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2005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2种新记录,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和短尾蝮(Agkistrodon brevicaudus)。结合文献记录,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蛇类33种,隶属于3科21属,其中有9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药用、食用、灭鼠(虫)、制革和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蛇类区系调查资料曾被黄洪富等(1965)、胡淑琴等(1966)、方荣盛等(1981)发表过。他们查阅了Pope(1935)、Pope & Boring(1940)发表过的陕西蛇类调查资料,总结了陕西省境内的蛇类种类,共计有24种。西北大学生物系于1957年4月、1959年6月间,曾在南郑、宁陕、岚皋县采到蛇类标  相似文献   

3.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蛇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蛇类资源利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蛇类的保护和利用历来受到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关注。中国现有蛇类241种,其中30余种是很重要的资源动物,野外资源利用量巨大。随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以及过度利用,蛇类资源处于衰减之中,有数十种处于极度濒危和濒危状态,其中莽山烙铁头蛇(Protobrothropsmangshanensis)野外种群远小于大熊猫。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珍贵资源,笔者概述了中国蛇类保护和利用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对中国蛇类养殖和贸易进行了汇总。最后,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今后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马阳河谷采集到2号蛇类标本,经查阅文献、咨询,鉴定为中国游蛇科(Serpentes,Colubridae,Colubrinae):新记录属(Platyceps Blyth,1860)和一新记录种Platyceps rhodorachis(Jan,1863),检视标本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6.
Fantl(1961)、Hackett 等(1987)、Lavras 等(1979)和 Nachas(1981)分别在虎蛇(Notechis)、美洲矛头蝮(Bothrops jararaca)和 Waglerophis merremii 进行血凝机理的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蛇类凝血的过程比哺乳动物凝血的过程缓慢。但对引起蛇类血疑过程缓慢的原因结论却不一致。Fantl 和 Lavras 认为虎蛇和美洲矛头蝮血凝过程慢的原因是这两种蛇的血浆中都缺乏因子Ⅻ。Fantl 认为虎蛇血凝过程慢的另一个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180种以上,、隶属43科,占全国已知芳香植物340种的53%,60科的71%.本文研究了区内芳香植物的分布特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区系特征,进而对这一资源作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姚振生  叶居新 《江西科学》1993,11(4):232-237
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与特征的研究,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根据其保护等级、分布局限性、稀有值、物种吸引力、保护指数以及学术研究价值等标准,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66种受保护植物的生态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