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闫春娟 《科技信息》2007,(14):104-104,98
有学者在对神话的研究中总结出了“女神男性化”这一神话发展演变的重要规律。但月神却并未男性化,这一特殊现象值得探讨。本文从古人关于月亮和太阳的相对时空观、阴阳的对立统一观、回归观念来看“月神未男性化”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语言学看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就有关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层面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前人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就从社会语言学这一新的角度,通过语言变异、英语变体和干扰等几个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的论述来进一步探讨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以及中国英语的译名等问题。文章最后明确指出:中国英语只是受母语(汉语)干扰的一种英语变异体,它不能等同与加拿大英语之类的国别变体。  相似文献   

4.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5.
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解读女作家林白的小说,分析归纳了女妖神话在其作品中的四种移植类型,分别是“沙街”女妖、都市复仇女神、乡村性爱女妖和“银角”变异女妖。这四种类型代表她不同时期的创作理念的变化:从早期的唯美的女性独语,到中期创作表现出激进的女性主义写作,再到新世纪以来民间女性立场的确立和对消费文化下女性存在的独特思考。因此,原型及其演变的追踪可看出林白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创作轨迹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性别文化”是与“性文化”涵义不同的概念,指男女两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性别文化在上古神话世界有着鲜明的印迹,世界各国的神话都经历了由女性生殖崇拜到男性一统天下的演变过程,并在发展演化中印映出社会文明对“性”的羞耻心和“性禁忌”。神话世界折射出人类在童年时代对自身生产从企望到审美的心智历程,最终形成的道德约束,是人类国保证自身健康繁衍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视角。以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对“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反思与参照下,华夏文明的历史叙事有其独特的发生形式,它们不仅受神话思维的支配,而且呈现出与所谓神话“历史化”不同的“神话历史”特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理解《春秋》的性质与特征,论证有关神话与历史对立与分道扬镳的观点,不但有助于解释中国文化基因,而且会造成新的遮蔽;重新理解神话概念的穿透性和生成性,是重新进入中国式神话历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待”在古代汉语中的“等候”、“对待”等含义早被人们熟知,但其“依靠、依恃”的含义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在古代典籍中,“待”的“依靠、依恃”义经常出现。分析其“依靠”义产生的原因,理解其用法,了解其发展演变脉络,对我们阅读古籍、训释古汉字、掌握古汉语词汇发展演变规律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庄子受神话的影响很深,《庄子》一书具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但在本体意义上,老庄道学却是反神话的,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地位及为儒学所称颂的尧舜治世。不过,由于其理论对自然、无为的过分推崇,以致道学在后世的发展中,演变为世俗化的道教宗教,成为论说神仙的理论基础。也正因于此,中国神话才具有了无限悠远的神话意境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3.
汉代牛女神话世俗化演变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是牛女神话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在汉代、牛郎、织女形象不但被凡人化,而且被生活化、劳动化和情欲化。牛女神话直至汉代、才真正以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恋的坎坷经历展示了令人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世俗化发展、演变的历程。而两汉时期的文化整合,汉人“天人”相应、相感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观,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然宇宙观的世俗化和人文精神的天道自然化,是导致牛女神话世俗化发展、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郭爱丽 《科技信息》2009,(22):I0112-I0112
美国英语是英语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英语语言变体,本文试从社会与文化视角分析其形成“强势”英语变体的原因,并对美语的有效习得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代神话研究大家袁珂先生从“广大神话”这一概念出发,把传说、仙话的部分内容甚至传记小说中记载的一些神怪故事都归为神话,从而得出中国得到保存的神话极为丰富的结论。但从严格意义上的神话来讲,这个结论是颇值得商榷的。传说与神话不能相提并论,仙话与神怪故事,更是后来的产物,它们虽与神话有一定的渊源,但不等于神话。拉法格认为“神话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1]鲁迅也认为“神话大拟以一‘神格’为中抠。”[2]中国神话仅存零星而不成体系,已为前人所注意…  相似文献   

16.
“射日奔月”神话是指“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两则神话。后人对史籍中记录这两则神话的文字解读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是争议不休。其实,“射El奔月”神话是中国远古时代东夷部落集团句芒部族政治斗争与家庭纠纷的写照,是东夷部落集团的历史史事经汉儒改塑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拿现代汉语语素在字书上的“普通意义”同进入调结构后的“个性意义”加以对照,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语素入调后要发生意义上的偏移,这一偏移所产生的结果叫做“意义变体”.“意义变体”是由词结构语境产生的.而且表现为种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英语截短词可反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现象。截短词本身就是语言变异的结果。如果某个截短词的生成非常成功,以至完全顶替了原来的词语,这个过程就是语言变化的一个例子。不少英语截短词仅存在于某一语言变体之中。对英语截短词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变异与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瓦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中提出了“纯语言”的概念,并指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开发纯语言。基于这一思想,他对“可译性”问题持神秘主义态度,并从根本上瓦解了“忠实”的神话。虽然“纯语言”似乎更难以企及,但正是这一理想境界指引着无数译者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20.
章永乐 《世界知识》2023,(24):14-19
<正>两个世纪以前,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后续的发展中获得了一个标志性口号——“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在这200年中,“门罗主义”在美国国内的解释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同时也传播到全球主要区域,与当地的空间政治相结合。“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口号在不同的区域,激发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东亚是东亚人的东亚”“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等不同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