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类起源非洲说”、“人类起源亚洲说”和“人类起源多地区说”这三大人类起源学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以基因分析作为核心的根基上,这里没有“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哲学性的解释,而更加信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结晶。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正在改写人类起源学说》的文章,谈到在现代人起源问题上,中国学者同世界主流学界的分歧。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代人的祖先全部来自于非洲;而大多数中国学者则坚持认为,现代东亚人的祖先是以"北京人"为代表的亚洲直立人,同来自非洲、欧亚等其他地区的人种混合繁衍而来。其实有关中国人起源问题,早在晚清时期,就多有争论。后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及现代科  相似文献   

3.
在位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科学家发现了3个约16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智人化石。这一发现与分子生物学的预测结果比较吻合,因而为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证据。这次发现多少有些偶然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和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俄罗斯科学学会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现代人类起源问题和人类基因的多年联合研究,日前终于得出惊人结论: 大约7万年前,地球上人类的祖先曾濒临灭绝的边缘,人口最少的时候,地球上仅有2000多人,而且全部在非洲。科学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进化学诞生之日起,为何人类生来就是裸体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写到:“没有人认为皮肤上没有毛发对人类来说是个优势,人类身体脱去毛发不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脱去毛发呢?尽管书名是《人类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对人类的起源作出什么论述。  相似文献   

6.
姚军 《科学大观园》2005,(24):15-17
华夏民族的先民,一般是崇拜龙的图腾。他们将龙的形象画在氏族的旗帜上,作为氏族的族徵,成为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族习俗信仰,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氏族人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华夏民族的后裔子孙,都自认为是“龙的传人”。但是,“龙的传人”依据是什么?起源又在哪里?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7.
在近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讨论中,涉及了意识的问题,但没有展开讨论。例如人类学家说。较早阶段的南方古猿,“有意识地使用工具”;“随着完全人出现,社会建成阶段”,“而增加人类的思维”。这里古猿使用工具的“有意识”和“人类的思维”是一种什么关系,就值得讨论。我们想就有关意认的问题提几点初步意见,希望人类学界同志们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当地时间1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科研人员重新分析非洲坦桑尼亚北部来托利(Laetoli)的化石足迹发现,在距今约360万年前,有不止一个人族物种曾用双足行走. 来托利的化石足迹有一组足印此前被认为属于现代人早期亲属,最新研究认为有另一组痕迹属于一个未确定的人族物种.这项新发现对直立行走的起源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神话     
记得亚里斯多德说过:“爱好智慧的人亦是爱好神话的人。”甚至马克思也曾说:“希腊神话向人显示永久的魅力。”在他们眼中,神话是真知,二者并非相对。神话可说是原始社会人类的信仰语言,是初民对自然现象与万物由来的合理解释。宇宙怎么诞生?谁创造人类、动物、植物?为什么会有洪水与地震?这些质问若用信仰语言去回答,就出现了开天辟地神话,天体神话,动植物神话,自然灾害的神话。除此之外,尚有英雄神话(后羿射月)、部族神话(黄帝大战蚩尤)等。  相似文献   

10.
由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古人类学家米里亚娜·洛克桑迪可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人类祖先的一个新人种被命名为"博多人"(Homo Bodoensis).这个人种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期的非洲,可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或有助于解开全球范围内人类谱系的联系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进化人类学》杂志上. 尽管现代人,即智人是唯一幸存的人类血统,但其他人种也曾在地球上出现.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77.4万至12.9万年前(曾经被称为更新世中期,现在更名为Chibanian)的人类化石.先前研究表明,智人在这一时期出现在非洲,而尼安德特人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然而,人们对人类进化的这一关键章节的大部分内容仍然知之甚少——古人类学家称之为"中间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人狗情未了     
狗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它们忠实、聪明,伴随人类走过了14000年的历史旅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和狗相互依赖,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没有人记得这种关系是为何开始以及如何开始的?人们只知道,这种依赖是完全平等的,是一种爱和情感的互换。当代作家史蒂芬·布迪安斯基在其小说《狗的真相》中曾写道:“在人和狗互相依存的关系中,狗从人那里得到的远比人从狗那里得到的东西多,这不是人可以向狗施舍几根骨头,而是因为,人有无数种方式向自己的狗表达爱意。“很多人会笑,对狗有什么爱或情感可言呢?如果你不信,就请听一段人与狗之间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成千上万头患病猪被扑杀,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检疫人员夜以继日奋斗在疫病防控第一线,不要吃猪肉等流言也在四处传播……人们不禁在问:非洲猪瘟到底是什么?它的可怕之处在哪儿?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虽然不感染人(FAO的说法是"只有猪科动物易感。人对非洲猪瘟不易感"),对人的生命安全没有直接威胁,但它却是一种可能对中国的养猪业、乃至中国人的整体饮食结构,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艺术才能的起源,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专家们掌握的有关人类早期艺术史方面的资料甚少。但是,一位研究人类起源的美国人类学家宣称,点燃现代人类思想火花的,是在约5万年前源于基因突变产生的“创造性基因”。目前,已知的人类艺术史中最古老的艺术品,当数2002年在南非布隆巴斯山洞中发现的距今77000年的两块红褐色赭石,赭石  相似文献   

14.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 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 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 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 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 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 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 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 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似乎拥有一种神秘的天赋——从他人的脸上读出病意,即使在感染的最早阶段。对8名男性和8名女性各拍摄两次照片,这些照片将16人的所有面部特征平均在一张脸上得到一张复合脸图像。你能判断哪个人生病吗?A还是B?(答案在本文底部)。人类似乎拥有一种神秘的天赋——从他人的脸上读出病意,即使在感染的最早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最早独立于宗教来探索世界和自身的是古希腊人。他们把这种探索称做“philosophy”(哲学),它由希腊词philos(意为“爱好……的人”)和sophia(意为“智慧”、“知识”)构成。他们在探索,正是因为他们酷爱智慧和知识。自古至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向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这属于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范畴。“moral”(道德)一词,源出于拉丁词mores,意为“方式”。因此,道德哲学研究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探索也引伸到了其他一切方面,它可以涉及自然界中大至宇宙小到草芥的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尔夫运动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是,古时的一位苏格兰牧人在放牧时,偶然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击人野兔子洞中,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来称为高尔夫球的运动。因此,“高尔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4世纪苏格兰议会中的文件中。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是当代科学界普遍关心,而又解答不了的问题。自从达尔文的学说进化论思想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人们几乎又普遍信奉着这样一种观念,即人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事实真是这样吗?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当代孝古成果,可以列出的人类起源时间表是:  相似文献   

19.
古拉丁文献中有这样一句话:Ex oriente lux,ex occident lex,意为“光明来自东方,法则来自西方”。从人类近代文明史来看,似乎不无道理。本来,人类文明的摇篮就在古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这最早的文明之光照耀东方数千年之久。这火种被冲撞奔突于黑暗之中的西方人从拜占庭拣回,燃起冲天大火,对西方人来说,真是“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短短几百年,西方人找到了支配自然的法则,发明了发明的方法,建立起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建立起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1959年第三期报导了上海社联于2月1日邀集的上海心理学界(60余人)讨论会的情况。据报导会议讨论了下面三个问题。就其论点摘要如下: (一)人的心理活动是否都有阶级性?据报导对于人的心理的阶级性问题意见比较一致,分岐在于是不是人的一切心活理动都有阶级性?有没有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发言时有的人结合过去的争论来讨论这些问题。上海师院周冠生肯定有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也认为感觉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且对下面这些意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按:这些看法都是论述感觉的阶级性的论点)。他说:“我不同意热和痛的感觉如果不和意识联系起来,这只是生理现象,而不是心理现象”。“当一个人感到热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