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译佛经的来源是较为复杂的,早期汉译佛典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包含梵本和胡本.早期佛经的汉译者也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的高僧.南方海上航路的开通,有利于佛典在中国的传播,法显、智猛、僧伽跋陀罗、维祗难等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来了一些梵语佛典.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西域文化流入中原的繁盛时期。西域文化对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西域乐舞、西域音乐两方面 ,来论述西域文化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人施补华在西域有十一年的生活经历,在此期间,创作了250首西域诗,本文从中选取具有较为明显的西域文化特征的诗篇,分别从西域的城市与自然景色、少数民族风情以及其西域诗作中的历史特征三个方面,来揭示晚清西域的城市环境优美宜居、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游牧的生活传统以及对清政府统治者的拥护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实@佚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陈冬季与蔡宇知的西域研究新作《西域文化论稿》以文化内在机制为研究鹄的 ,选择了岩画、萨满教、古代文学、人生礼仪四种典型的西域文化现象 ,并试图透过这些文化现象钩沉和探索西域文化的历史内涵、精神心理内涵、艺术内涵及文化功能 ,这种研究代表西域文化研究一种新的趋势和走向 ,同时也显示着另外一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唐代西域文学展开研究,以前未被重视的文人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唐代西域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相比,近10多年以来的研究者善于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出唐代西域文学新的文化内涵,加大了对唐代西域文学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唐代边塞诗中的西域研究、唐诗与西域文化、唐诗与西域地理、唐五代边塞词等几个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新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与遗憾,如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也是下阶段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亟待改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文化于汉地的传入、留存、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略汉代及清季,重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象.如走索(走绳、绳技)、杆技("都卢"、缘杆、寻橦),西域音乐(曲式、乐器、乐舞),马球(击鞠、打毬),马术(仪仗立马、蹀马之戏、走马走车),张灯风俗;狮子狮舞(模拟狮舞、舞狮),西域佛教(贝页经、佛赞、译师、佛寺),西派摔跤,葡萄与葡萄酒等,且考其内陆欧亚或大西域(及近东)渊源.这些文化元素,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亦启示,承载文化的除文字包括诗以外,尚有技艺竞技、信仰习俗及其家传族传、壁画雕筑塑像诸记录方式;追寻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略文献正史外的美学载体与民间成分.  相似文献   

8.
西域研究文献是塔里木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的独特资源,为进一步汇聚西域文献资源,做好文化传承服务,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本文在对西域新疆这块民族文化厚重的区域进行文化思索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以及西域文化研究,对构建和完善我馆西域特色文献库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福庆的西域”诗歌为研究对象,再现其西域经历及在西域期间的情感历程。通过其西域诗中有关风物的描绘,对民生的关注、赠别友人的酬酢之作、怀古幽思的感情宣泄等几个方面内容的考察,来展现西域这一特殊地域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域自汉代以来拥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而西域的历史地名则更值得深入研究.该文论述了不同时期西域的范围和西域历史地名的形成与发展.笔者通过对西域历史地名的深入研究,仿佛目睹了一个个民族的兴衰、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这些民族迁移的痕迹依然隐现在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对此,历史地名就是一个最好地证明.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西域的形象在汉民族的文学中清晰可见,而这其中不乏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误读、误解与曲解.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从先秦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有关西域的词汇、从文本所描写的人物等级关系以及从先秦西游故事情节三个方面全面考查西域形象,不难发现西域在先秦文学中整体上以"乐园"形象出现,进而结合其它文化圈有关乐园的描述,对西域乐园作一跨文化的印证.  相似文献   

12.
胡姬是指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唐诗中的胡姬形象往往是满面春风、歌舞飞扬,她们带来了西域特有的文化艺术,成为唐代盛行一时的风景。在一定程度上,胡姬起到了传播西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清两代是古代西域边塞诗繁荣的两座高峰且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清两代西域边塞诗的比较分析 ,指出唐代主要开创了边塞山水诗 ,清代主要丰富了边塞风俗诗 ,两代都对西域的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15.
天山廊道在历代西域经略史中皆占据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尤以有唐一代最具典型。天山廊道特有的山地、绿洲、荒漠、气候等地理元素,通过整体性的聚合所发挥出的自然耦合效应,成为驱动天山文明进程的长时段影响因素。基于这一地理视角分析发现,唐朝凭借对天山廊道自然禀赋的掌控有效实施了屯戍经略范式,其在西域的战略推进轨迹大致呈现出沿天山由东至西的地理空间趋向,东天山是唐朝经略西域的肇始地与大后方,中天山是发轫与攻略地,西天山则是唐朝固守西域的关键,同时也是导致唐朝西域政局不稳的症结。概而言之,天山廊道是唐廷能够实现百年西域经略的关键战略场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国内汉文文献及文物考古文献中所叙述的西域文化艺术及西域建筑艺术方面的资料,对西域佛教时期的建筑艺术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人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我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本文主要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电影《赵氏孤儿》中"西域神鬣"这一西域方物的考辨,本文认为其中的"西域神鬣"这一称谓其实是现代人的杜撰,它直接来源于元代杂剧中的"西戎神獒",而西域出神犬——"西戎神獒"的观念和古人对西域的神话乐园想象是分不开的,现实中的"西戎神獒"很可能就是今天产自青藏高原的藏獒。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域地区各族居民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特点,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处理西域地区的民族事务。清朝在新疆的"因俗而治"的政策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深刻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岑参轮台诗是其西域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岑参轮台诗中有关战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内容 ,探寻所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