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琼脂、肌醇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pH值的MS培养基上,接种甘薯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25~30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8.0g/L;肌醇的质量浓度为1.0g/L;pH值5~6有利于甘薯愈伤组织的生长。基因型、外植体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间诱导的甘薯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有差别。1 0mg/L2,4 D与1.0mg/LKT(或6 BA)搭配有利于诱导高质量的甘薯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
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薯优良栽培品种“南薯88”为试材,研究了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培养的培养基附加AgNO3不利于进行转化,而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AgNO3则对转化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AgNO3的浓度为6mg/L时,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获得率达最大值,为27.5%。文中还对AgNO3在甘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方式及在建立较简便、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石榴枯萎病(Pomegranate wilt)为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四川省攀西地区石榴上的一种新病害。对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甘薯葡萄糖琼脂(SPDA)、马铃薯甘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琼脂、石榴叶煎汁琼脂5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查氏(Czapek)固体培养基和2%水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不同温度和pH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6,最适pH为5。黑暗条件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甘薯优良品种试管苗培养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田间选取甘薯优良品种12份,采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无菌试管苗培养.结果表明,餐具洗涤剂浸泡15min,75%乙醇浸泡30s,再用含吐温20的01%氯化汞溶液浸泡10min的杀菌效果最好.采用快速转移接种除菌法可使外植体污染率大大降低,平均为5%以下.无菌试管苗离体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强光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不同甘薯基因型在相同培养基和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CICC10225, ATCC29191, CICC10232, IFFI10225)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合成发酵培养基及甘薯糖化液发酵培养基中的乙醇发酵能力进行比较,然后以筛选出的乙醇发酵效率最高的Z.mobilis CICC10225 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较深入的以甘薯为原料的乙醇发酵研究,结果显示:Z.mobilis CICC10225具有快速代谢底物生产乙醇的能力,游离细胞乙醇发酵时,最高乙醇浓度达79.8 g/L,  相似文献   

6.
甘薯离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离体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段外植体在浓度为OD600=0 4的菌液中浸染4min、预培养3d、共培养3d并在共培养基中加入6mg·L-1硝酸银,或25mg·L-1乙酰丁香酮,并将培养基pH值从5 8下调至pH5 0等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其遗传转化频率,而菌液中加入乙酰丁香酮、在预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等措施均不利于甘薯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7.
甘薯愈伤组织诱导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筛选出了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NAA+0.5mg/LBA,愈伤组织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MS+0.5mg/LBA.叶柄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出愈快、生长迅速,是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最适外谊作.试验结果表明:BA对甘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外植作,而NAA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8.
米根霉As3.819是一株L-乳酸的高产菌株,且能够分泌淀粉酶直接利用淀粉发酵生产乳酸。文章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主要成分下米根霉菌株As3.819生产L-乳酸和淀粉酶情况,并对发酵液中淀粉酶水解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薯淀粉8%、硫酸铵为0.4%时L-乳酸和淀粉酶的产量相对较高,且在培养基中加入麸皮后能增加淀粉酶的分泌,种子培养基中碳源为麦芽糖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米根霉发酵甘薯淀粉制备L-乳酸的最适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米根霉AS.3.819的诱变株为菌种、甘薯淀粉为碳源,对其摇瓶发酵生产L-乳酸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液化甘薯淀粉、(NH4)2SO4、KH2PO4、ZnSO4·7HO2及MgSO4·7HO2作为发酵培养基组分,在温度为32℃和发酵时间为60h的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最大可以达到125g/L,糖转化率达到92.60%。  相似文献   

10.
甘薯品种“白星”体细胞胚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甘薯品种“白星”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于含5μmol/L 2,4-D的修改的MS培养基上能诱导出胚性俞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不含生长素类的修改的MS培养基上进一步发育成子叶胚;子叶胚在1/2MS培养基上能发育成试管植株.  相似文献   

11.
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POD活性普遍下降;中度和重度胁迫下,CAT活性普遍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甘薯种植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及农作方式对盐碱地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覆膜、适宜的种植密度(每亩约4 167株)、施加有机基肥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钾肥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页面喷洒追肥比沟施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更显著,而钾肥以何种载体(K2HPO4或 KNO3)施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明中叶后,美洲的玉米与甘薯越过大洋,先后来到中国安家落户,也走进皖西淮河、长江支流的一处处谷地和上游大别山区的高山腹地。玉米和甘薯是比较典型的旱粮作物,它们不太苛刻的种植条件带来了两种作物的极度扩张,从而为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加进了新元素,从根本上改变了种植地民众食物不足的困境,尤其是解决了山区越冬食物不足和春荒的困难。但何炳棣"整体史学"的思维告诉我们,玉米和甘薯的引种,也带来了人口的激增;涌向山地的农民由于缺乏山地耕作的经验,又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环境危急的日益严重。当然,只要能采取波伦式谨慎选择的态度,玉米和甘薯基本上是个好东西。历史的启示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只能走一条"共同进化"的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粉条加工中甘薯淀粉不纯,混掺玉米淀粉造成碎粉率增加的弊端,根据玉米淀粉与甘薯淀粉组成结构的不同,二种淀粉遇碘制剂呈现不同的显色反应原理,将纯甘薯淀粉、纯玉米淀粉以及含有不同比例玉米淀粉的混合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试液,在各种淀粉试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复合碘制剂,根据其颜色变化的不同,确定甘薯淀粉中是否混掺玉米淀粉。用光电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淀粉试液的吸光率值,通过数据回归方程确定混合淀粉中玉米淀量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甘薯渣提取纤维的工艺以及甘薯纤维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甘薯渣制糖残渣提取纤维为适宜工艺。对甘薯纤维理化特性的测定表明 ,甘薯纤维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  相似文献   

16.
红薯的生物活性已经被广泛认同,其中最主要的特性为抗氧化和预防肿瘤。针对目前红薯深加工产品较少的状况,以红皮白芯红薯为原料,研究了温度对新型红薯饮料出汁率的影响,红薯汁的榨取应在室温下进行。以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复合护色剂护色、α-淀粉酶酶解澄清、饮料稳定性等工艺,最佳护色条件为0.3%(质量分数,下同)抗坏血酸加0.6%柠檬酸复合,护色15 min。酶解澄清处理最佳条件为pH4.5,温度60℃,处理1 h。稳定剂为0.12%黄原胶,0.20%CMC-Na,0.15%海藻酸钠。开发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新型红薯饮料。最后,确定了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紫甘薯营养成分分析及休闲食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甘薯粉为原料分析了紫甘薯粉的营养成分,开发了紫甘薯馅饼休闲食品,并确定了紫甘薯馅饼的配方,为75%紫甘薯粉和25%糯米粉。同时研究了加热方式和包装方式对紫甘薯速冻馅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面粉和甘薯为主要原料研制甘薯保健面包,将为甘薯的开发应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钙对甘薯种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0mmol/LCaCl2溶液浸种能提高甘薯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率,改善甘薯种苗的生长状态,减轻甘薯胚根在盐胁迫下的膜伤害,钙处理后,甘薯种苗在盐胁迫下ATP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这可能是钙具有缓解甘薯盐迫作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离体茎、叶及块根外植体,在含有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可使其再分化形成根.如切取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则可直接形成小植株.西蒙1号茎、叶及块根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再分化形成的根,其过氧化物酶及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以及谱带数均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与其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