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以特殊关系形成于美苏冷战时期,此后不断加强,“9.11”事件后进一步巩固。促成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从本质上说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也由于以色列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犹太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否从传统的欧洲东移到了亚洲?这是一个存在颇多争议的问题。笔者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欧洲集中了美国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这种情况在冷战前和冷战后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当年美苏对峙的重点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历次战略调整也都是针对苏联的。例如1949年~1954年奉行的“地区性遏制战略”,1954年~1967年实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1967年~1991年运用的“灵活反应战略”,无不如此。欧洲仍是核心,但情况确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阶级斗争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帝国主义阵营也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中,矛盾错综复杂,日趋尖锐,彼此纵横捭阖,勾心斗角,展开了空前未有的大混战。在这场大混战中,实力和地位已经大大削弱了的美国,尽管疲于奔命,竭力应付,但是日益被动,招架不住。在这场大混战中,法美矛盾是最突出、最主要的矛盾,它影响和牵动着其它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近,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提出要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要管辖美国驻法三万军队和基地,这实际上是要驱逐美国军队,拔除美国基地。北大西洋集团更加陷于分裂瓦解中。这又一次狠狠地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法国的这一进攻,又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阵营的混乱局面。美帝国主义由于侵越战争的失败和亚洲革命形势的汹涌澎湃,不得不把它的反革命全球战略的重点由欧洲移到亚洲。为此,它同苏联领导集团大搞“缓和”,达成默契,满以为这样它在欧洲就“无后顾之忧”了。可是,亚洲的革命形势不但不可能因此受到阻遏,而且更加高涨。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重点的东移,却势必要削弱它用之于欧洲的力量,这又暴露了它在欧洲地区的战略弱点,给予西欧盟国以加强反控制斗争的机会,美国同西欧的矛盾将愈加发展。顾此失彼,处处被动,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必将陷于更加深刻的危机之中,从而加速它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重点:亚欧大陆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冷战时期的“两洋战略”(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的扩张)转变为现今的“亚欧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再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或称国际制度)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亚欧大陆的“一超独霸”地位,并最终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霸权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美争夺战略重点是否东移问题,近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就此略抒浅见,供共同探讨。苏联有没有全球战略? 要回答苏美争夺战略重点是否东移,首先要弄清苏联有没有一项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西方某些战略家认为,苏联对外政策是“机会主义的”,“只是临时应付”,没有什么全球战略。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诚然,要想拿到克里姆林宫的一张  相似文献   

6.
我们讨论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而不只是防务或军事战略重点。军事战略重点的转移,与其全球战略重点的调整不可混为一谈。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但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究竟在哪里,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影响全球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重大问题,并且关系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利益和战略决策。《世界知识》也为此展开了讨论,并综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见第10期)。  相似文献   

7.
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  相似文献   

8.
1983年被称为“欧洲导弹年”,意思是说美苏中程核导弹之争是西欧形势的焦点。确实,这一年里美国、苏联、西欧三方围绕着美苏日内瓦中程核武器谈判进行了一场复杂的斗争。美国想用手中的“纸导弹”压苏联把SS—20导弹削减到零,或者使双方拥有相等数量的中程导弹。苏联则坚持自己应拥有相当数量的SS—20导弹,不允许美国  相似文献   

9.
“新大西洋主义”的核心是为了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控制欧洲的事态。然而美欧新的摩擦和矛盾也可能由此产生。其前景未必如美国所愿。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刚一结束,布什便径直赶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布鲁塞尔,向北约盟国的领导人通报了同戈尔巴乔夫会谈的情况,接着又发表讲话,提出只要美国和北约盟国继续保持力量和团结一致,这种跨大西洋的关系就"可以创造一个新时代和一种新大西洋主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东欧的剧变进一步推动欧共体向“超级欧洲”迈进;它们竭力排除美苏的介入;而美苏又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战略要地,为此,欧、美、苏之间以及东西欧之间正在展开新的一轮较量和争夺。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及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无形中,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美国对台湾的拉拢、利用意图增强,打“台湾牌”力度增大。其中颇为显著的是,“台湾牌”中的军事比重大增,美台军事关系有了明显加强,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对峙和台海局势的风险危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观察家们普遍认为美苏在欧洲正以“外交竞争代替军事对抗”。因而美苏对欧洲外交的战略构想已引起舆论界的普遍关注。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宣称要建立一个“完整和自由的欧洲”,使东欧国家“走向行之有效的制度——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其真实用心是对东欧国家推行“和平演变”。那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建立“欧洲大厦”(或称“欧洲共同大厦”)构想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笔者仅就外国报刊发表的材料综述如下。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中首次提出“全欧大厦”构想。他说,“欧洲——我们共同的大厦”这一提法,“我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密特朗提出建立“工艺技术欧洲”的主张(亦称“尤里卡”计划)。它同两年前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亦称“星球大战”计划)相并而立。里根计划是为了谋求建立以太空为基地的防御系统,密特朗的建议是为了使欧洲建立“独立于战略防御倡议的太空防务”。法美之间因此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法国何以不赞成里根的计划?又为何另搞一套?法美关系以及欧美关系会不会因此受到大的影响?这都是各方甚为关心的问题。“尤里卡”计划是密特朗总统在4月17日法国政府内阁会议上宣布的,据说事先征求过西德的意见。宣布后的第二天,迪马外长向欧洲共同体10国以及未来的共同体成员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了通报。这一计划提出的背景是:美苏恢复日内瓦谈判前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16.
无法轻松     
本是丽日晴空的人间四月天,但心情却难以轻松。围绕“撞机事件”,斗争仍在继续,事情尚未完结。今年以来,《世界知识》谈论的许多话题都让人无法轻松。布什政府妁强硬姿态、它的安全战略调整、它的外交政策走向、中美关系上空的阴云,这次的“撞机事件”……接下去,我们还将讨论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美俄关系的走向,等等。不轻松的话题,反映的是不轻松的国际现实。人们当如何努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相似文献   

17.
正当人们对美苏日内瓦军备控制谈判处于停滞不前的胶着状态深感忧虑和疑惑不解的时候,美国总统里根于5月27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打算不再遵守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政策声明。这篇洋洋数千官的声明,给美苏日内瓦谈判投下了新的阴影。它是美苏之间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的一个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欧洲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重点。冷战结束后,欧洲成为美、俄、欧三角强烈较量的地区。波黑战争犹酣,北约东扩引起的斗争又趋紧张。尽管欧洲打大仗的前景基本排除,但欧洲安全蒙上一层阴影却是无疑的。基本判断关于欧洲安全形势,首先作几点简短的归纳。一、目前欧洲安全存在的问题,是“一冷”、“一热”。热,指波黑的热战;冷,指北约东扩与俄罗斯抵制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中东地区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焦点和能源中心,具有双重战略价值,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方向。拜登入主白宫后,在中东问题上以新姿态示人,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对手和盟友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勾勒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轮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全球战略重心继续东移,则是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规划的更宏观背景。本期封面话题邀四位学者撰文,解读拜登政府日渐清晰的中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