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考察了Mn的质量分数、焙烧温度等催化剂制备参数以及反应温度、空速、氧含量、进口NO浓度等操作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锰的的质量分数为20%,焙烧温度为300℃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氧化活性.在优化催化剂在最佳操作条件下,探讨了MnOx-TiO2催化剂抗SO2和H2O毒化能力.进行抗硫抗水时实验时发现,反应气中加入H2O后,NO氧化率稳定在68%,能满足NOx高效吸收的要求,断水后活性能完全恢复.催化剂在SO2单独存在和SO2、1H2O同时存在时,活性均明显下降,发生不可逆中毒.该催化剂有望用于基本不含SO2的燃气锅炉烟气和以NO为主的工业废气的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硫化NiW/Al2O3催化剂上的NO分解反应、H2还原NO反应以及H2同时还原NO和SO2反应.在活性评价及XRD和XPS表征的基础上提出了H2同时催化还原SO2和N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O在硫化催化剂上可以完全分解,但由于催化剂晶格硫遭到严重氧化,因此还伴随着SO2的生成.该氧化作用导致了催化剂中晶格硫的大量流失和催化剂的失活;在NO反应体系中引入等摩尔的H2后,晶格硫的流失速度减缓,流失程度得到一定抑制.这是因为H2能与晶格硫竞争消耗NO解离出的Oad,此外,被氧化的晶格硫一部分还可进一步被还原,返回到催化剂晶格;在SO2和NO同时还原体系中,550℃时,SO2和NO的转化率都可达到100%,单质硫产率超过90%.稳定性测试表明,10 h后催化剂仍能保持高活性,没有发生失活.这主要是因为反应气中的SO2能够被H2还原为元素硫物种,从而可以对晶格硫进行源源不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考察了Mn的质量分数、焙烧温度等催化剂制备参数以及反应温度、空速、氧含量、进口NO浓度等操作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锰的的质量分数为20%,焙烧温度为300 ℃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氧化活性.在优化催化剂在最佳操作条件下,探讨了MnOxTiO2催化剂抗SO2和H2O毒化能力。进行抗硫抗水时实验时发现,反应气中加入H2O后,NO氧化率稳定在68%,能满足NOx高效吸收的要求,断水后活性能完全恢复.催化剂在SO2单独存在和SO2、H2O同时存在时,活性均明显下降,发生不可逆中毒.该催化剂有望用于基本不含SO2的燃气锅炉烟气和以NO为主的工业废气的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NO2、NO3^-、NH3.H2O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吸收曲线,在200nm240nm之间,选择适合的波长对,运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系数倍率法和三波长线性回归法,用数学分离代替化学分离,互相消除或掩蔽干扰组分,快速准确地测定了混合体系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TiO2-SiO2(TS)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SO4-V2O5/TS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考察了制备参数与操作条件对CuSO4-V2O5/TS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及其抗H2O和SO2中毒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参数条件下制得的CuSO4-V2O5/TS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20℃、进口NO浓度为1 000x 10-6(φ)、NH3/NO(摩尔比)为1.1、空速为5000h-1和O2浓度为4%(φ)的条件下,其脱硝率可达99.1%.该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低温单独抗水和抗硫能力.对催化剂进行同时抗硫抗水实验时,在长达30h的实验中,催化剂的脱硝率一直保持在86%以上.停止加入H2O和SO2后,脱硝率在10 h内由86.4%升至90.1%.与催化剂V2O5/TS性能比较发现,CuSO4的加入增强了CuSO4 -V2O5/TS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抗毒性能.  相似文献   

6.
混合固体超强酸SO4^2—/C—Fe2O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混合固体强酸SO4^2-/C-Fe2O3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并将SO4^2-/C-Fe2O3单一固体超强酸进行性能对比,在SO4^2-/C-FeO3催化下乙酸乙酯产率在20min左右即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n-ZnxCd1-xTe为基的光电化学电极进行FeCl3,Pb(NO3)2的修饰,消除了光电极在1M NaOH 1MS 1M Na2S多硫溶液中的钝化现象,电池效率可达10.2%,通过光谱响应,循环伏安曲线等的研究,探讨了FeCl3,Pb(NO3)2对电极的修饰机理以及与电池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电流、恒电位及循环伏安三种电沉积方法在石墨上从pH为57,浓度为016 mol/L MnSO4水溶液中分别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超级电容器活性电极材料MnO2用扫描电镜测试了其结晶形貌,用电化学研究了其在不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中的电容特性,计算了它们的比电容,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MnO2的形貌及性能与沉积方法有关,所合成的MnO2的粒径大约50 nm;用恒电流沉积法制备的样品,在03 mol/L的Na2SO4溶液中比电容最高,可达30675 F/g  相似文献   

9.
利用真空升华法制得酞菁锌(ZnPc)薄膜,与ZnPc溶液相比较,电子吸收光谱谱带明显变宽,且Q带吸收峰分别红移了22nm,表明ZnPc分子在基片上以J-聚集体存在;红外光谱谱图基本相似,表明分子基本呈无序状态,ZnPc薄膜为无定形.气敏性研究表明ZnPc升华膜对NO2气体的灵敏度与成膜时蒸镀电流和蒸镀时间均有关系,当电流控制在85A蒸镀时间1.5h时,所得ZnPc薄膜室温下对浓度为50.0mg/m3的NO2气体的灵敏度达到2300,而对醇类、SO2、Cl2等气体几乎不响应,表现出对NO2气体特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是超级电容器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液相反应制备了纤维状纳米MnO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产物是α-MnO2和γ-MnO2组成的混合晶相.利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0.15V~O.75V(SCE)工作电压范围内考察了在MgSO4、MnSO4、(NH4)2SO4、Na2SO4溶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极材料在(NH4)2SO4溶液中电容性能优越,说明(NH4)2SO4溶液为纤维状纳米MnO2电极较适合电解液.讨论了(NH4)2SO4浓度对电极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该电极材料在浓度为1mol·L-1的(NH4)2SO4中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工作电流密度为3mA·cm-2的恒流充放测试中,其比容量可达142.2 F·g-1.  相似文献   

11.
在鼓泡床吸收器中,利用氢氧化钠(NaOH)吸收液吸收脱除模拟气中的NOx,分析了模拟气中NOx不同浓度和氧化度对NO和NO2吸收过程的影响规律,并研究探讨NO2作为促进NO在碱液吸收的类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NOx体积分数超过500×10-6,氧化度超过33%,以0.5mol.L-1的碱液吸收时,NO的吸收效率可达到90%以上,且NO的吸收效率要高于NO2.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NO3)(Phen)2(H2O)2](NO3)(Phen=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75804(15)nm,b=0·94977(19)nm,c=1·7642(4)nm,α=75·19(3)°,β=82·69(3)°,γ=87·02(3)°。V=1·2178(5)nm3,Z=2,Mr=560·54,Dc=1·529g/cm3,μ=0·321mm-1,F(000)=580,最终R=0·0678,wR=0·1611。在配阳离子[Ca(NO3)(Phen)2(H2O)2] 中,钙(II)原子与两个不同邻菲罗啉中的4个氮原子、硝酸根的2个氧原子以及两个水分子配位,且形成了八配位扭曲的反四棱柱配位构型。相邻分子间氢键和邻菲罗啉环之间的π—π作用使得配合物构筑成了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La<1-x>BaxCoO3(x=0,0.1,0.2,0.3)系列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分解NO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量为0.2时分解NO活性最佳,850 ℃时,催化分解NO为N2的转化率达到69.6%.O2-TPD和H2-TPR测试结果表明:掺入少量的Ba有利于氧空位的还原和迁移,增强了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能,可使催化剂分解NO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溶剂对硝酸铵催化的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反应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及溶剂对重排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铵难溶于硝基甲烷、氯仿而易溶于DMF,溶剂的极性、酸碱性和形成氢键的特性对重排产物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配合物[VO(C12H13NO3S)(C7H6NO2)]·H2O(C12H15NO3S=水杨醛缩甲硫氨基酸,C7H7NO2=苯甲酰羟肟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V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钒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三齿配体中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羟肟酸的肟氧原子形成赤道平面,与钒酰键反位配置的是羟肟酸的羰基氧原子.配合物在CH2Cl2、CH3CN和DMF三种溶剂中有着不同的氧化还原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室温NO气敏传感器,采用SnCl2溶液法合成了MWCNTs/SnO2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XRD,Raman,SEM,TEM,TG - DSC及XPS表征.结果表明:在MWCNTs/SnO2复合材料中,尺寸为5 nm左右的SnO2颗粒均匀地负载在MWCNTs表面,MWCNTs与SnO2的质量之比基本恒为3∶...  相似文献   

17.
一类LIENARD方程极限环的不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般Lienard方程在一定条件下极限环不存在性的定理,以及该定理在研究一类三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