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2年以来,河南鱼类资源调查队对全省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到多尾鳅科鱼类标本,结合线粒体基因Cytb和COI分子数据及可测量的形态指标,对河南省鳅科3种鱼类进行了重新整理与描述,同时对《河南鱼类补遗》中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ops)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补充描述.结果表明河南省分布有3...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对全省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于多地采集到鳅科鱼类,以南阳市居多.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科鱼类进行鉴定,发现所采鳅科样品中存在河南省未曾纪录种类—稀有鳅(Cobitis rara).标本存放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本文对稀有鳅的主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资源现状、生存环境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对全省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于河南省林州市采集到多种高原鳅属鱼类,经初步鉴定,其中一种为达里湖高原鳅.为进一步确认,2019年5月在模式产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湖采集到一批达里湖高原鳅,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鉴定,确认待测物种为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目前,标本存放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对达里湖高原鳅的主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资源现状、生存环境等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地区11个县(市)的地下河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共采集到典型洞穴鱼类标本488尾。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及分析,结合实验室馆藏标本的检视,共确定典型洞穴鱼类34种,其中: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有20种;高原鳅属(Triplophysa)有8种;岭鳅属(Oreonectes)有5种;副鳅属(Paracobitis)有1种。发现待定种13种,其中:金线鲃属7种,高原鳅属5种,岭鳅属1种。利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对贵州省南部和西南部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地区为0. 825 8,高于西南部地区的0. 570 8。根据线粒体基因测序结果及Gen Bank下载的线粒体基因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ND4、ND5和Cytb,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发现物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须盲高原鳅(Triplophysa longibarbatus)和佳荣盲高原鳅(Triplophysa jiarongensis)应为岭鳅属物种,建议变更为长须岭鳅(Oreonectes longibarbatus)和佳荣岭鳅(Oreonectes jiarongensis);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洞穴型高原鳅单独聚为1支,与非洞穴型高原鳅具有不同的演化方向,贵州采集的高原鳅属鱼类均为洞穴类群;贵州的金线鲃分属于3个不同种组,分别为"驼背"组、"角"组和"抚仙"组。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于信阳市淮滨县采集到薄鳅属鱼类8尾.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后,确定该薄鳅属鱼类为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汉水扁尾薄鳅.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本文对于该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境情况、资源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原鳅属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由于种间形态差异较小,高原鳅属鱼类一直是物种鉴定的难点类群.早期相关鱼类志和本课题组近期研究显示河南省分布有赛丽高原鳅、贝氏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和粗壮高原鳅,但早期文献野外调查范围较小,所用标本较少,描述也较为简单.在前期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以上4种高原鳅属鱼类进行鉴定和整理,补充详细的形态描述,明确该属四种鱼类在我省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分类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分布于四川省的副鳅属(Paracobitis)、条鳅属(Nemacheilus)和山鳅属(Oreias)鱼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这3个属分布在四川共有5种和亚种,其中乌江副鳅(Poracobitis Wujian gensis sp. r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在西藏境内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采到澜沧江西藏芒康县江段的彭氏爬鳅(Balitora pengiHuang),这是西藏境内首次记录的平鳍鳅科(Homalopteridae)鱼类。采集到的两尾彭氏爬鳅标本特征如下:体稍长,前部较平扁,后部渐显侧扁。口下位,中等大,呈弧形。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唇较薄。口前具吻沟和吻褶。吻褶发达,吻褶分3叶,中叶较大,叶间有吻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口角须1对,唇具有明显乳突。眼小,侧上位。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的延伸到尾鳍基部。背鳍短,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腹鳍起点显著在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末端压倒后缘不及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末端圆钝,鳍基部具肉质鳍柄。腹鳍左右分开,不连成吸盘。尾鳍叉形,下叶较长,其长度约等于头长。标本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平鳍鳅科鱼类已知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云南等省区,彭氏爬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水系支流流沙河南,此次在西藏境内采到彭氏爬鳅,使西藏自治区成为平鳍鳅科鱼类新的省级分布区,并增加了彭氏爬鳅在西藏境内澜沧江上游的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鮀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10.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鳅科(Cobitidae)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40种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553~16 937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一致。(2)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一致序列长度为17 483 bp,变异位点数为8039(45.9%),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0.19。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2的变异程度(58.9%)和平均遗传距离(0.28)最大,变异程度最小的是12S rRNA(30.5%),tRNA拼接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7)。(3)Cox1、ND5、Cytb基因是进行鳅科鱼类系统发育分析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NJ系统发育树显示,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枝群系,位于祖先位置,沙鳅亚科(Botiinae)和花鳅亚科(Cobitinae)亲缘关系更近,互为姐妹群系。本研究为鳅科鱼类进化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87~1989年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12种。其中洛氏(鱼岁)、张氏(鱼岁)、赛丽高原鳅和达里高原鳅为北京地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甘肃条鳅属(Nemachlius)鱼类一新种。1977年7月采自省境内岷县洮河(黄河水系),定名为岷县条鳅Nemachilus minxianensis,sp.nov新种十分接近Nemachilus robustrs kessler,不同处在于后者无鳞,尾柄较长;新种也类似Nemachilus barbatus toni(Dybowski),但背鳍分枝鳍条的数目、鳞片大小及尾型与后者不同。到目前为止,在黄河上游未曾报导过有鳞的条鳅。因此,本种系首次发现。全模标本两尾,保存在湖北武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自 Herre 1934年在《岭南科学杂志》发表丁氏缨口鳅(Crossostoma tinkhami)后,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在罗浮山获得标本。印度 Hora(1950:307)、Silas(1952:222)误认为是花尾缨口鳅(C.fascicanda)的同物异名。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与资料,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近年来对该鱼作过描述的有陈宜瑜(1980:104)、郑慈英(1989:248),但因没有获得地模标本,所以描述比较简单。最近作者根据陈湘粦副教授提供的华南师范大学在南昆山采得的标本,认为是丁氏缨口鳅无疑。考虑到在最近将出版的《广东淡水鱼类志》一书中,作者仅依据 Herre 对该鱼原始描述进行摘译,又因《中国动物志》尚未出版,为了给研究这一类群的同行们提供参政,特对该鱼重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鱼类资源普查时,分别在林州、辉县、汝州等地采集到14尾鲤形目条鳅亚科鱼类,综合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其为北鳅Lefua costata,为河南省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对该鱼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该鱼在我国内蒙古、辽河、黑龙江水系、河北、山东济南等地均有相关记录.此次河南省境内采集到北鳅,扩大了该鱼在我国分布范围,也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开展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等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37种高原鳅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信息.通过Clustal X对线粒体DNA(mtDNA)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然后用MEGA7分析mtDNA的序列差异,并用邻接法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1)高原鳅...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Tuo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鳅Tuo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Dan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Tuo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Tuo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Ju和细鲁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Tuo亚科应归属于Ju亚科(Gobioniae)。研究结果支持鳅Tuo亚科分为异镖鳅Tuo属(Xenophysogobio)和鳅Tuo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18.
云南鳅科鱼类3新种记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记采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的鳅科鱼类3新种.其中,条鳅亚科2新种,花鳅亚科1新种.以采集地名分别命名为响水箐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shuingensis,sp nov,巴江云南鳅Yunnanilus bajiangensis,sp nov和圭山细头Paralepidocephalus guishanensis,sp nov.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云南省石林县黑龙潭水库.  相似文献   

19.
斗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至 1999年间共 4次考察斗篷山区鱼类 ,共采集标本 5 0 0余号 ,鉴定为 32种 ,分别隶属于 4目 9科30属。有 3种鱼类是首次在贵州的长江水系发现 ,即大鳍间吸鳅、越鲶、褐栉虾虎鱼。这 32种占贵州省鱼类总种数的 15 6 %。鲤科鱼类所占比例最大 ,有 18种 ,占斗篷山区鱼类总数的 5 6 2 5 % ;另 14种占 43 75 % ,其中鳅科 3种 ,平鳍鳅科 4种 ,科 2种、科、鲇科、合鳃鱼科、虾虎鱼科、鳢科各一种。该地区鱼类种类资源较丰富 ,但数量却在下降 ,主要原因是采取毒鱼和电鱼等不良捕捞方法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直口鲮(Rectoris posehensis Lin),桂林薄鳅(Leptobotia guilinensis Chen)、扁尾薄鳅汉水亚种(Leptobotia tientanensis hansuiensis Fang)和灰裂腹鱼(Schizothorax (Racoma) griseus Pellegrin)为四川鱼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