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话语结构学说,对Austin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第3部分第14章中的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进行了会话分析,揭示在这个片段的冲突话语中3个人物之间失衡的权势关系的语言学根源,由此加深对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文本细读,从现代者返乡模式、人物命运、对未来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现代性话语内涵,论述了作为“孤独者”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前行道路之艰难,人物的悲剧命运正体现了20世纪初现代性在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4.
将杨双奇的长篇小说《让我们都活下去》置于两次话语大震荡这个背景来谈论,是由于杨双奇在这部小说中始终持守一种民间立场,试图通过对严酷的政治经济话语的剥离,在纯粹的文化与人性之维,对当下生存之境作出价值与怀古的判断。本文就 这一民间立场设率把人物命运和小说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展开辨析,以期揭示小说的特定精神向度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论及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产生的原因时,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它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与超越上.本文认为,这固然是其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基础,即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资讯话语膨胀.资讯话语膨胀使得现代文化成为了没有本源、没有所指、没有根基的"仿真文化".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小说在描写微妙的性别平衡中展现了鲜明和尖锐的性别话语特色,这与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杰克.伦敦在二十世纪初的文学活动时期正是美国社会新女性试图主导社会的关键变化阶段。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美国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才能理解伦敦小说中的性别话语,才能真正领悟隐藏其中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是坚信与怀疑、希望与虚妄并存的复杂文本,它以看与被看、启蒙者与听众之间对立的结构模式,展示了中国启蒙者的尴尬境遇和启蒙话语的非经典性。这种非经典性表现为启蒙者与听众的双重不在场。鲁迅并通过小说追问了启蒙者尴尬境遇的根本原因,即本土文化资源中知识分子话语的本源性缺席。  相似文献   

10.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11.
马金莲的小说话语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族群文化和性别文化的特质.民间乡土情怀与底层生命感悟是马金莲小说话语的内在动力.人物话语的叙述化、景物描述的意境化是其小说话语的外在表现,倾听大地、倾听民众、倾听内心是其小说话语的生成机理.马金莲以素朴话语编织了意蕴丰厚的乡土世界,建构了独特的乡土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话语是一种可以再现中国民族的历史经验并表达其真实的现实需要的本土话语。然而由于西方话语的涌入及其合理化,现代百年以来中国话语出现了"失语"现象。话语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具有建构功能,还可以赋予权力。中国话语决定着中国在英语世界的位置,中国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因此,加强中国话语的重建,有着其现实的必要性和长远的重要性。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们民族的声音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向世界,为世界所恭听。  相似文献   

13.
叙事引语对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的叙述者通过变换叙事引语调整叙事方式,达到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目的。在小说翻译批评领域,叙事引语能评判译者是否从形式和内容上真实再现原文主旨和艺术效果。尽管大陆、台湾同根同源,但由于各种历史、文学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两岸译者对小说 River Town 原文中人物话语的不同处理方式给大陆、台湾的译本带来不同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草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和四部代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草明作品中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关系。认为草明的早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对主流话语的寻找,从进城的农村女儿的视角描写她们物质的贫穷和对生存出路的寻求;后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重合,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塑造符合主流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女性。两种话语关系的转换是时代潮流和草明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女性话语和个人视角的匮乏使草明的作品在新时期遇冷,但终生为工人阶级写作成就了草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喜剧话语策略构成角度看,当代大陆小说在陈述主体的内部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反讽、含混,乃至荒延和黑色幽默的渴望,革命历史小说叙述中的“藏污纳垢”策略、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写中间人物”策略,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述”策略,以及自马原的“叙述圈套”开始的当代小说话语的狂欢等,都是一些耐人寻味的喜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外叙述者,一类是文内叙述者,一类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些言语主体的抒情的话语,虽然由于言语主体的身份不同,在小说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同,因此,这些抒情话语,不仅意味各不相同,而且,采用的修辞手段也各异,但无论是哪一类言语主体的抒情话语,从小说来看,都符合作为言语主体的身份及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具有话语修辞与语用修辞的匠心,并包含了众多可资分析的内容。当然,在鲁迅的小说中,言语主体的设置,有时又是较为灵活和较为复杂的,而言语主体设置的这种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鲁迅小说的艺术匠心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人物话语、情境设置、叙述人声音的介入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反讽手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张爱玲多重视境下的人性关照。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仅体现在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特征上,也体现在人物话语/思想的表现方式上。小说中人物话语/思想表达方式的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加强文学文体学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同话语/思想形式所表达出的特定效果,并在译语语言表达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原语风格标记,将原文的风格忠实地传译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在启蒙大众与启蒙自我的碰撞中遭受到希望的纠缠。希望的消散与超越的停止 ,诱发出逼仄的空间体验和寻找的丑角体验 ,而且与历史上的团圆格局在话语断裂中保持着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商业文化与海派氛围,加上现代中国激烈的社会矛盾催生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梅雨之夕》很好地把握住了现代人的现代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