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郭丽芳 《科技信息》2012,(32):441-442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回归,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高等教育质量更高需求的必然途径,其目的是“培育具有文明素养、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公民”。高校教师是通识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应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承担其“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责任,为推动通识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及通识教育实践的分析,对高校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及如何通过与学生的主体互动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溯源和内涵考证,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同时认为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在民族高校中它的必要性表现得更为充分。本文同时指出了充分发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的方法:需要积极建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由于国内高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时间短,经验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不强、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此基础上探讨通识选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将实验教学作为打造精品通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进行教育创新”的理念出发,在高等教育实施大众化、大学科、淡化专业和模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把抽象的力学概念引导到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中去,将过去单一的专业实验教学拓展到多学科的宽口径实验教学改革,达到了向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科技创新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作为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思想,它的很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从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考察和对国外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评析中,特别是在对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人类追求“类主体形态”、实现人和谐与协调发展所揭橥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意义,提出MIS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势、定位及相关制约因素,从实验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评价体系方面入手,为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针对“液压传动”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以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适应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两课教学界,有一种未加反思的观点认为,“两课教学”是意识形态教育,而通识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两者是不相’干的。然而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通识教育贯穿着意识形态性,而“两课教学”也具有通识教育性,“两课教学”与通识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由此,我们就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引入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两课教学的目的和意图。基于这样的认识,不仅“两课教学”的教材编写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有了思路,“两课教学”运行的外部生态,也可以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9.
书院制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书院制育人的价值审视与“三全育人”培育理念、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相一致,具备“双院”“双轨”“双导师”的协同育人特点。基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班发展现状,探索书院制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加强环境协同、发挥全员协同、优化资源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如何实现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与全人教育理念相融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植物与人类文明”是上海大学在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设的一门通识课,课程旨在突破专业壁垒,拓展思考角度,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该文对开课背景、教学理念、内容设置和教学手段等进行介绍,并对开课三个学期来的教学探索与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人类正处在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之中,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科学地确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推进教育创新的今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论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认为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指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之一,而STS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不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根本性革命,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理念,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试谈体育美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艺术教育特点、作用及体育的美育功能进行了探讨,认为艺术教育具有全面性、辅德性、益智性的特征;体育的美育功能具有多元性;艺术素质培养有提高审美情操和形象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一目标也将为 2 1世纪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动态特征决定了它的广阔的作用空间 ,但在现实教学中 ,体育的作用往往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不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根本性革命,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理念,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简要分析了素质教育的一般理论问题,进一步探讨了高职素质教育的相关性等问题,对全面推进高职的素质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等,而这一切的教育都在提倡"美育!"用艺术的美来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人格素质、道德修养,用艺术的美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通过对艺术美的教育和探讨,优化校风涵养人格。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人创新能力的养成。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传统道德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坚持扬褒弃贬,有目的地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对个性教育的消极影响,指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倡导个性教育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对学生实施个性教育的作用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