内蒙、青海、西藏、四川西北较为多见.人肝包囊虫病的患病率达0.5%-5.0%,感染率达3.1%-31.5%,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确诊后需要手术治疗.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部新巴尔虎右旗泡状肝色虫病原种类及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1998-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3个乡草场进行人兽共患泡状蚴病病原调查研究的结果。沙狐(Vulpes corsac)和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别感染有多种泡状肝包虫的成虫和幼虫期。其中有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并经人工感染试验实它们是具不同发生学的两个独立种类。布氏田鼠的泡状蚴平均感染高达2%-19.023%,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它们的感染率有所差别。同时,在该划原布氏田鼠尚发现与其他棘球蚴不同的呼伦贝尔泡状蚴新种(Alveolaris hulunbeier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
玛多县常见并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家畜寄生虫病有牛羊肝片吸虫病、腹腔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牛羊绦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脑包虫病,牛羊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羊鼻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主要由蜱、螨、虱蝇、虱、蠕形蚤、虻等引起,其中牛羊胃肠线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在全县普遍流行,并且对畜牧业的危害也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玛多地区经常性开展的几项防治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疾病进行。一是应用冬季驱虫技术进行绵羊及幼羊牦牛驱虫;二是应用喷洒或药浴杀灭牛羊外寄生虫技术。此二项技术应重点掌握和应用,以下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
苏效东 《科技信息》2011,(19):I0161-I0161,I0147
目的:掌握果洛藏族自治州人群棘球蚴病的患病状况,为制定该地区本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B超扫描、血清免疫学检测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确定人群棘球蚴病的患病状况。结果:果洛州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的患病率为9.45%,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分别为11.89%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个年龄段均可见有棘球蚴病的发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上组达到最高。不同职业的人群中,牧民和僧人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5.36%和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果洛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严重、疫情活跃,加大该病在本地区的防治力度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敏  王梅 《甘肃科技》2004,20(6):J002-J002
贾万忠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病学研究工作,在带绦虫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治、化学治疗、抗原分析与鉴定、单克隆抗体研制、免疫诊断、cDNA文库构建与筛选、基因分离克隆和表达等方面有专长同时,在带科绦虫、鸡球虫种株的变异研究和分子分类鉴定方面有专长曾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棘球蚴病防治新技术的研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11.
棘盘双睾绦虫 Diorchis stefanskii Czaplinskii,1956,.与冠双盔绦虫 Dicranutaeniacoronula Railliet,1892,.均隶于膜壳料,是家鸭肠中常见的寄生虫。苏联 Jarecka(1958),研究过它们的生活史,但对它们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各期尚未明瞭。1980年作者在福州进行棘盘双睾绦虫生活史研究时,发现冠双盔绦虫的拟囊尾蚴与棘盘  相似文献   

12.
表达纯化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14-3-3(rEg14-3-3)和Eg10(rEg10),分别免疫小鼠,8w后进行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攻击感染.计算免疫保护力,检测脾组织中CD4+T、CD8+T细胞亚群以及T细胞增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Eg14-3-3免疫组小鼠具有85.3%抵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能力,而rEg10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无免疫保护力;与PBS对照组相比,只有rEg 14-3-3免疫组的CD4+T细胞亚群的分布有明显差异,且rEg 14-3-3抗原能诱导淋巴细胞显著增殖.因此rEgl4-3-3蛋白能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可作为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以细粒棘球绦虫AgB1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redictProtein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应用在线预测软件Bcepred、Abcpred、IEDB及SYFPEITHI等对细粒棘球绦虫AgB1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提示,AgB1抗原蛋白存在可以构成抗原表位的区域,经软件分析,分值高的B细胞表位区域:2~9、15~20、22~35和41~52氨基酸序列;T细胞表位区域:3~12、26~33、34~44和52~61氨基酸序列。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确定AgB1抗原的4个B细胞优势表位和4个T细胞优势表位,对进一步研究AgB1的抗原性和研发更有价值的免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完全可抗我国细粒棘球绦虫犬——绵羊株对中间宿主(绵羊)的侵袭。在包虫病流行区免疫羊可获得保护。免疫期约半年新疆细毛羊免疫保护率为88.1%;蒙古黑头羊为83.6%。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绵羊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绵羊棘球蚴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绵羊棘球蚴病发病单位数 (团场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 ,而致死率逐年下降 ;北疆地区绵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 6 1 .2 5± 3 .6 5 % ;南疆地区平均感染率为 3 8.89± 2 .93 % ,北疆地区平均感染率明显地高于南疆地区 (P <0 .0 1 )。其中北疆各地区之间、南疆各地区之间平均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 ,而阿克苏地区棘球蚴平均感染率极显著地低于伊犁地塔城和昌吉地区 (P <0 .0 1 ) ,显著低于阿勒泰地区 (P <0 .0 5 ) ;喀什地区极显著地低于伊犁地区 (P <0 .0 1 ) ,显著低于塔城、阿勒泰和昌吉地区 (P <0 .0 5 )。兵团农一师和农三师绵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也显著地低于其他各师局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BAS-DIBA),并以此法研究了棘球蚴病患者对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抗原的免疫应答.79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69例非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和119例健康人血清的BAS-DIBA试验结果为:两试验检测抗棘球蚴抗原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7.45%和92.41%;特异性分别为98.40%和98.94%;在91.14%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BAS-DIBA试验较DIBA法敏感;两法同为阳性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BAS-DIBA检出的抗体效价的几何均数为DIBA法的5.48倍;4例DIBA试验阴性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在BAS-DIBA法中为阳性.证实所建立的BAS-DIBA法是检测棘球蚴病患者免疫应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低抗体水平的棘球蚴病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TOR抑制剂AZD2014在体外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活性的影响。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分成6组进行体外培养,其中四组加入AZD2014使其浓度分别为200、100、50、25μmol/L;继续培养10 d,期间利用伊-红染色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的活力,实验重复3次后,绘制原头蚴活力曲线;Western-blot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p-Akt1、p-4EBP1、p-S6K1的表达量;Caspase-3试剂盒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Caspase-3酶活性。结果 100μmol/L的AZD2014作用4 d后,原头蚴活性开始下降,存活率为(75.93%±7.28%);体外培养10 d后,1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仅为(24.03%±1.01%),2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为(2.40%±1.14%);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4 d后,原头蚴蛋白因子p-Akt1、p-4EBP1、p-S6K1表达量明显下降;在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其Caspase-3酶活性下降。结论 AZD2014在体外具有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作用,理论上,可做为临床上抗包虫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8.
作者自1958-1983年来从福建15个县市共采集鉴定家鸡绦虫计3科7属12种,其中3种为我国新纪录,另有一种形态特殊暂不定种。各种均按福建省标本分别简要描述鉴别特征。对福建省鸡绦虫区系作了对比讨论,并对我国山东瑞氏绦虫经形态比较后,疑是棘盘瑞氏绦虫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asus)种间遗传标记特点,在内蒙古地区采集羊肝脏中的细粒棘球蚴,或通过手术将患者的包虫剥离囊包后采集细粒棘球蚴,提取虫体DNA,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ND1)基因,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DNA扩增出的羊株、人株ND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895bp,ND1基因序列稳定保守,无宿主特异性,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 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羊包虫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细粒棘球绦虫,对多房棘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杆菌无关病原不检出;检测下限为100个拷贝,重复性好.对55份牦牛源包囊样本和70份羊源包囊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4.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本研究建立的ii 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小时,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牛羊包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