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抢花炮是贵州省榕江、从江、黎平及广西三江等南部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侗语称“送暴王”,据说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是这些地区的花炮节。这一天,有的举行抢花炮比赛的地方,主人家要用甜汁  相似文献   

2.
抢花炮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流行于壮、侗、苗等民族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与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地方志相关资料及对抢花炮典型地区——广西三江富禄乡的实地调查,运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探究抢花炮现状,以当前文体娱乐为视角,从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解读该项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关系,对抢花炮运动的现状进行反思建议。  相似文献   

3.
"抢花炮"作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一直深受侗族、壮族、松佬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欢迎,在湘、渝、黔、鄂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参与基础。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抢花炮运动的起源发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抢花炮的教学,旨在使这个古老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普及相关知识以期能为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让现代人领略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橄榄球和抢花炮比赛在表现形式上极其相似,它们的发展现状却相差甚远。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橄榄球和抢花炮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产生的体育文化及社会背景不同、普及程度不同、球员的比赛装备不同、比赛运作模式不同等,并对抢花炮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抢花炮应该保持民族特色,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探索合适的经济模式,增强项目发展的内驱力;积极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抢花炮训练与比赛的科学化水平;加强政府支持,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抢花炮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为抢花炮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为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对话平台。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东方橄榄球抢花炮和西方橄榄球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特征、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者间的特性与共性,以深化文化交流的多种形式,实现中西体育文化互鉴、互相理解和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高维半连续动力系统”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理论,叙述“高维半连续动力系统”的定义,“流”、“轨线”的性质,轨线的极限集合,轨线的各种稳定性概念,周期轨道及稳定性等一些基础知识,为对这问题有兴趣者作个入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等“基本单元”改革引发了广泛争议。从理论上来看,农村“基本单元”可以被分为共同体单元、社会组织单元以及国家建构单元,不同的“基本单元”在形成方式、权力性质、权力基础以及权力边界上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基本单元”的性质类型和规模范围取决于其“质”和“量”。从实践来看,由于各地社会环境有所差异,国家建构的“建制村”单元呈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华北地区的“村庄”作为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融合区,适应度最高。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流域,“血缘共同体单元”“社会组织单元”与“国家建构单元”相互分离,抑制了“建制村”社会权力的凝聚,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开展。当前以“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为代表的“基本单元”改革推进较快,由于“基本单元”设置的有效性受到社区权力构成的影响,因此还需要注意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环境存在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抄其他地方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逻辑》课程中,用“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可以描述命题逻辑中任何复杂的问题。换句话说:不管逻辑电路多么复杂总可以看成是由“与”“或”、“非’等简单门电路组成的。但是,逻辑函数实现时不是用“与”、“或”、“非’门作基本的逻辑单元,而是大量使用“与非”。“或非”、“与或非’门,它们是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系列(74LS00,74LS02,74LS10,74LS20…)的复合门电路。这是因为:“与非”、“或非”“与或非”门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实现“与”、“或”、“非”三种基本操作:一、用“与非’们实现“与”、“…  相似文献   

11.
陈永成 《科技智囊》2012,(11):I0030-I0031
品牌可否急功近利?在笔者看来品牌是可以急功近利的,但品牌急功近利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品牌急功近利首要的两个基本条件就是要做好、处理好品牌“魂”与“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师范性”是师范院校的特质,是师范院校区别其它高等学校的显著标志,师专教育也应着力体现“师范性”的特点。师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合格的师资,“师范性”是师专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师范生得“具备教师职业基本能力、技术和素质的必须条件与基本途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师范性”是师专办出持色、办出水平、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试论“物质的量”的名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的量”的名称,在准确性、独立性、直观性以及文字结构等方而都不理想。为此,建议:1、将定义英译文的“mount of substance”改为“amount of particles”,即将“物质的量”改为“微粒量”;2、将摩尔定义条文中的“elementary entities”改为“fundanmental particle”如将“基本单元”改为“基本微粒”。 “微粒量”符合IUPAC对该量的定义,同时也能反映该量的物质性和数量本质,又与质量有明显的区别,而且直观,方便、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家训”与当代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统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包含有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其教育的方式采用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和训诫与引导相结合。封闭性、连贯性、传承性和双重性是中国“家训”的独有规律和特点。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的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近百年来学术理论界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批评中,大致有三种结论趋势值得商讨:一是“悲观主义”论,二是“为文学而文学”论,三是“境界”与“意境”等同论.当代无数学者试图对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加以辨析,但最终回到“等同”论的园囿.这些论点或者关注其“哲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哲学范畴,或者关注“诗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审美范畴.而文献表明,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他的文学批评观,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人生境界”、“诗人境界”和“文学境界”.以“人生境界”为核心,以“诗人境界”为枢机,以“文学境界”为导航,疗救国民灵魂,这正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旨意所在,也是“境界”说的基本思想,体现了“美育救国”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意义、目标与内容、基本策略、成果和技术背景6个方面概括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从提出到现在的研究情况,同时对“后基因组学”的开展及中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贷す”和“借リる”两个词语,中国人使用上很容易与汉语的“贷す”字和“借リる”字混淆,本文将它们作了比较,指出中日文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异同,“贷”和“借リる”在日语中的基本用法及“贷す”和“借リる”后续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贷す”、“借リる”等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侯方元 《科技信息》2012,(1):338-338,378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身心的解放,最大限度地接近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境界。教育也应以人格完善、思想自由为其终极目的。现代教育的巨大失误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包括:“爱”、“自由”、“交往”和“隐性”的原则。考核方式是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政党兴衰、永葆先进性的道德基石。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应该遵循与时代相适应、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相承接、与大学生成长认识规律相衔接的基本原则。探讨其价值向度和提出民族院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基本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