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森林经营措施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雪 《科技信息》2008,(11):195-195
林地生产力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以及更新的重要方面。在森林管理中,如何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是森林经营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营林措施会影响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使林地生产力发生变化;如果经营不当会使地力衰退、甚至出现生态的破坏。造林整地、森林施肥、抚育管理和森林收获等主要措施是森林养分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文杰  刘林英 《甘肃科技》2003,19(10):161-162
在小陇山林区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一年生苗木进行移植培育后,生产的苗木比留床苗根系发达,项草饱满,苗木粗壮,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并且减少了幼林抚育次数,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何爱喜 《甘肃科技》2012,28(10):138-140
以日本落叶松与水楸带、块状混交林造林为例,通过林分立木材积生长量调查比较分析,认为针阔混交林不但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还能改善林地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郭永俊 《科技信息》2007,(30):308-309
随着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政策配套的完善与落实,全省人工造林积极性日益高涨。为加快资源培育业发展,摸清造林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等信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营造林,推动规模造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福建省林业厅开展了全省用材林地利用规划。三明市是福建省林业重点市,对其进行用材林地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可为本市用材林的培育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长泰岩溪林场五种混交类型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林地土壤化学性质、水源涵养功能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不但生长迅速,且生态效益显著;进而提出米老排的育苗造林技术,为进一步推广营造米老排速生丰产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志贤  刘应文 《汉中科技》2007,(5):37-37,39
造林树种选择是林业生态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使林木不易成活,徒费劳力、种苗和资金,即使成活,林木也会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导致林地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达不到造林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土高原幼龄人工刺槐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对刺槐林地在造林后4个阶段(造林2、4、6、9 a)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在2 a内对林地有机碳储量影响微小;造林2 a后,林地生态系统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均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层和乔木层为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及其在林地有机碳密度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呈相反变化趋势。由此,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与荒地相比,林地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了6.2%、5.21%、21.81%和38.20%,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在造林后会逐步发挥其显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与人工造林地表覆盖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下的土壤蒸发特性、土壤保墒能力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表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水稻秸秆覆盖下冰脆李、栾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分别增加13.86%和9.82%;在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梓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增加7.79%;土表覆盖措施对苗木根质量和叶面积影响显著而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采用地表覆盖措施可减轻高温对苗木的伤害及季节性干旱对幼林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苗木生物量。因此,地表覆盖可作为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初期促进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干旱荒漠山区节水造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干旱山区造林,水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与统计分析,提出了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法:栽植程序为上年度雨秋季整地一造林时开挖植树穴→放入苗木→回填土壤(深度至苗木主根下部三分之一处)→浇水→过5分钟后回填土壤(填满)→踏实,当造林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最适宜的座根水量在0.5L,当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25%以上时,可以不浇座根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和连栽方式的全面推行,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显。通过对桉树造林后林地内水质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桉树科学认知、科学判断、科学发展的能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端生 《广东科技》2008,(22):44-46
森林可持续性的强弱不仅体现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健康活力方面,也体现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持续和改善上。林地生产力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直接反映,林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管理将有效地促进林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改良,从而提高森林的可持续能力。正是基于林地资源在森林资源中的基础地位,国外不少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在森林经营中就是“可持续的林地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从掌握造林基本要点、积累栽树窍门、加强后期林地管护3个方面介绍了提高裸根植苗造林成活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培育生长粗壮.无病虫害苗木,选择杉木适生林地,规范的炼山整地,在适宜季节内规范造林,定期铲草,松土抚育,特别注重造林后追施有机肥和无机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可以让杉树10年内成材,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增加林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界近来争论的热点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现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关抽样效应、生态位互补、保险效应、冗余机制、基因-环境互作、边际效应及中性理论等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关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地清理、造林密度、间伐、林农复合经营、轮伐期长短等经营措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的构建和调控,任何左右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都有可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决定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人工林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措施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容器育苗问题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容器育苗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对容器育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同时提出今后我国推广容器育苗时要因地制宜,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难的树种或造林地才可考虑用容器苗;能用裸根苗造林的树种和林地,一般暂不考虑用容器苗;进行容器育苗时要先试验再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镇巴县的启动和实施,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4万亩。然而,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新幼龄林内鼠害问题逐年凸显出来,危害日趋严重。经2004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县退耕还林和天保公益林造林地林木不同程度受到鼠害的危害,面积高达6.9万亩。受害严重的兴隆、田坝、巴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尚属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尽管林地总面积较大,但人均林地远低于同等国家。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业资源,并采取有效的造林手段,增加我国林业资源储备,维持林业长久发展,成为我国无数林业工作者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林区特点入手,与现代造林技术紧密结合,阐述了现代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邵瑜 《甘肃科技》2012,28(10):136-137,71
小陇山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同程度的干扰,导致系统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小陇山林区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树种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了无林地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改造、抚育间伐等恢复措施,以实现小陇山林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龙泉市八都镇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造林3a后不同坡位的生长情况,通过调查分析表明,邓恩桉能够在八都镇丘陵山上生长,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冻害轻度,幼树成林郁闭快。引种造林时应注意林地选择,做到适地适树并加强扶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介绍毛竹科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造林整地,移竹(母竹)移鞭造林、林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能够指导毛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