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袁枚《随园诗话》由论诗、采诗、记事三部分组成。论诗旨在倡导主真情、重个性、尚诗才的性灵说;采诗意在以创作实践印证性灵说理论;记事则多与诗坛创作相关,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趣。《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相似文献   

2.
关于随园女弟子的成员、生成与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园女弟子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群体,乃清代乾嘉诗坛袁枚性灵派之一翼,其人数可考者达四五十人。其出现于苏杭地区,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达及思想观念的解放密切相关,也与袁枚的支持不可分。女弟子诗歌创作具有性灵派的诗的共性:抒写真情与闲适之趣;选材琐细,意象灵动、新奇、纤巧,不乏风趣,语言白描、口语化。其最大功绩是以清新的诗风冲击了诗坛流行的拟古格调诗及卖弄学问的考据诗,为诗歌回归抒发真情的轨道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妇女诗歌史上占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坚持诗歌的审美内涵是诗人自我内在“性灵”、“性情”、“血性”的感性显现,强调自我,张扬个性;以为诗中的性灵来自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和二的天然妙合;要写出表现性灵的真诗,必须有天才和灵感;标举性灵固然是针对“格调说”和“肌理说”而发,但其理论旨归是要求学的个性表现和独创精神,来冲决当时儒家正统思想对诗歌的束缚和扭转坛复古模拟的诗风。  相似文献   

4.
随园女弟子作为女性诗歌作群体,乃清代乾嘉坛袁枚性灵派之一翼,其人数可考者达四五十人,其出现于苏杭地区,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达及思想观念的解放密切相关,也与袁枚的支持不可分。女弟子诗歌创作具有性灵派的诗的共性:抒写真情与闲适之趣,选材琐细,意象灵动,新奇,纤巧,不泛风趣,语言白描,口语化。其最大功绩是以清新的诗风冲击了诗坛流行的拟古格调诗及卖弄学问的考据诗,为诗歌回归抒发真情的轨道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妇女诗歌史上占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性灵派和肌理派代表着乾嘉诗坛两种不同的诗歌创作倾向,深刻影响清诗的发展走向。论者多将二者并论,且多将二者的关系定性为相抗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肌理派与性灵派抗衡说”是一种事实根据不足、逻辑不严密的一种观点,故仍需寻绎充分必要的材料对其予以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性灵”有哲学的和诗学的之分,学人对于袁枚“性灵”涵义的看法,多从哲学层面去理解,其实袁枚所谓“性灵”是从纯诗学角度立论。具体地说,袁枚“性灵”是指诗性的天性灵智,诗性的天性灵智包括天分学力两者,诗歌艺术都是诗性的天性灵智的产物,也只有凭借诗性的天性灵智写出来的诗才真实鲜活有风趣。  相似文献   

7.
张问陶是清中叶继袁枚之后性灵派重要诗人。后人探讨其性灵诗论多从性情、天性、血性入手,而忽略“性灵说”另一要素“趣”。本文从创作主体之真趣、创作过程之灵趣、创作客体之逸趣三方面揭示张问陶“趣”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泽诗宗韩愈、黄庭坚,而诗论则重在凸显山谷诗学的"学问"、"脱俗"要旨,反映为"性情又自学问中出"、性情"包孕"学问、性情"深厚""庄雅"的重要表述,以及为诗须"引证赅洽"的创作主张.在考据成风而"神韵"流于虚廓、"性灵"堕落浅浮的晚清之世,对学问和脱俗之旨的异代强调彰显了"学人之诗"的独特品格.程恩泽诗论对郑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虽其规模韩、孟,又出以元、白面目,但一归于学问、脱俗二途.而与程氏诗论和山谷诗学相符若契.  相似文献   

10.
张问陶是清中叶继袁枚之后性灵派重要诗人.后人探讨其性灵诗论多从性情、天性、血性入手,而忽略"性灵说"另一要素"趣".本文从创作主体之真趣、创作过程之灵趣、创作客体之逸趣三方面揭示张问陶"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性灵说”是明末著名学派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文学作品创作要直接抒发作者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是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学说给晚明那僵如死水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其理论影响晚明小品文的创作.同样,晚明小品文也体现“性灵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2.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在一派尊唐诗风之下,钱谦益批判性地继承袁宏道开创的"性灵说",大力扭转了前后七子和竟陵派的治诗之失,以性灵、学问、世运三者合一的诗歌理论成为由盛唐而杜甫、由尊唐而崇宋的关键人物,开创了清初的新诗风.  相似文献   

14.
伏涛 《菏泽师专学报》2012,(1):37-40,55
席佩兰,清代常熟著名性灵派女诗人,被袁枚推尊为本朝第一。她有极为明显的男性意识,且伉俪能诗。其夫孙原湘与王昙、舒位合称“江左三君”,然场屋不畅,席佩兰诗中对此有所记述,该类描摹科举情状之诗颇见性灵派诗歌的特色,既具审美价值,又有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调元诗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调元论诗的基本观念及关注当代诗歌评论的倾向都明显可见与袁枚性灵诗学的相通,其《雨村诗话》分为专论古人的两卷本和专论今人的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体现了乾隆后期当代诗歌批评意识日益清晰和强化的趋向。李调元所纂《全五代诗》是现存第一部个人编纂的较完整的断代诗歌全编,在乾隆诗学中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赵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白族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词楹联家。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直逼陆游,风格以“筋骨思理见胜”,内容现实性强,感情真势。其论诗诗60首被称为缩略的云南诗史。其楹联创作分政论性、官箴性、闲适性3类500多副,也为世所重。  相似文献   

18.
袁枚性灵说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解放。具体表现为:1.诗人真性情的解放。它是对传统诗学“以礼制情”、“主理抑情”、“以政治功用代替抒情”的反拨。2.创造精神与个性的解放。它一反宋元以来规唐模宋的诗学思想,张扬个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9.
性灵说溯源     
考察整个南朝文学文论,发现“性灵说”在南朝已初步形成。以范泰、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南朝作家所言说的“性灵”,是指生命本真的自然天性,包括心灵本真的自然情性。从而奠定了“性灵说”重真性情、崇尚自然与个性的核心思想。“性灵说”在南朝初步形成,佛教大乘涅架学佛性论思想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谢灵运是以“性灵”体现佛性的一个典型。南朝“性灵说”体现了对人“心”的重视,重视体现人本真情性的“心”的灵动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清代袁枚晚年大量招收女弟子,女弟子在诗坛的地位并不高,但确有独到之处.其诗歌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尤其在艺术审美方面,以女性的感觉入诗,诗中含有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