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要方。方中麻黄发越阳气,附子温补通运阳气,细辛配合附子通达阳气,全方融温补阳气、通达阳气、发越阳气,包括阳气产生、运送、敷布全过程的"全阳之剂"。主治证候为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布达不畅。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和药物比例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要方。方中麻黄发越阳气,附子温补通运阳气,细辛配合附子通达阳气,全方融温补阳气、通达阳气、发越阳气,包括阳气产生、运送、敷布全过程的“全阳之剂”。主治证候为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布达不畅。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和药物比例  相似文献   

3.
探讨炙甘草汤联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联合麻黄细辛附子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临床证候评分、SCL-90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炙甘草汤联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影响.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浸泡3h,提取3h.此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细辛脂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提取过程中的含量动态变化。采用HPLC,测定水提取过程中不同时间提取液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溶出量均在前90 min呈上升趋势,且组分稳定存在。90 min后,溶出量增长趋势变缓并有不同程度的消减,存在状态不稳定。研究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提取工艺为水煎提取90 min,既可保证6种活性成分的稳定存在,又使其溶出量达峰值。  相似文献   

6.
李鉴铭  黄胜安 《汉中科技》2010,(4):62-62,67
心动过缓是指心率在60次/分以下的疾病。病因都为心阳闭塞、心气耗损、气虚而使心跳无力所致。治疗原则:扶正祛邪、益气温养、散寒活血。治疗用方:麻黄附子细辛加味汤,服用3剂后得到改善,服药9剂后诸症痊愈。  相似文献   

7.
何志明 《甘肃科技》2012,28(2):131-132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制,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有所报道.笔者在临床谨守其病久邪微,汗出不彻,阳气怫郁的病机,应用于皮肤病的气阳虚弱,署邪郁表的痱疹、毛囊突起的皮肤瘙痒症,面部出汗不畅,暑热郁蒸的痱子,面部、眼睑部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全身多处皮肤瘙痒症,以及寻麻疹等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04,(1):34-34
刚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肝功能便受损,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故早春食补重在养肝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青龙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采用枟中国药典枠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小青龙汤复方、组方中含挥发油的单味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及各单味药的阴性对照处方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从小青龙汤中共鉴定出80个挥发性成分,其中百分含...  相似文献   

10.
附子药对配伍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常用附子药对:附子-人参、附子-干姜、附子-黄芪、附子-生地黄、附子-甘草为研究对象,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药对单煎混合液和附子-甘草药对合煎液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值.研究附子-甘草药对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附子-人参、附子-干姜、附子-黄芪、附子-生地黄、附子-甘草药对单煎混合液的LD50分别是附子单煎液LD50的1.13、1.40、2.08、2.21和5.48倍,附子-甘草药对合煎液的LD50值测不出来.与附子-甘草合煎液相比,其单煎混合液中总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降低了34.0%,43.1%和67.0%.说明附子与上述药对配伍使用,可明显影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及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