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动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湘中主要工业区农田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重金属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通过调查共获得31类土壤动物,隶属6门12纲。土壤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动物的密度与重金属元素As、Hg、Cd,Zn、Cu、Pb的浓度密切相关,在土壤污染模拟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2.
土壤动物与环境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循环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同环境因子间存在相对稳定、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经过近10年的学习与研究实践,对东北羊草草原、东部山地及有关农田污灌区等生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环境指示因子,特别是在人为活动圈大的区域,土壤动物对环境质量反映的准确程度要强于植物。土壤动物与环境的水分、PH值、土壤质地、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植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壤动物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而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用.目前,国内土壤动物功能作用研究侧重于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分解、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生态指示功能的研究,而对于能量在土壤动物及土壤生态系统中流动及土壤动物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中作用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国外,对于土壤动...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归根结底是全球碳循环发生变化的结果.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土壤动物的生存、取食等活动能够同化环境中的碳并固定在体内,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通过其排泄产物及呼吸活动又将碳归还到环境中.因此研究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对深入了解本地区和我国的碳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土壤的理化性质也直接影响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分布,土壤动物反作用于土壤,它们在有机质的分解、养分循环、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1.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的营造和改变。土壤动物活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通气状况)、化学性质(养分有效性)以及生物化学性质(微生物活性)均发生变化,对土壤形成及土壤肥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土壤动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41类,3156只.隶属于4门6纲ll目.其中以昆虫种类数最多为33类,湿生动物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5%.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分别是草甸和苇塘,沙土农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很少.土壤动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表聚现象均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地下生态学的崛起,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引起更大的关注。目前,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不论从学科的发展、资料的积累、过程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涉及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植物及草食动物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模型并阐述了温室大棚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结果】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剧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农田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温室大棚作为一种人类干扰较强的农业生态系统,探究其土壤有机碳循环,对评估该类人工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结论】对于温室生态系统土壤碳的相关研究也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农田土壤中的高,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0.
珲春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珲春市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本文对对珲春市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田生产中的限制因素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矿石开采、农药与化肥不当施用、污水灌溉以及工业生产引起了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尤为突出,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而各类农产品累积的重金属镉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使人体健康遭受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主要来源及危害,以及湖南地区农田土壤镉污染及对应稻米含镉量现状;总结了目前治理土壤镉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统计.共有13类,隶属3门、5纲,其中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9.17%,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即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使土壤动物的类群结构发生改变.麦田中0~15cm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发展现状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涉及土壤动物的零星资料,如在《尔雅》、《本草纲目》等资料中对蝼蛄、蚯蚓(地龙)、蚁和蛴螬等动物的描述,散见于一些古籍中,但未进行系统的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有一些涉及土壤动物的报道,如蚯蚓、跳虫、螨类、蜘蛛、线虫、金龟子等,主要注重种的描述、区系调查和生活史等方面,没有真正从土壤动物生态学的角度开展研究。关于土壤动物的生态研究即生态地理研究,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开始土  相似文献   

14.
乐果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乐果农药对寡毛类白颈环毛蚓、鞘翅类金龟甲科幼虫和等足类鼠妇虫科动物进行染毒试验,研究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农药毒性对土壤动物呼吸强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呼吸代谢强度随农药处理浓度的增加与染毒历时的延长而减弱,高浓度,短时间或低浓度、长时间的染毒均能导致土壤动物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选取洛川县苹果常规园与苹果示范园两个样地,于2010年9月对苹果园秋季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法采样和手拣法捕获土壤动物.共获取土壤动物143只,隶属于4门6纲10目13类,其中鞘翅目幼虫4科.正蚓目、咀刺目和膜翅目为两个样地土壤动物共有的优势类群;直翅目、蜈蚣目、鞘翅目幼虫和柄眼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洛川苹果园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示范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优势度等指数和群落类群数均大于常规园,而个体数和优势度集中指数则小于常规园;苹果园秋季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且个体数量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师范大学热带城市庭院绿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103只,隶属3门9纲19目.其中蜱螨目、线蚓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弹尾目、综合目、鞘翅目、等翅目、蜘蛛目、大蜈蚣目、倍足目、双翅目、原尾目、双尾目和地蜈蚣目为常见类群,其余为稀有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微域环境的海南师范大学城市庭院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存在2个明显的生态地理特征:1)与热带地域生态系统相似,种类比较丰富,优势类群却不很明显;2)与热带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类群与数量明显偏少.经初步分析认为,这种微域环境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特征与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兴安岭三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森林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基本资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土壤中各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很大,其数量关系是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比例都有明显差异.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腐殖质层〉土壤表层〉土壤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全氮的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成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成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对五大连池南格拉球山土壤及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五大连池风景区内南格拉球山的土壤性质及不同旅游压力环境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pH及容重增大,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钾含量减少;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在水平分布上随着旅游干扰的加重而逐渐减少,而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的表层集聚度随着旅游干扰的加重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漳州师范学院校园内芒果树(乔木)、铁树(小乔木)、红桑(灌木)和草地四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动物的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631只,隶属于3门22类.其中以弹尾目和寄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所捕获土壤动物数量的74.96%;真螨目、毛马陆目、双尾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其余类群均为稀有类群.另外,本研究还对各样地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大小顺序为:芒果﹥草地﹥红桑﹥铁树,优势度指数C的大小顺序为:铁树﹥红桑﹥草地﹥芒果.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对帽儿山相邻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调查,共获土壤动物17658只,隶属于5门10纲17目,共50个类群。本研究以人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土壤动物在针叶纯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不同林型下,在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状况及活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在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种类、数量、种类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均大于针叶纯林。可见,针阔混交林较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