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氯化磷催化合成氯乙酸异丙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氯化磷为催化剂,氯乙酸和异而醇反应合成氯乙酸异雨酯,收率为89.5%,纯度为98%.该反应时间短,可以避免浓硫酸带来的腐蚀问题,反应的后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Keggin结构的十二磷钼和十二磷钨杂多酸作催化剂,以二氧六环作溶剂.研究了β-蒎烯的水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物投料配比等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多酸催化β-蒎烯水合反应得到以α-松油醇为主的水合产物,以及茨烯、烯和异松油烯等异构化产物,在80℃,十二磷钼酸催化β-蒎烯水合反应2hr,转化率达100%,水合反应选择性为65.7%,α-松油醇选择性为56.4%。  相似文献   

3.
采用绞状缠绕式的热电偶计工作在打火功率以下时,测量了不同反应压强下的微波等离子体空间温度.采用HFSS软件计算了不同压强下反应管中的场强分布,研究了压强、功率、等离子体空间温度和场强分布对乙炔收率的影响.在此实验中得到一个最佳状态:反应压强为4.655×10^3Pa,反应管内中心区域场强为1887.9V/m,等离子体吸收功率为40W,等离子体中心区域的空间温度为1194K,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91.7%,生成乙炔的选择性为100%.与传统的化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甲烷偶联制乙炔的反应温度大大降低且乙炔收率大大提高,这是由于非膨胀功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研究了1,1-二氟环丙烯单重态的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异构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8.23kJ·mol^-1;该反应的势垒高度为315.53kJ·mol^-1,反应不易进行。计算了反应中有关物种的结构数据。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获得了沿反应途径的势能剖面。  相似文献   

5.
对复合催化剂催化重质松节油直接异构化合成异长叶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催化剂及相应的反应条件:复合催化剂为占重油质量3%H2SO4,加上占重油质量10%的y,异构化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3.5h,异长叶烯产率达到83.9%.  相似文献   

6.
-SO3H树脂吸附Cu2+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SO3H树脂吸附Cu2^ 为催化剂合成了乳酸正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比为1:1.5(mol/mol),催化剂:乳酸=1:1.64(g/g),反应时间为2.5h.在这样的反应条件下,酯化率达81.34%。  相似文献   

7.
以固体酸作催化剂,采用微波技术,用氯乙酸和无水乙醇直接合成氯乙酸乙酯.考虑了不同催化剂及最佳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以及辐射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无水乙醇和氯乙酸的用量分别为20ml、9.45g,微波辐射时间及功率为40min、700W,催化剂为2mol/L的固体酸,用量为lg,此条件下转化率为72.4%.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该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表观反应级数为1,表观活化能约为5kcal,mol-1.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了甲烷、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甲醇合成气(氢碳比R=2)反应的特性。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研究了不同含量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对CH4转化率、反应的平衡组成以及对合成气氢碳比(R)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适合于制甲醇合成气反应原料的最佳含量(甲烷为1mol):氧为0.3mol;二氧化碳为0.1mol;水蒸气为0.7~1.1mol。最佳操作条件是:latm,反应温度≥75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5Sr0.65Co0.7Cu0.3O3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常压及160~200℃温度范围内,CO氧化反应速率对一氧化碳与氧分压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1和0.17;反应表现活化能为62.0kJ·mol-1。并且对该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方式和反应性能角度出发做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的多氯联苯(PCBs)组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变压器油和Aroelor 1254中PCBs同系物组成为基础,计算中国PCBs产品同系物组成,结果显示中国PCBs产品主要以低氯代PCBs为主,CB-18含量最高为15.66%;三氯联苯含量最高,占56.48%,高氯代PCBs比例比国产变压器油略有增加,但远低于Aroelor 1254.中国PCBs产品高氯代组分比例低于全球PCBs产品.中国PCBs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占总PCBs的百分比为15.3%;三种类二(噁)(口英)PCBs,CB-77、CB-105和CB-118,占总PCBs的2.6%,其百分含量TEQ值为9×10~3%,稍高于Aroclor 1242的7×10~3%,但远低于Aroelor 1254的3.4×10~3%.中国大气中PCBs同族体分布与中国PCBs产品基本一致,中国表层土壤中PCBs中高氯代组分明显高于中国PCBs产品.  相似文献   

12.
水相中合成CdSe量子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Na2SeSO3和NaHSe为前驱体在水相中合成了CdSe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材料,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同一前驱体,紫外吸收峰、荧光发射峰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红移,即粒径在不断长大;随反应时间延长荧光发射谱的半峰宽逐渐变宽,选用不同的前驱体,反应相同的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量子点材料,量子点水溶液Zeta电位基本不受前驱体和pH值的影响,始终为负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合成了邻香兰素(3-甲氧基-2-羟基苯甲醛)与乙二胺、联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缩合而成的双希夫碱(分别用L~1,L~2,L~3,L~4,L~5表示)的硝酸铕(Ⅲ)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确定了组成,推断了结构,并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用正己烷提取聚氯乙烯塑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增塑剂,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监测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己二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的检出限为0.4μg/kg(S/N=3);回收率为90%~95%,相对标准偏差为5.0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聚氯乙烯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对溴苯胺和对叔丁基苯甲酸为原料,经Hofmann降解、Sandmeyer和Ullmann反应等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环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中间: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反应产率为43.5%,产物结构经核磁氢谱、质谱得到了表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能,其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306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是543 nm.但薄膜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蓝移至458 nm.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Cs掺杂的La1-xCsxFeO3系列复合钙钛矿氧化物.X射线衍射分析和IR结果表明x=0.0-0.6时都形成了钙钛矿结构.催化性能测试发现,x=0.5时催化活性最好,TPR分析证明其催化活性与高价铁离子的出现及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环丙沙星荧光法测定镓(Ⅲ).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镓(Ⅲ)与环丙沙星反应,使体系荧光强度增加,体系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373.0 nm和449.0 nm,镓(Ⅲ)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10-6 ~6.48×10-3 mol.L-1,检出限为5.44 ×10-7mol.L-1.对1.00 ×10-5 mol.L-1的镓(Ⅲ)平行测定(n=1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方法用于粉煤灰样中镓(Ⅲ)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与AAS法测定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聚氨酯海绵(PUF)上原位生长聚苯胺(PAn)制备了PAn/PUF二元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应用于处理废水中的Cr(Ⅵ)离子.考察了聚苯胺负载比、底物Cr(Ⅵ)离子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聚苯胺在聚氨酯海绵上的负载质量分数达到5.83%时,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该复合物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2 ~7)内有效地去除Cr(Ⅵ)离子(96.05%~93.88%),且该复合物经过适当的酸处理后仍可重复利用.此外,对吸附-还原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推测了该过程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Eu(NIPH)(Suc)0.5(H2O)]n(NIPH为5-硝基间苯二甲酸根离子;Suc为琥珀酸根离子),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12 70(8)nm,b=0.900 27(3)nm,c=1.358 12(5)nm,α=90°,β=105.585 0(10)°,γ=90°,V=2.488(2)nm3,Z=8.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固载杂多酸盐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l2O40/TiO2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丁酯,探讨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对乙酸丁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乙酸丁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乙酸丁酯产率可达84.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