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村语和黎语虽同属一个语支,但词汇差异却高达50%以上,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底层语词和特有词的大量使用;借词取代固有词以及借词语源的不同或者借入的途径不同;借词和新造词的共存并用,新造词的语素或造词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由于相同的宗教信仰,回民汉语方言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文章从借词进入借入语后在语音、词义、语义等方面的不同发展变化,尤其是在词义、语义方面的变化,比较了相同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进入回民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中的不同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副词的生源问题,似乎早成定论,一般认为是实词虚化。实词虚化,即实词是副词产生之源,虚化是副词产生之法。我们认为,实词虚化为副词说不确,副词的产生之源多为实词,少为虚词;副词的产生之法有四:语位造词、语音造词、语义造词、语法造词。  相似文献   

4.
造词在L1中是构词法的一种,但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造词往往被界定为“错误”。中介语及交际策略的研究对造词现象又有了重新定位。笔者把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造词种类分成词形造词和意义造词两大类,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找出造词的心理表征和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减少造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领域、汉语借词的形成特点、汉语借词的拼写方式和读音特点等几方面入手分析汉语借词,可以找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某些规律,对语言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副词的生源问题,似乎早成定论,一般认为是实词虚化。实词虚化,且实词是副词产生之源,虚化是副词产生之法。我们认为,实词虚化为副词说不确,副词的产生之源多为实词,少为其他;副词的产生之法有四:语位造词、语音造词、语义造词、语法造词。下面对此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叠字与叠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区分《诗经》中的叠字与叠音词?一般来说,结合造词法中重叠造词与重叠用词的不同,即属于附合重叠造词要求的可以认为是叠音词,而只是重叠用词的则不是叠音词。  相似文献   

9.
剑川县是大理州白语使用环境较好的一个县,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教学媒介中汉语的广泛使用,对白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白语剑川方言的词汇进行调查,在最近10年间,2000个白语基本词中,有107个词语借用了汉语词汇,借用体现在:①原有白语词汇不用而转用汉语借词;②白语中原有汉语借词不用而转用新的汉语借词;③在白语的汉语借词中出现鼻韵尾[n]的词。  相似文献   

10.
法语借词约占英语词汇的30%。掌握法语借词是解决英语词汇记忆问题的一大突破口。在众多的法语借词中,大部分已经被英语同化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法语借词保留着法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壹 《科技信息》2013,(16):176-176
本文分别从汉语和日语的"花"的措辞、语义角度分析,浅谈汉日关于花的造词的异同点。汉日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关于花字的措辞方式、意义也大相径庭,但不论汉语还是日语,关于花、花字造词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交际需要、词汇空缺导致语言交流过程中借词的产生。本文通过解析英汉词语互借的历史发展,剖析英汉借词现象的社会因素,说明语言呈现出动态的建构过程,借词体现出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受英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影响,在现代英语词汇中,存在英语词汇来源于其他国家语言的现象,即英语词汇中包含数量较大的其他语言,该类语言被称为英语词汇借词,在此部分借词中,亦包含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通过就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词汇进行调查与考察了解到,尽管部分汉语词汇在英语词典借词范畴内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是个别借词仍不被英语母语者所熟识。目前,英语语言学领域仍就"中国英语"的地位与含义存在争议,无法确定是否可将"中国英语"视为英语的变体,但是不难发现,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基于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借词在英语词汇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介绍英语词典汉语借词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了借词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借词的模糊性与动态性,从而得出英语语言学者对待借词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对世界强势语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也不断增多.本文研究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和语源特征,分析了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对世界强势语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也不断增多。本文研究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和语源特征,分析了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研究一定数量的大学英语作文,对词汇失误中的词义失误、词形失误的比例进行分析,说明词汇失误主要发生在词义层面上;语内迁移对词义搭配失误,特别是对自由词义搭配失误的影响特别明显;语际迁移控制直译失误,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对汉语专有名词的英译有影响;词形失误由语内迁移引起的,其中比较显著的是形似造词和词缀造词。  相似文献   

17.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反映。运用人类语言学的理论剖析三家子满语中汉语借词产生的原因、途径和类型,分析了满语濒危过程中的汉语借词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为人类语言学、民族语言学以及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实证性资料。  相似文献   

18.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有好几个历史层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是公元十世纪前后从华南传去的汉语借词,即汉越语(Sino—Vietnamese)。1948年,王力先生的《汉越语研究》已经对它作过精辟而详尽的分析。比汉越语更早的汉语借词统名之为古汉越语(old Sino—Vietnamese),实际上其中还包括好多个历史层次,时间从切韵时代一直到秦汉以前。本文主要讨论上古时期的借词层,这些借词是研究上古汉语极其宝贵的材料。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19.
词汇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借入方式不拘一格,所折射出的文化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在追根溯源中把握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语法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借词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20.
站在回族话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回族话中的借词,并不像一般语言中的借词那样属于外来语言的借用。严格的说,回族话中的借词,应该既有属于回族先民语言的积存,又有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接触后受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