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技势力较弱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分析研究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势力并与发达地区进行对比,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淄博市四个发达地区和德州市、临沂市、聊城地区、菏泽地区四个欠发达地区为对象,对两者的主要科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危险度指标和9个干旱易损度指标建立塔河流域的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塔河流域干旱危险度、干旱易损性及干旱风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流域北部和西部地区的SPI3的干旱危险度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干旱危险度低;塔河流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SPI12的干旱危险度高。塔河流域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最高。农业人口比重、总抚养比和因旱农业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与干旱易损度的相关性最高。2)塔河流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女性与男性比、人口密度、文盲率、抚养比、农业人口比重、灌溉面积比重大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粮食产量低于塔河流域其他地区。3)塔河流域西部的干旱风险等级是最高的,其次塔河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干旱风险等级较高,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县市的干旱风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方面同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90年代,粤东地区主要靠消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21世纪初,粤东地区没有突出的拉动力,投资和净出口合力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90年代粤西主要依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21世纪初,粤西不仅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拉动力也位居首位;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粤北始终是依靠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利用节点与场所模型系统地对比分析具有相似城市背景的天津西站地区、于家堡站地区、阿姆斯特丹南站地区、和鹿特丹中央车站地区的发展,探索荷兰与中国高铁站点地区规划的相似与不同,挖掘高铁站点规划发展的背后机制,为我国高铁站点地区规划发展提出更多建议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给排水能源、道路交通、城市环境、邮电通讯和社会文化卫生5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排序、等级划分和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18个省辖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区:高水平地区、较高水平地区、一般水平地区、较低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突出表现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城市内部各基础设施子系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短板约束,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与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密切相关,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因素驱动着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的流动则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更完整、深刻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也不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移的健康发展,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对更完整地认识我国农业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落后、文化结构复杂、地理位置险要是西部地区具有的特殊“区情” ,这种特殊的区情蕴含了开发西部地区的哲学基础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区体验价值是地区复杂顾客对于该地区在功能、情感、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或效用的感知和评价。运用个人主观自省和现象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发现地区作为一种复杂产品具有主体多元性、顾客复杂性、价值多样性的特征,地区体验价值可以从经济体验、审美体验、娱乐休闲体验、历史文化体验、环境体验、形象体验等维度进行测量,由此构建基于复杂顾客的地区体验价值结构维度矩阵,初步确立地区体验价值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环渤海的核心地带。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华北经济规模最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而水资源的短缺却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综合研究评价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属于严重过载级别;廊坊市、衡水市、邢台市属于过载级别;保定市、张家口市属于临界级别;只有承德市和秦皇岛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好,所以综合分析认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压力过大,整个地区水资源过载比例接近70%,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势堪忧。化学需氧量排放、工业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常住人口、城市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城镇化率被确认为造成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的重要指标。只有发展节水战略,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才能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关乎高校稳定,还关乎地区稳定。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应当形成有机整体。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这个机制要有效发挥先悉必具、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这样才能维护高校网络环境稳定,进而有利于高校稳定和民族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11.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可以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不同时间段的社会转型都给壮族政治伦理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不同语境下不同问题与逻辑如何对接;外来理论方法如何与壮族思维方式契合;如何以现代概念诠释壮族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3.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与壮人都属于壮系民族,但是 歌与壮歌在审美情感、艺术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得从当时 人与壮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社会心理以及与汉文化的交融深浅程度来加以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壮族远古社会结构及其演化、远古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麽经的宗教氛围、麽经的壮族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对《庅兵佈洛陀》的密码进行诠释,剖析其神秘词语后面的古代社会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技术的民族之一。漫长的稻作农耕对壮族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中,稻作文化曾对壮族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稻作文化毕竟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壮族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寻求稻作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部,寻找稻作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点,使壮族成为一个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居住格局是影响汉壮民族交往、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汉壮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并分析当前南宁市区汉壮居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及影响汉壮居民交往关系的历史背景,结果显示,南宁市中心城区汉壮居民的混居已相当均匀,说明汉壮居民之间交往的客观条件非常充分;郊区农村的“分离指数”偏高说明农村汉壮居民在居住上一定程度的隔离,但由于农村居住格局的特殊性,不宜仅凭“分离指数”直接推论汉壮居民交往条件的优劣,而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