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测定沥青硫化反应过程中游离硫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硫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并对两种牌号沥青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结合沥青硫化后的性质,利用F检验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沥青的硫化反应是一级反应,壳牌70号沥青比镇海90号沥青更易于硫化改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油的环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氧大豆油制备的小试和中试实验 ,给出了大豆油环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宏观动力学关系公式 :rEO =d(EO) dt=0 0 752 .得出大豆油环氧化反应在该条件下为传质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用气固相反应原理分析了单晶硅热氧化机理。在氧化中期,考虑到热应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硅氧化的一个新模型,即化学反应控速——四次方混合控速——扩散控速模型。用该模型处理了文献[4]中的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均得到满意的相关系数。另外,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膜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单晶硅的氧化膜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4.
从应用的角度综述了对二甲苯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建立各种情况下的鲁奇工艺动力学模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不同起始浓度环己烷的乙腈溶液进行光催化实验,并对纳米二氧化钛上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反应的初始浓度与光催化氧化产物的初始生成速率的关系上得出,光催化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并以产物的生成速率倒数对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倒数作为图得到一线性关系,从另一侧面说明L-H模型的正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机盐离子及分子氧的浓度的该反应有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环氧大豆油制备的小试和中试实验,给出了大豆油环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宏观动力学关系公式:rEo=d(Eo)/dt=0.0752.得了大豆油环氧化反应在该条件下传质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0.5L压力反应器中,以染料中间体H-酸溶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温度对湿式过氧化氢氧化(WPO)和Cu/N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非均相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的影响。方法采用两阶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通用动力学模型描述WPO和CWPO反应过程,确定了动力学参数。结果 2个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而通用动力学模型相对能较准确地预测WPO和CWPO过程。2模型均表明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分初始快速反应和后期慢速反应2个步骤。升高温度对加快后期反应速度更有利,催化剂有利于中间产物氧化。结论湿式过氧化氢处理H-酸溶液分为两个阶段,两阶段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和通用动力学模型。温度是H-酸废水湿式氧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小分子有机酸氧化速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8.
用NO2氧化二甲基硫醚(DMS)是合成二甲基亚砜(DMSO)的主要方法,反应过程受气液相传质影响很大.采用反应体积为120mL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对该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温度为30-60℃、NO2和DMS进料流量分别为0.01-0.10mol/min和0.005—0.05mol/min的范围内,考查了反应速率的变化,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NO2在DMSO中的饱和浓度.在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拟合出模型中的各参数.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21.64kJ/mol,液相组成变化时反应速率存在极大值,且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丙烯腈/衣糠酸共聚物纤维在氧化性气氛(空气)和非氧化性气氛(氩气)下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受加热速率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气氛下的反应活化能.采用元素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氧化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了氧的扩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氧气氛中的反应活化能高于惰性气氛中的反应活化能,预氧化初期整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氧化还原体系引发非均相聚合体系中影响其动力学行为的一些因素,包括单体、引发体系、温度、搅拌、PH值、表面活性剂、氧及其他化学品等,简略总结了该类聚合体系的非理想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products of nickel-containing pyrrhotite tailings oxidation by oxygen in the air. The kinetic triplets of oxidation, namely, activation energy (Ea),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and reaction model (f(α)) being a function of the conversion degree (α), were adjust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In case of a two-stage process representation, the first step proceeds under autocatalysis control and ends at α = 0.42. The kinetic triplet in the first step is Ea = 262.2 kJ/mol, lg A = 14.53 s?1, and f(α) = (1 – α)4.11(1 + 1.51 × 10–4α). For the second step, the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two-dimensional diffusion of the reactants in the layer of oxidation products. The kinetic triplet in the second step is Еa = 215.0 kJ/mol, lg A = 10.28 s?1, and f(α) = (–ln(1 – α))–1. The obtained empirical formulae for the rate of pyrrhotite tailings oxidation reliably describe the macro-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and can be used to design automatization systems for roasting thes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products of nickel-containing pyrrhotite tailings oxidation by oxygen in the air.The kinetic triplets of oxidation, namely, activation energy(E_a), pre-exponential factor(A), and reaction model(f(α)) being a function of the conversion degree(α), were adjust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In case of a two-stage process representation, the first step proceeds under autocatalysis control and ends at α = 0.42. The kinetic triplet in the first step is E_a = 262.2 kJ/mol, lg A = 14.53 s~(-1), and f(α) =(1 –α)~(4.11)(1 + 1.51 ×10~(–4)α). For the second step, the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two-dimensional diffusion of the reactants in the layer of oxidation products. The kinetic triplet in the second step is Еa = 215.0 kJ/mol, lg A = 10.28 s~(-1), and f(α) =(–ln(1 –α))~(–1). The obtained empirical formulae for the rate of pyrrhotite tailings oxidation reliably describe the macro-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and can be used to design automatization systems for roasting thes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工艺制备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乳化沥青,将其蒸发残留物和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对比,并利用荧光显微镜(F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手段,评价改性沥青乳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改性沥青乳化后的软化点5、℃延度及弹性恢复率均减小,离析试验软化点差变大,性质衰减后仍较基质沥青有大幅度提高,符合I-D级规范要求;改性沥青为两相分散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乳化后沥青和SBS分子之间的交联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只是有少量SBS大颗粒析出、沥青发生轻微老化,热稳定性稍微变差。  相似文献   

14.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成的两相连续共混结构体系;胶粉与基质沥青间以物理溶胀为主,但存在弱化学反应,且随时间延长,化学反应越明显;溶胀胶粉形成阻尼作用,提高了橡胶沥青粘度;沥青的改性源于溶胀胶粉构成的网络结构和胶粉脱硫降解对沥青组分的改善作用;天然橡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优于合成橡胶。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介质中于 2 5~ 40℃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碲酸合铜 (Ⅲ )配离子 (DTC)氧化羟基乙酸钠 (S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 ,反应对Cu(III)为一级 ,对SG为正分数级 ;准一级速率常数 (kobs)随着OH-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TeO2 -4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有负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配离子和SG形成络合物的前期快速平衡的反应机理 ,由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解释全部实验现象 ,进一步求得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和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6.
SBS改善沥青路用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SB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改善路用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通过沥青的组分分析,沥青的氢分率分析,沥青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SBS与沥青之间的作用,揭示了SBS改善沥青路用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SEBS改性沥青性能研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讨了SEBS作为沥青改性剂应用的可能性.试验证明SEBS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基本物理性能,质量分数为4.5%SEBS改性国产青岛沥青的PI提高到0.35,软化点达到59 ℃,5 ℃延度也达到了26 cm.参照国家SBS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SEBS改性国产青岛沥青的性能介于I-C和I-D之间,SEBS改性壳牌沥青的性能介于I-B和I-C之间.经紫外光老化试验证明,SEBS作为改性剂可大大提高改性沥青的耐光氧老化性能,其老化后性能远高于SBS改性沥青,提高了改性沥青的使用寿命.在公路上应用,可以增加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18.
19.
在碱性介质中于 20-35℃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 (DDN)氧化天冬氨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Ni(IV)]为一级,对天冬氨酸为正分数级。准 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减小,1/kobs对[io-4]有线性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 (IV)配离子(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无盐效应且未检出自由基的存在。据此提出了包括 DPN和MPN以及天冬氨酸存在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并求出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动态黏弹力学方法,在动态剪切流变仪上通过动态黏弹试验和稳态流动试验并结合Carreau模型研究多聚磷酸(PPA)对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胶体组分变化和红外谱图分析探究PPA对沥青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频率范围内,PPA改性沥青的存储模量G′和损失模量G″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PPA掺量越大沥青的弹性性质越明显,说明PPA可有效改善沥青的模量和高温抗车辙性能;相同频率下,G′明显小于G″且模量差值随PPA掺量的增大、温度的降低及频率的增大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PPA的掺加使沥青的临界剪切速率γc大幅度降低,且掺量越大γc越小,沥青对外部剪应力的敏感性变大;与基质沥青相比,随PPA掺量的增大,沥青胶体成分中轻组分含量减少,沥青质含量大幅增加,PPA改性沥青红外谱图中增加了1 026cm-1处的特征吸收峰(P—O单键和P O双键的伸缩振动峰),说明PPA对沥青的改性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