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5,20(8):343-343
农业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马华 《科学通报》1965,10(5):459-459
1964年2月27日至3月14日,国务院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全国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各地高等农业院校、劳动模范、基层干部、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科委、科协的领导干部,共1,000多人。会议先后听取并讨论了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农业部副部长江一真的“积极开展以样板田为中心的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多快好省发展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报告,国家科委韩光副主任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大力开展农业科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74,19(8):337-337
最近,《教育革命通讯》编辑部约请一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同志,座谈法家路线和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大家认为: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是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历史上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也反映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在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基础上,法家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物论的自然观,对我国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政治上或思想上同法家有密切的联系。而儒家守旧、反动的政治路线和唯心论的“天命观”、“先验论”,则成了我国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桎梏。座谈中,大家初步提出如下一些事例。  相似文献   

4.
粮丰 《科学通报》1976,21(5):209-209
一、间作套种三种三收是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的重要成果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广大贫下中农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项宝贵经验,是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的一种良好的耕作制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群众运动的开展,进一步焕发出北京郊区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革命精神,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生产条件日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8,3(19):584-584
为了进一步动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羣众,鼓足干勁,在全国各地掀起一个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技术革命羣众运动,大会决議: 一、开展建国十周年科学技术献礼运动。大会号召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紧密围繞当前工农業生产特别是“三大元帅”“兩个先行”等中心任务和国防建設的要求,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創造方面作出貢献,以促进生产大跃进和科學技术的大跃进。在今年内特别应当为实現党中央提出生产1,070万吨鋼的号召而奋斗。献礼运动的具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聶荣臻 《科学通报》1959,4(20):661-661
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領导下,取得了具有伟大世界意义的革命的胜利。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拥有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从此粉碎了封建主罗的枷鎖,挣脫了帝国主义的鉄鏈,踏上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的大道。中国人民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設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年来,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之后,我国社会主文建設事业更以空前的速度向前跃进。在社会主义建設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科学技术事业,也是突飞猛进、面貌一新。发展科学技术是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現代化工业、現代化农业和現代化国防所必需的。是使我国建  相似文献   

7.
张劲夫 《科学通报》1958,3(11):321-321
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对科学工作提出了“在实现‘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地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从最近各地改良农具及许多生产建设方面创造发明的报导中,我们看到,一个全民性的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的波澜壮阔的新的革命运动,正在祖国广大的土地上开展起来。面对着这样一个新的革命形势与伟大的斗争任务,我们一方面非常兴奋,一方面深感科学院的责任日益重大。要胜利地完成党与全国人民所交给中国科学院的巨大任务,我们认为,最根本的保证,是要在科学事  相似文献   

8.
王众音 《科学通报》1958,3(14):423-423
不久以前,我们在山东省掖县西由乡先锋农业合作社开了一个现场会议,研究了他们搞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情况和经验。现在我把他们领导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一些带普遍意义的经验,写出来供有关同志研究和参考。先锋社的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基本问题呢?一、从先锋社的经验中,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生产的发展,一定要带来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只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9.
夏禹龙 《世界科学》1997,(3):2-4,10
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对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的发展指出明确的途径。他在1984年初视察上海时,为宝山钢铁公司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①他的话虽是针对钢铁公司说的,但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通常以自身的科学实践为基础,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大力开发新技术,并迅速将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这种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生产、从生产到市场…  相似文献   

10.
唐孝威 《科学通报》1975,20(6):262-262
《基本粒子演化假说和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一文提出电子、质子等粒子在时间上有发展的历史的看法。去年《科学通报》发表了何祚庥同志的文章,何文反对“基本”粒子演化假说,其中心思想是认为“基本”粒子在时间上没有发展的历史。本文根据“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和“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对“基本”粒子演化假说作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65,10(4):375-375
国务院于1965年2月27日—3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各地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小组的农业科学家、教授、劳动模范、基层干部、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科委、科协的领导干部共一千多人。会议总结和交流了一些办得较早的样板田的经验,并对今后发展样板田的部署进行了讨论。另外,对加强实验室和试验场的工作、加强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等,也作了讨论和安排。会议号召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儒法斗争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更快地前进,这是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初步研究了儒法斗争与医学生理学的关系,使我们看到儒家思想对我国解剖生理学的发展是起了严重的阻碍和破坏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人们在从事生产斗争中,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很早就有探索“物质世界是由什么和怎样构成的”的要求。一直到经过科学实验确立了原子——分子学说以后,这种愿望才真正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原子核物理学就是继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重大的应用,尤其是原子能的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因此,原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窗     
分子农业科学之窗杨觉雄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预计,不久将出现一种以“分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革命。这种高科技农业的新方法,是利用遗传工程来研制能生产疫苗、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分子农业的一种方法是从动物或细菌“切除”特定的基因,然后将它们“粘附”在植物细胞上,这是个耗时的过程。如果外来基因插入成功,将出现载有能生产疫苗和其‘已产品所需的新遗传物质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人员也能应用天然植物病毒作为媒介或新基因的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种植物转到另一种植物上,以生产高浓度的有价值的药物,如抗生素等。热心于此…  相似文献   

15.
(三)21世纪中国将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与过程。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完善。由于21世纪科学技术将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中,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以持  相似文献   

16.
孙狄 《科学通报》1976,21(8):368-368
<正> 一当前,全国农业战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基本建设规模空前.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斗争中,怎样看待自然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固然影响很大,但它不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只要劳动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恩格斯曾批判:“自然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65,10(6):563-563
中国航海学会筹备委员会于1965年3月25日至4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来自交通、水产、海军、高等院校、科学情报、科学研究、设计和生产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7人,列席代表11人。交通部副部长于眉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毛泽东想思红旗,全面开展航海科学技术活动”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党和政府制定的振兴经济的正确方针,也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方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正是实现这种经济和科技结合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能否在生产中应用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能否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是开展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应用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其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标准,同时,科研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实践,也必然会反过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必须“把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到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视为科研的继续。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从科研体系来讲,是发展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发展的。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真可说得上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的这样飞速发展,有人惊呼之为“知识爆炸”,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办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曾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了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正在形成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这三个新的科学大部门的看法。本期所刊《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是钱学森同志应本刊特约撰写的一篇专论文章,文中对上述看法作了系统的论述。今后科学技术将如何发展,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技术,这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相信,钱学森同志的见解会在读者中引起关注,本刊欢迎大家来深入探讨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以更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绵延至今,已经经历了数次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每次革命都大大地改变了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传统概念。有几次革命,特别是技术革命不仅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和文明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地位和信仰如何,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一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