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生态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规律的基础上,依托GIS技术,结合数字地图、计量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县域生态城镇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为促进生态城镇建设决策的科学化与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省、州的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始终把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组织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多种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围封转移战略。第一步三年奋斗目标,2005年是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开局之年,要按照州委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一转双赢”目标,把围封转移战略实施推向新阶段,开创牧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方面,各类项目的布局要进一步集中,转移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下大力气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生态民建设与转移牧区人口相结合,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城镇生态防护体系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与原有重点项目区的完善提高结合,尽可能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实现永续作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生态建设研究成为,我州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拓宽了同外交往的渠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改善我州草原生态环境状况,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切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城镇等概念的提出,生态园林已成为我国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建设城镇生态园林推进城镇绿化,能够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完善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际调研,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移民生态城镇建设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帮全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74-75,56
文章从城镇用地矛盾、基础设施、城镇绿化、“三废”问题、地质灾害和城镇建设资本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移民生态城镇规划、城镇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公民和政府环保意识、产业结构、地质灾害防治、“三废”整治和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库区移民生态城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治理与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重大问题,而发展牧草业是实现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因此,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战略,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和城镇化水平,是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太湖县在实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把城镇环境保护做为城镇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主要做法是:一、健全环保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驳岸是水体与陆地交接的特殊地带,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价值、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分析了城镇滨水驳岸的类型,采用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城镇水域驳岸生态修复模式,为城镇水域驳岸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参考,以全面有效地提高水域驳岸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滨水驳岸与景观生态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已取得的“生态区”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途径——实施生态区划、加强生态区保护,结合21世纪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提出了对生态保护的进一步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武平县“中国天然氧吧”为例,探讨了武平县持续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经验,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了“中国天然氧吧”建设对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力求在“中国天然氧吧”构建与发展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明 《今日科技》2008,(9):15-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共丽水市委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13.
在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众多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将GIS技术应用到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生态功能区划中。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把区域划分成四个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即北部森林生态重点保护区,中部林、药、养殖、矿产限制开发区,中部粮、椒、果、城镇与贸易重点开发区,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区,并综合考虑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深一步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建设史上是一次认识飞跃。它不仅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地位 ,而且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与环境”、“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生产”两张皮相互对立的思维 ,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 ,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多维的战略思维。一、战略定位的意义笔者近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会议上 ,多次看到、听到各种强调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文章、言论 ,深感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有空前提高 ,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但是不少人将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建设史上是一次认识飞跃。它不仅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地位 ,而且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与环境”、“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生产”两张皮相互对立的思维 ,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整体性 ,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多维的战略思维。一、战略定位的意义笔者近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会议上 ,多次看到、听到各种强调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文章、言论 ,深感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有空前提高 ,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海外建设的重大铁路工程增长迅速,铁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铁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可以为“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本文利用多尺度、多源遥感数据,通过遥感和GIS技术,从生态资源占用与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夜间灯光指数等方面,以“一带一路”重大铁路工程本格拉铁路为例,对其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旨在为今后铁路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本格拉铁路工程建设没有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格局造成破坏性扰动,工程建设占用的自然生态资源较小,保护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2)本格拉铁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极大地缩短及沿线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实现南部非洲区域铁路的互联互通,极大地降低周边国家的资源运输成本和时间;(3)通过遥感与GIS技术,能够对铁路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快速、定量、客观的监测,对今后铁路工程建设影响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丽 《安徽科技》2014,(10):32-33
依托巢湖市"十二五"规划,烔炀镇积极倡导绿色GDP,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湖新市镇,共建蓝天、白云、青山、秀水的美好家园。为此,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此次调研,以期为烔炀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思路。一、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烔炀镇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尤其是十八大召开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坚持生态立镇,助推烔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钱正英 《科技潮》2006,(8):23-23
钱正英院士最近做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技工作者的新理念”的报告。在报告中,她提出了“人与洪水必须和谐相处”、“人与沙漠必须和谐共存”、“人与河流必须和谐发展”的“三和谐理论”,建议逐步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改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与完善’,因为,生态环境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培育、滋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防治措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演变趋势、面临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从而就如何加强建设与保护,确保“三江源区”生态安全,从指导思想、防治思路、实施对策和具体措施上提出了措策。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