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1.前言 解放初期地方国营郴县三合煤矿经办的茶山岭矿井,1955年由湖南省重工业厅接办后改为街洞煤矿,相继建有茶山岭、塘角上、岔路口三对探采井。1962年开始将茶山岭井改建为年产10万t的正规矿井,1966年移交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0万t/a,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  相似文献   

2.
五亩冲煤矿是长沙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同时也是湖南有名的大水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矿井涌水量为4500吨/小时,因此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泵房,是大水矿井保证安全的首要关键。-380泵房硐室是五亩冲煤矿五一采区的重点开拓工程,该硐室位于煤层底板灰岩,  相似文献   

3.
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规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团柏煤矿煤层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制定相应的防底板突水方案,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煤层开采对底板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底板的破坏程度、破坏区域与含水层空间关系是决定矿井底板水害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柏煤矿10煤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范围为12 m~15 m,基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该煤层开采时底板突水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对策。研究结果对矿井开采设计与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文欣 《山西科技》2014,(2):129-130
通过对惠安煤矿矿井采区布置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矿井首采区走向长度为1 110 m左右,单翼开采;采区倾斜长度为1 100 m,采区工作面长度为160 m,首采区采用盘区式开拓,由大巷直接开拓顺槽巷道,布置5个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循环产量376.2 t,采区生产能力101.1万t,工作面生产能力95万t/a,故采区生产能力能满足矿井产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柳新煤矿山西组聚煤模式及煤层缺失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国  尤亚 《科技信息》2009,(5):372-373
柳新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山西组7煤,配采下石盒子组2煤。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最高产量峰值达到410万t/a,2005年以来平均产量在15-20万t/a。由于矿井范围内的7煤富煤带稳定的中厚煤层已开采完毕,剩余的煤层多为深部水平的薄煤层,导致资源储量急速减少,产量下降,生产接续紧张。因此,着手总结矿井30多年生产揭露的地质资料,研究山西组沉积环境、煤层形成条件及聚煤模式,探索煤层缺失的成因,为矿井找煤扩大资源储量、深水平开拓开采布局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近期为8000m~3/d,远期处理规模为16000m~3/d,工程设计确定生物处理采用CASS工艺,通过对进水水质、海拔等因素进行分析调整设计参数,改良优化CASS生物处理工艺,并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最终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矿井生产能力220万吨/年,矿井正常涌水量400m^3/h,矿井设计排水能力3000m^3/h。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从1987年开采六煤至今,共在开采过程中发生6起底板灰岩突水淹没工作面事故,  相似文献   

8.
松树镇煤矿是通化矿业集团的主力矿井,可采煤层为两层,其中一层煤顶板分为直接顶(岩性为灰黑色细沙岩,0.3~3米厚)、老顶(岩性为灰白色粗粒沙岩,8—14米厚),不易冒落;一层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细沙岩,0.8~1.5米厚),二层底板(岩性为灰褐色细沙岩,3~5米厚)。  相似文献   

9.
<正>大白杨沟煤矿瓦斯现状。该煤矿为拟建的300万吨/年矿井,井田有可采煤层23层,煤层倾角平均30°,总资源量550.76Mt,其中:42%为气煤和1/3焦煤,地质勘探送检的65个煤样中,件残存瓦斯含量高于2m3/t,件高于5m3/t,其中:B5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涌水量预测方法,分析了石壕煤矿技改扩能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90万t/a,提高到180万t/a的生产能力。利用现有生产水平涌水量的参考资料,对开采东翼Ⅱ区煤层-200标高水平开采提高到矿井生产能力180万t/a的涌水量预测。可供类似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复杂地质条件煤层群开采矿井合理生产能力,将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工作面单产相结合对工作面进行可靠的单产预测,基于工作面预测产量对可能满足矿井生产能力的多种方案进行接续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得出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以燕家河煤矿5-1,5-2和8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矿井未来开采的83个工作面进行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各工作面进行了可靠的单产预测;再次,提出了2种工作面配置方案并进行工作面接续编排;最后,分析了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研究表明,矿井合理生产能力为180万t/a,产量波动范围为156.5~208.7万t,平均年产量为178.5万t,产量波动系数为0.114,矿井持续稳定开采25 a.  相似文献   

12.
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井水是陕北重要的可利用资源,榆神矿区矿井水主要来源于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其次有侏罗系基岩裂隙水,调查了11处煤矿的矿井涌水量,并与煤炭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与煤炭产量直接相关,吨煤富水系数介于0.93~4.23 m3/t之间,一般1.2 m3/t,矿井涌水量主要受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开采达到一定面积后,大气降水直接影响矿井涌水量.这对于未来矿井防排水设计、煤矿安全生产及能源基地供水水源解决途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垮塌和突水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的因素,五沟煤矿1019工作面属于深部煤层开采,开采难度较大,同时首次采用走向长壁开采的方式开采10煤。为实现安全绿色开采,根据五沟煤矿的工作面概况及水文地质资料,使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化进行模拟。通过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竖向应力、竖向位移、剪切应力云图的分析得出:煤层开挖后工作面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但在渗流模式下煤层顶底板的应力和位移较小,工作面整体相对稳定。结合安全开采提高围岩性能的思路,提出对煤层顶底板实行监控及支护手段,进而为1019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可行性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未苹沟煤矿是一座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的新建现代化大型矿井,目前矿井还处在基建阶段,预计2013年6月份进行联合试运转。根据2011年和2012年的瓦斯鉴定结果禾草沟煤矿为瓦斯矿井,但自矿井建设以来遇到了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且治理较困难的问题,禾草沟煤矿的瓦斯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因此,禾草沟煤矿的瓦斯涌出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对矿井建设和煤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前进行的瓦斯涌出规律和瓦斯防治方面的研究,对将来的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曾希莲 《甘肃科技》2009,25(10):54-56
根据青海柴达尔矿先锋井的具体地质条件,经过多方案比较,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采用爆破落煤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方法是经济的;综合考虑和技术经济分析,先锋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10煤层开采可能产生的水害影响,根据矿井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10煤层受采动破坏,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和奥陶系岩溶水沿采动裂隙和断层溃入矿井,对矿井开采形成威胁。根据对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得出矿井的充水强度不大,充水通道主要为隔水层薄弱地段采动裂隙和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17.
马瑞花 《科技信息》2012,(31):91-93
长期以来,煤矿水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多矿井在实际建井生产中发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井下发生多次在巷道掘进中冒顶突水事故,给井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煤矿开采前需探明煤层顶底板砂岩的富含水性。本文以潞安常村煤矿电法勘探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煤层顶底板砂岩水,并且在资料解释处理过程中采用了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已在晋城、朔州、潞安各矿等多个矿区进行了运用,部分资料成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已得到验证,准确率相对较高,充分说明了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层顶底板水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义利 《甘肃科技》2012,28(16):129-131
青海江仓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a,矿区海拔3850m,是我国首对在高原、高寒、湿地环境条件下建设的生产能力最大的现代化矿井,且在井筒施工过程中要穿越垂厚50余m,斜长90余m的永冻层.在世界煤矿建设史上以大倾角方式施工穿越永冻层没有先例和可借鉴的经验.施工中通过认真分析矿井所处环境位置工程地质、气候条件,汲取青藏铁路施工穿越冻土层经验,经过现场反复试验,制定切实合理的施工方案,创新施工方法与支护方式,安全顺利地穿越了永冻层.  相似文献   

19.
二叠系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是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以皖北矿区海孜矿10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和17个水样品(8个底板砂岩水、7个顶板砂岩水)的常规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水-岩相互作用关系来探讨其特征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海孜矿10煤层底板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互层,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顶底板砂岩水的离子含量差异明显,底板煤系砂岩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4,其次有HCO3-Cl、HCO3-Cl-SO4;顶板煤系砂岩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其次有SO4-HCO3-Cl;与第四含水层、太原组灰岩水、老塘水相比,10煤层底板含水层中Ca2+、Mg2+、SO2-4与顶板含水层中Cl-、HCO-3所占比例区分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煤底板受到"脱硫酸"作用、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及于地下水径流作用有关,顶板则主要是钠盐矿物(如芒硝)、苦盐矿物(如苦盐)、硅酸矿物以及石膏的溶解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某煤矿81019工作面顶、底板岩层的富水性,采用了瞬变电磁法对其进行勘查,通过此种物探方法的定量解释,预测了该工作面的富水情况,为防治矿井水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