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汉族和瑶族是桂东北的两大民族,自隋唐以来,两族就毗邻或交错杂居,经济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民国时期两族交往进一步加深。从探析桂东北瑶汉民族的来源及分布出发,概述了民国时期两族的经济关系,认为桂东北瑶汉民族有着广泛的经济交往和频繁的商贸活动,这对两族尤其是瑶族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对增进瑶汉民族间的了解,加强瑶汉民族团结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是水电资源开发的必然产物。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工程,不仅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而且搬迁安置坝库区百万移民更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级难题”。了解世界水库移民的历史,把握三峡百万大移民的特点,从而有效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的内在规律,做好百万移民工作,服务三峡工程建设,正是历史赋予的崇高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云南历史上移民文化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认为这种文化是中国地方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安史乱后,虽然大部分的北方士庶选择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南地区为迁入地,但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和一般民户仍选择迁移湖南。湖南邻境之人也因赋役繁苛等原因而迁来。  相似文献   

6.
桂东北苗儿山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在近几十年内勘查与研究过程中已取得较好的成果.然而,对于该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认识仍然较为薄弱.在系统搜集、综合分析矿区基础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控矿构造、岩石学、矿物学、热液蚀变、含铀矿物组合类型等方面研究苗儿山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  相似文献   

7.
灯俗是常见的一种民俗事象,它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广西东南地区,无论是人生礼仪还是岁时节日,都有富有意味的灯的存在形式,更有独特的文化体现。本文试图论述桂东南灯俗的文化体现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陆川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全县人口88万多,其中客家人有60多万,他们的先辈大多是从福建闽西等地迁来的,是福建客家人在广西最大的聚居地,其语言、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与闽西等地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依据族谱和一些文献资料考察了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 Ma和(223±5) Ma。相较于香草坪岩体,豆乍山岩体的锆石具有较低的Ti饱和温度和较高的U、Th含量以及较低的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等。花岗岩中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受到岩体中矿物组合的影响,因此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可以作为区分产铀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标志。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圈定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是分析和归纳不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但是融入桂东南的体育生活中却能体验到它的存在,要具体指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整体特征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是分析和归纳不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但是融入桂东南的体育生活中却能体验到它的存在,要具体指出桂东南体育文化的整体特征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木偶戏传入广西桂东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不断与当地的习俗、文化与方言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偶戏种。在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落后、社会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木偶戏作为一个撷取民间艺术精华、承载民族文化、传播中华传统道德的载体,通过脍炙人口的戏文、朴素的民俗美学表现与独特的乡土娱乐方式,丰富了当时的城乡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语境文明与社会进步。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桂东南木偶戏已处于时代文明的边缘,但其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以及美学方面留给后人的研究价值都是长存的。  相似文献   

13.
湖南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历史各时期移民与湖南食物结构的变化、商业移民对湖南饮食文化的影响、战时移民与湖南饮食文化的繁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发现,桂东南新农村试点村受众媒介接触的模式从以前的电视-广播-报纸的模式向电视-报纸-广播的模式过渡,同时,网络新媒体也逐渐进入农民视野,农民的现代性呈现增长趋势,这将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移民文化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温州侨乡的移民文化、旅居地的移民文化和新温州人的移民文化。温州移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移民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三峡移民第三批已经成功迁移,而层出不穷的移民适应问题仍然令人堪忧。为此主要依托费孝通“乡土社会理论”,通过论证外迁三峡移民的“乡土”习性来解释中国人对于故土的依赖感以及对迁入地的不认同和归属感的缺失,并结合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详细分析了三峡移民在“乡土”习性下外迁所导致的文化震慑。经验表明,在有外迁移民需求的大型工程项目中,移民问题往往是该工程能否顺利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各种适应中,心理适应往往是关系目标主体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适应性指标,但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往往被忽略。因此,探寻三峡外迁移民在迁入全新生活地区后面临哪些心理困境,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根源如何等等,对解决移民安置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桂东南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构建桂东南特色文献数据库的背景,以及桂东南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并对建立桂东南特色文献数据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国家行动的三峡移民,是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更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作为以直接记录反映社会现实所擅长的摄影来讲,国内一度出现了众多作品,比较集中地从视觉上呈现出移民的动态过程的现象。从长江三峡移民文化的历史成因着手,深入分析在江河背景下的三峡人地关系与移民心理特征,深层次地阐述摄影对于三峡移民主题的挖掘路径,提出在三峡移民启动二十年后运用纪实摄影手段、数字技术,结合当代艺术创作,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进行影像考察采集等多种手段,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摄影对于三峡移民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视觉化书写,完成对该题材的立体框架、全过程、大作品构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流动的加快,移民和移民社会已经普遍存在。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一种类型,移民社会特有的内涵及其多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移民、移民社会问题,构建移民社会学理论体系,开创社会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对它的研究有利用把握转移区和承接区的经济规律,合理制定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本文阐释了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针对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