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人水浒戏对<水浒传>一书的基本性质作了独特的诠释:<水浒传>不是"诲盗"之作,"盗贼"揭竿而起是奸邪逼良为盗的结果;"梁山草寇"实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他们以暴抗暴乃是以正诛邪、替天行道、重整乾坤的大义之举.明人水浒戏盛赞<水浒传>倡导的"梁山方式",其积极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2.
有关宋代公吏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实效状况,以及公吏阶层的法律生活包括任用、素质、收入和执法等活动的研究,因资料匮乏而凸显空白.中国古代"文史一家"的传统使得<水浒传>描写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从作品人物、篇幅和内容上看,<水浒传>是一部主要描写公吏法律生活的作品.为此,以<水浒传>为素材来考察宋代公吏的法律生活状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女性观目前一般认为是落后的.判定<水浒传>在女性观方面是否落后,不仅要看文本对女性世界的展示,还要看文本背后的文化积淀.<水浒传>中对女性世界的具体描写是丰富的,同时小说的创作还受到文化传承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因此不能以落后与否为<水浒传>简单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待在阶级社会产生、国家形成之后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描写与挖掘,价值取向完全两样。魔幻现实主义对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寻根文学对其态度有时明朗,有时暧昧,其价值取向时而肯定,时而批判,或者满足于客观的展示,价值评判失语。  相似文献   

5.
从小说类型研究的角度考察,以<哈利·波特>、金庸小说和<指环王>等为代表的历史幻想小说力图通过历史性与幻想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否定现代文明和回归传统文化.这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重新发掘,对现有生存环境的不甘和对未来期望的一种反映与宣泄.  相似文献   

6.
六卷本的<复性书院讲录>,其中心内容在于以现代新儒家的学术眼光重新阐释传统的六艺之学.全书每卷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卷带有总论性质,第二卷讲述<论语>大义,第三卷讲述<孝经>大义,第四卷讲述了儒家的诗教和礼教,第五卷讲述<洪范>约义,第六卷讲述易学思想.该书立足于现时代的理论需要,会通宋明理学中理学、气学、心学三派,化解儒学和佛学之间的对立,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现代新儒学论著.马一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贡献有两点:第一,他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儒学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文化是精神的产物,而儒家的六艺之学则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第二,他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儒学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六艺之道蕴含着人类不可缺少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爱读的古代小说之一,也是对其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对这部小说曾作出过诸多新意迭出的解读.其真知灼见颇可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其带有浓厚政治气息的评说,则又足以令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因之,研究毛泽东与<水浒传>的关系,不仅在于还原历史的本真,而且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说到的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指的是金本.毛泽东一直很喜欢阅读<水浒传>,他一辈子(除晚年外)所读的<水浒传>都是金本.从政治到哲学,从思想到实践,毛泽东都结合金本<水浒传>中的事例作了极大的开掘和发挥,展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长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毛泽东的启发、教导下,从<水浒传>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1975年8月14日权威报刊发表的毛泽东关于<水浒传>的谈话,是针对100回和120回的<水浒传>的.毛泽东在晚年仍然钟爱金本<水浒传>,金本<水浒传>陪伴毛泽东走完他伟大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水浒传>400多年的传播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金本<水浒传>,开创水浒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义"是兼容古代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水浒传>的灵魂.<水浒传>中"义"的正面价值和局限性都很明显,它既包含以义揽才以义待才的较合理的用人观念、保持集团内部稳固与平衡的组织优势、辅国安民的崇高目标等正面价值因素,同时也存在界限模糊易变质、忠义两全牺牲义、孕育变相的不平等的局限性.因此,在和谐社会视角下,认识<水浒传>中"义"之实质,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水浒传>核心人物的宋江,一直是<水浒传>研究的热门话题,他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既忠且孝、既忠且义,他的重情重义与无情无义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他人生理想的错位与现实处境的错位又与义军的成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改造>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代表著作."哲学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对"经验"的改造上.通过对其书中"经验"概念的浅析,阐述对实用主义"经验观"的肯定及其在杜威整个学说中的本原性地位.在杜威实用主义的界域下,传统的认识论中"真理"概念又被改造成等同于"效用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其否定,并指出其所言"真理"的"价值"性本质.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的侠义精神张扬了平民或小团体的力量,在"侠"和"义"中带有浓厚的匪气、功利性和奴性,这是儒墨两家的传统思想江湖化的结果.侠义精神的这种变异对后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何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是今人阅读<水浒传>时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替天行道"在<水浒传>中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体现.<水浒传>作者对"天"的理解应宗于墨家的"天罚"和"非命"思想,而"道"则是对理想世界的重新建构,这是墨侠思想在民间的流落和渗透.<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思想,不自觉地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6.
当各大报纸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时,报纸文艺副刊的变革也正在进行.<河南日报>文艺副刊以其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和谐处理,为文艺副刊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定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成功经验值得肯定,但有几方面也需要改进:内容上,应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感受;版式上,应注重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7.
节日作为特有的时间符号,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浒传>对节日作了大量的描写,书中的四次元宵节、三次中秋节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他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虽着墨不多,却对理解人物有所帮助.节日使<水浒传>故事与自然节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节日特有的风俗活动既展现人物的性格,又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王丹 《菏泽学院学报》2009,31(6):112-115
对<汗简>和<古文四声韵>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地下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字关系的理性思考,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探究古籍版本源流及辨伪的角度对二书的研究与综述性的文章均取得了重要成就.今天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它们在考释文字、审定音韵、古籍版本探源、辨伪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及整理发表对当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之类的学术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诗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诗学著作,其理论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诗的本质观、诗的阐释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语境下解读分析小说<红豆>,试图寻求<红豆>被时代肯定和接受而又被严厉批判的原因,找到小说创作的突破与某些叙事的缺陷,从而形成对<红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