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影响力的评价问题,研究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模型。从经济实力、吸引力、辐射力三方面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所辖23个区(县)的区域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精确且符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影响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西安市整个经济走势、变化过程看作一个灰色系统.以西安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经济走势模型.其目的是在深入分析西安市经济指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事实证明模型选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非等间隔灰色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非等间隔灰色过程的概念,实现了对灰色模型GM在时序要求上的拓展,探讨了非等间隔灰色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模型方程,为描述时间序列间隔不等的灰色过程和解决工程上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非等间隔灰色过程的建模主要包括两步:(1)用最小二乘法和插值法由原始数据计算tn(i)及(i)数列,(2)由tn(i)及(i)计算模型响应式.文中给出了应用实例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5.12"地震重灾县———青川县(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产生崩塌及影响其稳定性的9个因素为评价因子,将崩塌危险度分为无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建立了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崩塌灾害点进行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与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得的评价结果比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级结果更接近于现场专家勘查结果。由此可见,采用这种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崩塌危险度进行快速、科学、有效地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可调式灰色GM(1,1)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灰色预测、灰色决策、灰色评估等许多理论都是通过建立灰色模型来处理的,由于离散函数的导数不存在,因此,如何处理导数信号,是建立灰色模型的关键。本文根据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指出现行建立模型方法的不确定切之处,给出处理导数信号即背景值的方法,由此导出可调节灰色GM(1,1)模型。  相似文献   

6.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观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与趋势,针对系统各指标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进而给出了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建立了江西省与沿海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预测数学模型,对江西与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运行态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江西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和问题所在,为加快江西农业经济超常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TLLZ数学模型度量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科学技术水平,分析科学技术、资金、劳动力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灰色系统理论对上述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找出影响福建省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因素;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进行预测分析,为福建省煤炭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安徽省61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对比实验,得出5类区域经济类型,较好地揭示了县域经济间的差异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10项适当的主要经济指标对天津市1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自1338年以来的发生在渤海海域的历史地震,建立了该海域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灾变GM(1,1)模型,又以该海域发生MS≥7级地震的具体年份为原始数列,建立了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数列GM(1,1)模型.这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吻合.文中对预测结果的可信性作了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桤柏混交林幼林生长的灰色拓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其改进模型研究了四川省盐亭县龙江4年来连续营造的桤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建立了混交林和柏木纯林中幼木生长的灰色GM(1,1)模型、新息GM(1.1)模型和GM(1,1)新陈代谢模型,结果表明,GM(1,1)新陈代谢模型能较好地摸拟和预测桤木和柏木在幼林期的生长状况,井对其随后6年的胸径、树高作了预测.由预测结果可以推断,桤柏混交林促进目的树种柏木生长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原理,运用GeoDa及ArcGIS软件,对福建省各县域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县域经济格局两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发达的县域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分别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且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自1989年以来,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县域经济重心由西北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福建省欠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要比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大得多;未来几年内,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21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9年数据,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集中指数、重心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白1999年以来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仇变幅较小,且入境旅游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内部地市之间的差异;2)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发展极不平衡,集中度高,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双核四区(广州、深圳双核,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四区)”格局;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地揭示了广东省入境旅游发展地市差异与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市差异关联度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是影响广东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将灰色模型GM(1,1)用于海岸线变化预测,在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岸线变化趋势预测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海岸线提取,设置原点和若干侧线,建立GM(1,1)模型的原始序列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若干预测点和预测海岸线.最后通过残差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方式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海岸线预测是合理可靠的,并且在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从宏观上要求我国经济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在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践中 ,对外投资决策是最复杂、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建立了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 3个海外投资项目进行了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文献发展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数学文献发展的数据对数化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数学文献发展的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量类比法与灰色系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选定已积累有较长的实际运行资料的丹江口工程作为类比工程对龙滩水电工程库周区进行经济影响的预测。在类比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产业经济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将建库与未建库对库周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对比。为中央对兴建该项巨型水电工程作最后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合权重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华  王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99-2504
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构建了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分别利用模糊AHP方法和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然后根据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组合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组合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江苏省中部某城市2001年—2011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