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乾  徐宝库 《科技资讯》2013,(27):8-8,10
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介绍了解决过程层数据采集同步方法,间隔层设备时钟同步方法,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中的数字化保护与传统保护数据等采样只同步内容.介绍了内部构建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刘畅 《科技资讯》2012,(25):124-124
智能电网一大基础性环节就是智能变电站,而智能变电站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基础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及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之上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并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智能变电站内的信息进行分析,对通信网络内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将智能变电站内的多种应用系统按照其使用功能整合为不同的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方案.信息一体化可是现实智能变电站内的所有对象的统一建模,在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构建起信息一体化的平台,可以有效的保证智能变电站内的信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一致性,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设备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本文就智能变电站在运行巡视、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应用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雄 《广东科技》2012,21(23):93-94
对智能变电站内的信息进行分析,对通信网络内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将智能变电站内的多种应用系统按照其使用功能整合为不同的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方案。信息一体化可是现实智能变电站内的所有对象的统一建模,在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构建起信息一体化的平台,可以有效的保证智能变电站内的信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一致性,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设备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的构造设计,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研究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相关问题,最后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实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云 《广东科技》2011,20(10):105-107
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产生的技术背景,讨论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原则,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典型技术特征和基础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8.
荣幸  张迪 《广东科技》2014,(20):95-96
为了提高供电网络的运行效率,探究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其可靠性分析,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结构,并对110kV智能变电站的特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的网络化两方面入手分析了110kV变电站智能化设计方法,最后对110kV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庞亚云  董琪  董天海 《科技信息》2012,(11):444-444,417
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及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智能变电站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基于实践经验指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中某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指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年版)》中关于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故障录波及网络分析一体化装置、35(10)kV保护、测控、计量多合一装置等条款的不妥之处,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当前常规变电站面,临的迫切问题,描述了智能变电站在解决这些困扰问题时的明显优势。然后以秦皇岛鲁庄110kV智能变电站为例,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架构,并介绍了该工程的二次系统设计方案。该工程的设计实践将为秦皇岛地区未来的智能变电站工程提供重要参照并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500 kV智能变电站的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是根据国网公司提出的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理念进行设计的。该文提出了适用于500 kV智能变电站的预制舱模块化设计方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500 kV实际工程给出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10k V智能变电站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110k V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宜春电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涛 《广东科技》2012,(21):55-56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当中。整个电力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以变电站的智能化表现的最为明显。智能变电站和常规的变电站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其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在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当中。旨在对于智能变电站当中的过程层的设备组成进行一定的介绍,具体阐述其设备的构成、原理以及所产生的作用,进而对整个过程层应用过程当中的技术要点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整理,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变电站的智能化,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以网络化信息共享替代了传统的二次回路,使原有可见的二次回路变得不可见,二次回路设计发生较大变化。本文重点讨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的要求和虚回路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变电站二次设备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显著优点是实现了就地数字化、跨间隔数据共享,二次回路简单,无二次长电缆等。目前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设计采用三层两网结构,在功能逻辑上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以及网络设备构成:站控层由监控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数据服务器、数据通信网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入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阶段,文中梳理智能变电站预制光缆的技术要求,对户内智能变电站、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预制光缆进行方案设计,从预制光缆的选型和连接方式进行研究,对传统方案和预制光缆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建议,促进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智能变电站的要求,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EC61850协议的智能变电站信息网络,整个系统全部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文中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原理,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全新的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设计理念,介绍了虚端子表格设计思路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9.
国内主流厂家对于CT断线功能理解差异较大,保护相关标准中CT断线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较少,该文提出CT断线功能的一些重要性能指标;介绍国内主流厂家母线保护的CT断线功能,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智能变电站CT断线特征的概念,对智能变电站母线保护的CT断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的优势,设计新的母线保护CT断线功能实现方案,提升CT断线功能的性能指标,适应智能变电站的应用,给智能变电站保护相关标准的制定、运行维护、保护装置研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担负着电压等级转换和电力输送功能,是电网调度系统的重要信息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进行探讨,希望能提高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与设计质量,为智能变电站建设者共同关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