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尊亲"、"奉养"为核心内容的孝精神长期为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具有符合人们社会生活需要的理性特征与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具体表现为:孝精神包含着朴素实用的共赢理念,对亲子双方来说具有互益性;是一种合理偏倚的家庭伦理精神,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稳定相处与家庭家族的长远发展;既顺应了人的天性要求又顾及到了具体实行的现实条件性;凝结了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平衡复杂变动的亲子关系的圆融智慧;是一种契合于传统社会的公共精神,长期发挥了维系个人、家庭与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态称为"精神危机",并且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归因于"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雅斯贝尔斯对现代西方人所陷入的精神危机状况所作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人类认识精神的重要性、化解精神危机的可能性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水浒》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一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它提倡的理想人格是"义"和"侠",以义气和勇气为上,崇义尚勇,提倡乐观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患、以刚为美.它主张人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以铲尽人间的不平为己任.<水浒>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显然与传统背道而驰,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去逝,使其创立的早期儒学团体顿然失去了固有的"精神家园"。如何缅怀恩师、瞭望与守护"精神家园",是摆在此时孔门弟子面前最紧迫的课题。除在孔子庙堂"以时习礼"外,"无得而逾"、"万仞宫墙"等语,是孔门弟子对时人批评与误解的反驳,不仅维护着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而且扩大了孔子学说的影响,为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陶丽 《科技成果纵横》2007,(6):58-58,60
企业通过CIS形象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传达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企业通过产品的品牌形象,来传递商品的精神价值。商品的精神价值是"软价值",这种"软价值"除了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外,还满足人们对美的向往和个性追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7.
仁、义、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核心,这种传统文化理念历经五千年,造就出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如:爱国、谦让、和善、友好、诚实守信等;但其消极影响也很大,造成了中国人的封闭保守和僵化,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缓慢和落后.利、力、理是西方社会传统文化理念之核心,这种文化理念加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刺激,使西方掀起了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和高科技猛进,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但却使人们失缺了精神家园,成了唯利是图的"木乃伊".  相似文献   

8.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浮士德"形象还是"浮士德精神",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类追求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浮士德的一生是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儒家人格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造就了崇德、尽责、尚义、为善等民族性格。然而,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涌来的现代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论"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章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相处之道、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四个方面探讨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希望能够为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一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徐雁 《海峡科学》2004,(9):62-64
自由的本质是人类具有的"自我主宰"的意志以及能够以此意志指引人们的行为.法律是为认可人们自由的行为,为自由提供保障、确定范围,以自由为目的而产生的.法制与自由就如同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自由的追求,促使法律的创设和良好的实施.同样,对自由的追求,也促使人们对恶法的抛弃.即使有一天,法律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但自由的精神依将永存.  相似文献   

11.
精神家园是指人的心灵的归宿,是一个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要如何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修身治国的大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对现如今的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有着借鉴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必庆 《科技资讯》2008,(8):248-2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铸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要想在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构建民族精神家园。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以来,在传统道德诚信观的熏染教育下,绝大多数人们心中的价值理念是"诚信无价",才使得"守信"成为长期以来人们所称道和传诵的美德。但近年来,社会上频发苏丹红、三氯氰胺、地沟油等恶性事件,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缺少诚信是这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重新分析与提倡我国传统儒家诚信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人人诚信、人人守信的风气。一、中国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儒家诚信观点1.在儒家著名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立足于鄂西南山区,以土家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利川市老屋基老街传统村落为例,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提出相关保护方法与措施,寻求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可可西里狼》是杜光辉最体现生态意识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欲望膨胀,对可可西里地区资源的过度掠夺,并深刻地暗示了"不健全的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精神危机的人类和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才是破坏这个地方的美丽生态环境的真正"恶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这个物欲横流、疯狂拜金的社会里,人类在精神上遭受了种种污染和破坏,心灵上焦渴、浮躁、孤独和虚空,失去了精神家园,染上了种种精神病症,与自然灾难一样,出现了精神生态的危机,最终道德沦丧和良心缺失,人性逐渐转化为"狼"性,欲望的追逐使人性中的"恶"压制了"善",这就是新世纪的"狼"。  相似文献   

16.
夏季芳 《工程与建设》2007,21(6):864-86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人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丢掉了过去,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文脉,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要全方位的展开,又要寻找突破口。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路径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行之有效的。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体现开放包容性,凸显时代性,同时加强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宣传、制度建设,以更好地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公正平等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我们认真挖掘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会发现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理念都能从传统伦理思想中找到文化渊源,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山水美学源远流长,很早就跨越了单纯为人类提供物质需求的阶段,使山水自然体现出之于人类的"优存价值".在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下,我国古代山水美学中的"林泉之心",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古代文人营造园林过程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都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