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伟 《科技智囊》2003,(6):14-18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尽管可能导致GDP有所滑坡,但不可能从根本性上逆转中国经济的大势2003年是中国经济开局异乎寻常地强劲的一年,但“非典”猝然而至,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充满了焦虑。那么如何估算“非典”对中国GDP的影响呢?据我的估算,“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集中的不是体现在GDP方面,尽管GDP可能有所滑坡,但“非典”不可能根本性地逆转中国经济的大势。为什么这样的判断和我们的常识相悖?也许我们低估了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惯性,应该看到,在经济处于景气阶段时,意外冲击可以短暂地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却难以对之形…  相似文献   

2.
刘峰 《厦门科技》2004,(1):40-45
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正常秩序,我国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所受的损失尤为严重。但网络经济却因为自身的特点而获得了意外的商机,服务于商贸活动的电子商务更是风光无限,成绩喜人。  相似文献   

3.
黄进 《信息化建设》2003,(10):34-35
在今年春天经历的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奋力“抗非”,谱写了一部人类历史上战胜病魔的壮丽史诗。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的工作,亲历了江苏省非典防治工作的全部过程。 在那一段日子里,笔者负责江苏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秘书组的文档管理工作,每天处理大量文件的收发、归档工作。经历了两次向国务院督查组的汇报材料汇总编印工作,受到了指挥部及办公室领导的表扬。这其中也得益于方正CEB技术的帮助。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邱立本1950年香港出生。纽约社会研究新校(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经济学硕士。台湾、洛杉矶、纽约、香港四地三十余年新闻从业经历。现任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历史的巨大灾难,有时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的。“非典”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已经开始显现。著名时事评论家、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认为,中国历经“非典”磨难后,会形成一股新的进步动力,将对现代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记者:您生活在曾是“非典”重灾区之一的香港,切身体会一定很多,能否谈谈您在这场疫情中最深刻的感受。邱立本:在香港,我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东莞科技》2003,(5):8-10
SARS(俗称“非典”)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全面关注。不过,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SARS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一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跟踪国内外著名媒体有关SARS的报道,关注其中的科学问题。现在把这些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叶凌 《杭州科技》2003,(3):26-27
一、全球抗非典专利之争风起云涌今春以来,全球“非典”疫情突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各国纷纷加强对这一疾病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围绕科研成果的专利权之争也随之展开,并日趋白热化。加拿大迈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率先在4月中旬测定出非典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已向美国专利部门申请对这一基因序列享有专利权,从而使我国科学家失去了该项的发明权。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批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等也对自己获得的非典研究成果,如非典诊断试剂等申请了专利。欧盟也专门召开会议,增拨大量资金,集中各国科研力量研制非典疫苗…  相似文献   

7.
“非典”的出现在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全民抗击“非典”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电子政务的快捷性、广泛性、渗透性、互动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谨结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围绕抗击非典中心工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电子政务在河北抗击非典工作中大有可为 (一)抗击非典对电子政务工作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为了控制“非典”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减少各种直接接触式的传统社会交往活动便成为必要措施。但在当前形势下,个人、企业、政府等主体共同组成的社会大系统内部的交流和交换活动日益频繁,减少或者切断这种交往活动,势必给政府为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带来极大的障碍。在“非典”病毒肆虐的时期,经济和社会仍要照常运转,人们的基本需求仍要得到满足。因此,防治非典要求人们尽量减少直接接触,“非接触”成了非典时期各项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激子利用机制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经历了3代更迭,最近人们又提出了几种新的方法来提高激子利用率.与此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数据驱动技术也成为目前探索新颖高效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趋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正慢慢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看非典     
梁良 《广东科技》2003,(7):38-40
非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人们一夜之间变得对一己之外的公共问题关心起来了。从春节过后的“传闻”恐慌,到3月4月的全民动员,再到6月的尘埃落定,国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集体性灵魂拷问。当我们看着灾难迤俪而去的背影,伴随着内心巨大的情感悲恸,我们开始反思。在死难者不瞑目光的注视下,我们,这些灾难的经历者,见证者,该如何以理性审视的目光,从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从事科学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常常会迂到这样的情况:按预定计划,本来想研究某一现象A,但在采取某种操作或措施后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现象B。这种在观察和实验中偶然出现的意外现象,人们称之为机迂。如何认识和利用机迂现象,这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在经历了恐怖主义、非典和海啸之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安全。由此,我们也能明白,帮人就是帮自己。印度洋海啸引发的全球对天灾人祸的救援,其历史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2,(13):16-18
正经历变革阵痛,但已有所改变穆氏死或不死,总统大选就在那里。新总统已经诞生,埃及艰难前行。自从前总统霍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用一年半时间终于步履蹒跚地走到了民主选举总统这一天。但人们等到的并不是一个顺利、  相似文献   

13.
<正> 非典肆虐期间,全国各地到处都飘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当人们相信消毒水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病毒侵袭时,不期然另一种危害又悄然而至。“中国正在为避免出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刘文仲 《天津科技》2003,30(3):17-18
非典这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严酷的现实使人们不由地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环境与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非典”肆虐中国之时,熟悉科学幻想作品的人们惊讶地发现:类似SARS这样的瘟神,其实早已在一些小说中出现;而作家们的某些臆测和观点,意然跟现实有着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16.
<正> 这是一种特殊的战场。在非典袭击的日子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冲在最前面,在救助他人的同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倒下了,然而他们没有畏缩,依然顽强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惟他们挺住,患者才能挺住。还有一种战场,虽然没有人号召,数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与自然灾害较量的紧张和艰辛,而信息科学技术无疑是这场搏击非典疫情战役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克敌武器。卫生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信息化装备,究竟在这场攻艰战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记者终于找到了忙碌在非典战役中的浙江省卫生厅信息中心主任葛忠良。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6-6
“非典”使得投身锻炼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有些人对锻炼“规则”却不甚了解,以致练得过早、过累。起早锻炼本是为了增强体质,但不是越早越好,有人天不亮就起床出发了,打着手电登山,汗流浃背地下山,一年四季如此,孰不知这是不科学的,报端常见意外发生在锻炼时。晨起人少、车少  相似文献   

19.
倒垃圾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儿。如果你不这么想,那说明你从来没有认真地倒过垃圾!人类演变进化到如今。已经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这期间人们究竟制造和丢弃过多少垃圾——还记得动画片《机器人瓦力》吗?  相似文献   

20.
此前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一说起非典,人们就谈虎色变,人人自危。非典造成的恐慌让我们惊觉传染病的威慑离我们如此近。事实上,非典不是第一个到来的传染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往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样让人惊心。而1957年至1958年,1968年至1969年,全球爆发的流感均造成百万人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