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及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进行干缩试验,对比研究3种半刚性材料的累积干缩量、失水率、累积失水率和干缩系数4个性能指标;对3种半刚性材料进行温缩试验,通过温缩系数对比,分析其温缩特性;通过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抗弯拉回弹模量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力学特性;对3种半刚性材料进行疲劳试验和冲刷试验,对比分析其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半刚性材料干缩性能的优劣顺序为: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温缩性能的优劣顺序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抗冲刷性能的优劣顺序为:石灰粉煤灰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抗疲劳性能优于水泥稳定碎石。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这一新型的筑路材料,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现场质量的控制方法,并论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拌和方式相比,振动搅拌技术运用在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中,大大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均匀性,使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有很大的提高。本研究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搅拌技术与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传统与振动搅拌技术的原理分析,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振动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组成与疲劳性能间的关系,对几种代表性半刚性基层材料进行疲劳试验研究。通过对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悬浮密实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和悬浮密实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梁试件进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得到室内疲劳预估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组成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普遍优于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疲劳性能优于水泥稳定碎石;增加结合料剂量使得材料疲劳敏感性增加,但实际承载能力提高;级配稍细的骨架密实结构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张光明 《科技信息》2010,(3):289-289
本文主要从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形成原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因素、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三方面论述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拌和方式相比,振动搅拌技术运用在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中,大大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均匀性,使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有很大的提高。研究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搅拌技术与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传统与振动搅拌技术的原理分析,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振动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减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收缩变形量,增强其抗裂能力,向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掺加了适量聚丙烯纤维。通过对比研究掺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各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疲劳寿命和抗裂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认为聚丙烯纤雏能够显著改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最后,通过观察实体工程芯样照片和调查早期裂缝数量,进一步验证了掺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的因素分析,介绍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控制技术,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大中修工程基层施工,目前都广泛使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于半刚性稳定结构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文章就2005年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怎样才能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三点弯曲试件断裂试验,测得了试件的断裂能、裂缝嘴张开位移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给出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的合理范围--0.6‰~0.8‰.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可以明显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极限裂缝嘴张开位移和极限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随着试验龄期的增长,无论聚丙烯纤维掺入与否,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极限裂缝嘴张开位移和极限裂缝尖端张开位移逐渐增大;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极限荷载逐渐增加,但断裂能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收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缩、温缩较大,容易引起路面反射裂缝,提出用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抗收缩能力较强的新型基层材料.在分析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机理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微观结构后,进行了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计算了水泥稳定碎石和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两种混合料作为基层应用时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通过分析比较,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力和温缩应力更小,表明其抗收缩性能更好,能较好地延缓基层开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在工程中达到冲刷量设计标准的最佳材料组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选取集料分形维数、水泥28d砂胶强度、水泥剂量、含水量为建模参数,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泥稳定碎石28d冲刷量预测模型,并给出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2种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28d冲刷量预测模型简化式。适用性验证表明:2种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冲刷量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说明基于灰色理论的水泥稳定碎石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其28d冲刷量值。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在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按等量取代法掺入粉煤灰,研究了掺不同剂量粉煤灰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掺粉煤灰的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按30%等量取代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具有良好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刘韧  齐璐璐 《科技信息》2010,(13):310-310
简要说明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原理,解决现有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阐述了大面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试验说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利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道路工程碎石基层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维军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38-139,187
通过甘肃省金昌市城市道路-北环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具体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这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蔡成虹 《科技信息》2009,(20):I0246-I0246
本文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形成机理,影响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应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纫的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山西科技》2010,25(2):61-62,64
2000年以来,水泥稳定碎石在太原市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与应用,如何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质量控制,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文章以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例,从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指标及施工注意事项作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实践,着实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贵阳环城高速西南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实践,论述了全厚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控制,为全厚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静压成型方法和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试件成型方式、水泥剂量、级配类型和密实度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成型方法对试件结构尤其是矿料级配及矿料排列影响很大,振动法成型试件28 d后强度接近于静压法的2.54倍;水泥剂量(质量分数)对初始强度影响效果不明显,水泥剂量小于5%时,对水泥稳定碎石极限强度影响显著,水泥剂量超过5%时,水泥剂量增加1%时极限强度提高不超过10%;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比悬浮密实型初始强度约增大19%,后期强度约增大10%;试件密度提高1%,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至少提高11%;龄期28 d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长较为显著,龄期达到28 d时,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可达到极限强度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