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 2 0集电视连续剧《弘一大师》的创意和内容提出了批评意见 ,主要原因是 :片名既为“弘一大师”,却化费了16集之多 ,描述他出家前如烟如幻的虚构情节 ,且有严重歪曲弘一大师之嫌 ;从整个内容看 ,篡改了弘一大师生活的那段历史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对佛教的内涵 ,编导本身既知之不详 ,却假借“弘一大师”之口误导观众。文章还在其它方面对该剧提出了异议 :如对人的称呼、弘一大师的扮相等  相似文献   

2.
弘一大师出家学佛的人生转向及其阅藏、发愿、写经、净修、崇行地藏信仰诸方面的修持活动 ,析论其净律兼行而以佛法实践为宗归的信仰特质 ;弘一大师与晚明佛教高僧益智旭之间具有密切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作家庄裕安的音乐散文中,他打破文化的时空、品格的常规选择喻体来描述西方古典音乐及其相关事物,在幽默调侃中,拉近了西洋经典艺术与中国大众的距离,并体现了后现代的文化气息,但总体上又不失诗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佛教禅宗非逻辑思维深刻的影响.禅宗之渐顿思维、禅定思维、明心见性说直接作用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虚静思维、文即心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集电视连续剧《弘一大师》创意和内容提出了批评意见,主要原因是;片名既为“弘一大师”,却化费了16集之多,,描述他出家前如幻的虚构情节,具有严重歪曲弘一大师之嫌;从整个内容看,纂改了弘一大 师生活的那段历史,张冠李戴,移花接森,对佛教的内涵,编导本身既知之不详,却假借“弘一大师”之口误导观众。文章还在其它方面对该剧提出了异议,如对人的称呼,弘一大师的分相等。  相似文献   

6.
初到杭州,李叔同在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上,主要是持守人文主义立场的.经过一系列事件,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有了佛教的解脱愿想,另一方面又掺杂进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道德追求,以及异教的神恩观念.出家之后,弘一大师的思想完全转向佛教,很快形成了融净土、戒律、华严于一炉的思想格局.其佛学思想虽受到唯心论的熏染.但顺应近世佛教的主流,仍以净土信仰为圭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的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8.
《围城》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是其审美品格的重要载体,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无处不在的讽刺笔触是值得读者仔细玩味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围城》在审美品格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表明对圆形的崇尚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理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该项研究可以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来进行。从弘一大师活动的地域角度展开研究,根据其活动的区域来探讨他的文化行持,由点及面,由部分及全体,会有较多的收获。杭州是弘一大师活动的重要地点。杭州是他人生道路发生重大转折和在艺术教育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之地。研究梳理他在杭州的行迹是弘一大师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安岳石窟佛教造型的气势美和世俗性,不论从美学、还是力学的角度看,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石窟艺术,堪称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佛教禅宗非逻辑思维深刻的影响。禅宗之渐顿思维、禅定思维、明心见性说直接作用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虚静思维、文即心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明末的琴艺术专著《溪山琴况》,在相当程度上总结了中国的琴美学。它所表达的有关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中国音乐美学的高峰。全文论述了24个范畴,为琴艺24种状况,重点论述了音乐的境界为和,琴艺的品格为清,琴艺的形象为丽。  相似文献   

15.
以纪录片这种动态视觉文化样式,探析纪录片所蕴含的品格,透视视觉文化的意义与目标:真---历史品格的书写、善--文化品格的统一、美--美学品格的提升之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中,皇甫公窟是中型洞窟中唯一标有绝对纪年、保存比较完好的典型洞窟.皇甫公窟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像艺术充溢着对称、照应格局,具有“奇”“正”和多样统一的美学特征.皇甫公窟运用象征手法以示人即是神,神是人的化身,以达到“拜天子就是礼佛”的效果.如此利用佛教为政权服务,以消散人们对社会不平事理的怨恨和不满,皇甫公窟的美学功用与价值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胡祖豪 《科技信息》2012,(16):198-199
中国禅宗始于南北朝,达摩以楞伽经为传法经典,其后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发展成"禅宗"。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与审美上所形成的禅宗美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尤其是与老庄、玄学美学结合的一种美学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范畴、一系列的喜剧性变幻事件以及喜剧艺术手法上,揭示出《围城》中萌动于字里行间的新的喜剧品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竞争的日益激烈,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空前重功利时代。量化考核,硬性标准,指标评价使现实社会物质品质下降,艺术品格下滑,平常之心失衡。这是重结果轻过程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美在过程的论题。本文阐述了过程论的理论基础及其美学意义,论述了重人类活动过程的现代美学意义,并运用美与过程论对艺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肖洛霍夫的创作有一种“非同凡响的,同谁也不相象”的美学品格——求真求善。具体地说,肖洛霍夫在创作时,从生活出发,力求做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反对粉饰现实,同时富于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