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A method for DNA isolation from early development of blastocyst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was developed in present study. Total DNA was prepared from interspecies reconstructed blastocyst and a giant panda specific microsatellite locus g010 was successfully amplified. DNA sequencing of the PCR product showed that two sequences of reconstructed blastocysts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positive control giant panda. Our results prove that the nucleus of interspecies reconstructed blastocyst comes from somatic nucleus of donor giant panda.  相似文献   

2.
粪便聚类法在大熊猫数量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用大熊猫粪便咬节长度进行聚类分析的调查方法。将该法具体应用于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数量调查中,取得了与其它方法一致的结果:即研究区域内共有4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3.
GIS在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GIS技术对佛坪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利用以ArcView3.2(a)为平台开发的佛坪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了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和密度、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和密度等多种分析图层.结果显示,通过GIS分析,可得到的大熊猫分布和密度,且结果与传统调查分析方法一致.在人类活动干扰监测的分析中,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技术,使得管理者易于做出科学及时地判断和决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Fargesia sp.)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后,其细胞壁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变化,薄壁细胞细胞壁变薄,厚壁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都有部分消失、缺损或扭曲。  相似文献   

5.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7种细菌,发现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中的肠球菌增多,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IL-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大熊猫IL-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E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克隆得到的IL-2基因开放阅读框由46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55个氮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编码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3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登录,序列号为:DQ852339)与已知的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兔、鼠等的IL-2核苷酸同源性在66.5%(鼠)~91.5%(犬)之间;IL-2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4.8%(鼠)-85.2%(犬)之间;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犬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路线法于2003年5月对贡嘎山保护区所属湾坝乡盐水塘进行调查,与以往不同,作者应用了7种处理方法,筛选了具有不同结果的2种方法即最远距离法和Ward’s法对粪便咬节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在不足20km^2的研究面积上,共生活着3只大熊猫,2只在沟谷的最里边,1只在另一个沟口.  相似文献   

8.
马边大风顶大熊猫的年龄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绝对数量调查表明,在位于小凉山山系的马边大风顶大熊猫野外观察站约20km^2的研究区域里,共有9只大熊猫,其中幼少组4只,青壮组2只,中年组2只和老年组1只,其年龄结构金字塔属于锥形,显示出略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是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差异表达的乳清蛋白.利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首次对一只大熊猫产后第1d和第22 d的乳清蛋白进行初步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成功得到11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种蛋白质与免疫、抗菌有关,包括抗白细胞蛋白酶、溶菌酶C,C反应蛋白.推测这3种蛋白质可能参与大熊猫乳腺或幼仔的防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以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助于认识大熊猫乳的组成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正常大熊猫、牛、羊、人、人工乳等乳汁中Ca、P、K、Na、Fe、Cu、Mn、Zn、Mg、Co等10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大熊猫乳汁中的Ca、P、Zn、Mg等元素的含量低于成都麻羊,高于牛、人、人工乳的含量。大熊猫乳汁中元素K、Na、Fe、Mn、Co的含量均高于成都麻羊、牛、人、人工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大熊猫的季节活动规律和人为干扰状况,提高大熊猫监测水平。使用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记录大熊猫活动信息。作者于2008年3-6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密集分布区进行了红外线数码相机监测。监测表明:平均海拔1614-1871m的区间,大熊猫拍摄率较高,2075米拍摄率很低,这与大熊猫的季节迁移活动规律是符合的。大熊猫的昼夜活动比是3.46:1;73%的样线上有大熊猫分布;0.91%的点上有人为干扰因素;12.68%的照片中出现天敌,成年大熊猫具有应对天敌的能力;交配季节标记行为占18.65%,标记行为较多:其中有2张照片记录到了交配场所。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是近20年来一个比较活跃的区域,目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微生境与采食场两个空间尺度上.具有平缓的坡度被广泛认为是大熊猫偏好微生境的特征,而在微生境内对采食场的选择则侧重于具有较多喜食食物的部分,如老笋、新笋等的集中处.大熊猫生境选择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来人为干扰可导致大熊猫选择生境的漂移.同域分布的大、小熊猫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这反映了两种熊猫在生理、生态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非因种间竞争导致的生态调整之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VFP和WindowsNT ,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信息的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大熊猫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活动中原始数据及相关文献的管理 ,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4.
A molecular solution to the riddle of the giant panda's phylogeny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lthough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is a member of the order Carnivora, there has long been disagreement over whether it should be classified with bears, raccoons or as a single member of its own family. Four independent molecular and genetic measures lead to a consensus phylogeny for the giant and lesser pandas. The lesser panda diverged from New World procyonids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as their departure from ursids, while ancestors of the giant panda split from the ursid lineage much later, just before the radiation which led to modern bears. The giant panda's divergence was accompanied by a chromosomal reorganization which can be partiall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ursid karyotype, but not from that of procyonids or the lesser panda. The apparently dramatic, but actually limited,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giant panda and the bears in chromosomal and anatomical morphology provide a graphic mammalian example of the discordance of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and chromosomal) evolutionary change.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卵巢囊肿,生长滤泡闭锁黄体化及雄性大熊猫性欲低下,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繁殖.其原因很复杂,可能与微量元素硒(Se)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的研究,经过120多年已深入到各个方面,然而关于它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取得共识,概分三派.一派认为它是高度特化的熊类,另一派认为它更接近于浣熊,再一派认为它应独立成为一类.古生物学家根据所发现的始熊猫化石,讨论了大熊猫的演化.但大熊猫的祖先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始熊,尚待进一步对古今熊类研究,方能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和2005~2007年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岷山北部区域大熊猫生境的分布、适宜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岷山北部791445.51 hm2的研究区域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的面积为91129.14 hm2,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实际生境面积仅为89113.5 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1.26%;(2)在大熊猫实际生境中,适宜栖息地面积占30.4%,最适合大熊猫取食的竹类盖度(大于50%)的竹林面积仅占实际生境的20.2%  相似文献   

19.
对1970~1986年间发表在136种期刊上的379篇大熊猫文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测定出关于大熊猫专题的15种核心期刊,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核心地位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阐明所确定的15种核心期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是研究大熊猫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个体识别对研究大熊猫的种群数量非常重要,大熊猫面部检测是基于面部图像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中的首要关键步骤。针对现有的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VGGNet-16改进网络结构的多尺度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首先,以VGGNet-16网络结构为基础,通过增加残差结构与BN层,降低卷积层通道数,并采用LeakyRelu激活函数等改进,构建一个新的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其次,将一个3尺度的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与SPP结构结合用于目标检测。最后,使用深度分离卷积结构替代常规卷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在测试集上能够达到99.48%的mAP,检测性能优于YOLOv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