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和体质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分别运用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中南大学566名大四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身体成分测试,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①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与体质综合评定成绩相关性较高(男生:r=0.655,女生:r=0.589;P〈0.01);②体成分测试综合评分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高;③学生体质综合评定成绩与体成分指标中的体脂百分比(BF%)和腰臀脂肪分布比(WHR)相关程度较高(P〈0.01).由此可知大学生身体成分测试指标中体脂百分比(BF%)与腰臀脂肪分布比(WHR)能用来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种有氧运动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强度控制在心脏功能能力(FC)的30%-45%,采用身体成分测定和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方法,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和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男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肥胖体型,增强体质和心肺系统机能,从而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  相似文献   

3.
身体成分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较为丰富。测定的目的是了解人体的体质、健康及衰老程度的状况,减少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此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身体成分的测量和评价方法作一综述,为今后的体质与健康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身体成分研究在竞技体育、体质健康测试以及临床医学、营养、老年、发育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其测定方法及肥胖判别标准运用不一.介绍了当前身体成分研究理论和方法,旨在解决具体实践中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肥胖标准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大学女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子及其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女生体质因子的结构、各因子对体质健康影响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各指标问存在着相关关系.影响大学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主要有4个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身体成分因子,而体脂重和体脂%是身体成分因子中最为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知行班"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体质健康状况,测量了身高、体质量、肺活量、安静脉搏、立定跳远、握力及体成分指标,分析了训练对体质的影响进而调整训练内容以促进体质健康.结果表明,"知行班"学生训练一年后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形态、素质指标改善不明显,调整训练内容再训练一年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知行班"体质健康促进策略应包括健康诊断与自身需求评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康教育、塑造校园体育健康氛围,发展强大的健身联盟.  相似文献   

7.
王彤 《泰山学院学报》2010,32(3):135-140
本文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泰山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泰山学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身体形态标准率偏低,身体机能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趋势,身体素质亟待提高.为此,对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加强体育教学等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宁波大学2007级2822人体质测试成绩,对宁波大学2007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大学2007级新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处于及格等级,男女生的测试成绩相近.学生的身体形态以较低体重和正常体重为主,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低;身体机能的不合格率偏高,尤其,男生台阶测试成绩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有23.54%与27.76%的不合格率;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也很不理想,特别是女生仰卧起坐不合格率达22.52%.说明学生缺乏较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与活动.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现有状况,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了建议.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的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体育选项课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660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育选项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体育选项课应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促进大学生身体体质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合理营养对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从水和电解质平衡、发展和维持理想身体质量、促进和发展身体的瘦成分、最大的氧运输能力和发展较高的骨密度等6个方面阐述了学生体质增强的营养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