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飘》中的斯佳丽如何由一位南方淑女变成为新女性的过程,斯佳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自立期待。  相似文献   

2.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一部失却了女性话语的历史,女性往往被放逐于男权文化之外的边缘位置,其生存模式、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都被纳入男性的社会秩序。从《简·爱》与《嘉莉妹妹》中的主人翁--简爱与嘉莉身上看到了新女性的特征。自信、乐观、独立是她的共同形象,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她们作为"新女性"的代表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中的新女性代表谢道韫,以魏晋时期奇女子的形象见诸于大家笔端,诸多研究倾注于其散朗之气、林下之风的称颂和"布帏之障"赞叹。本文拟从魏晋时代之风对女性的影响和对谢道韫奇女形象的促成做一论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兴女学,求自立是秋瑾妇女解放思想的表现之一.本文试分析兴女学,求自立在秋瑾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刘英 《科技信息》2008,(7):26-27
在路遥的作品中,青年女性形象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中虽笔墨不多,但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本文从青年女性入手,试图将路遥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分为中国农村劳动女性、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三类来比较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提炼并概括出不同类型青年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格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西蒙·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尝试重新解读嘉莉妹妹的"新女性"形象,指出该小说没有超越文化的社会根源,嘉莉始终是以"第二性"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中的.同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德莱塞女性观的内在矛盾性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执的对象之一,很多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事实上,无论是以美国太太为首的传统女性,还是以乔玛丽、玛格丽特为首的新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作家本人的女性观息息相关。童年家庭生活的阴影、作家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形形色色的因素,在造就海明威矛盾分裂的女性观的同时,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的这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商晔 《科技信息》2013,(24):157-157
赫斯顿代表作品《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主人公珍妮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黑人新女性形象。本文从种族与性别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珍妮通过三次婚姻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网上百科全书,新女性是指在19世纪后几十年里欧洲和北美出现的一种女性主义者的理想模式,经常用其描述那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受过教育、自力更生、独立、聪明、有能力的女性.本文主要从物质独立,精神独立这两个方面分析<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以求证她的确是维多利亚时代不可多得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0.
简洁 《科技信息》2011,(13):220-222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相似文献   

11.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秋瑾于1905年3月从日本归国,又于7月再赴日重新就读东京实践女学校师范速成科。她归国是为筹集留学经费,然而很不顺利,费用严重不足,致使内心非常痛苦焦虑。秋瑾在东京读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频繁参与各种留学生活动,结交各色人物,其行为又与学校管理规定严重抵触,给她造成了困惑。在该年11月发生的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运动中,秋瑾坚决站在罢课归国派一边,是此次运动激烈派的代表人物。12月末,秋瑾退学归国。  相似文献   

13.
《鼎峙春秋》是清代四部“宫廷大戏”之一。文章梳理了当前学界的研究情况,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S术特征从结构体制、人物形象、戏曲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次分析了各方面的具体特点并探究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史湘云的形象意义,并非如学界有人认为的是庄子哲学的形象注释,或“纯是晋人风味”。湘云的形象是在明清“独抒性灵”、以“绝假纯真”的“童心”为文的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启悟中生成,她的美是一种憨态可掬、稚气十足的童稚美,自然天真却又幼稚简单。这个形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明清的其它一些小说中,也能窥见类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文论是诗学。小说理论发展较晚,主要体现在明清的小说评点中。金圣叹是其集大成者。他的小说理论,集中到一句话便是——“因文生事”,从而使小说从历史中彻底分离出来而独自成为一种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16.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作为女性主义者,她们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有惊人的相似。然而,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度,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各具风格特色,具有一种不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认为,秋瑾作品颇具"风骨",而伍尔夫的作品则不乏"崇高"。  相似文献   

17.
在文史界秋瑾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对象。百年来,秋瑾是否留有"绝命词"一直存有疑问。通过考察史料与当时的历史,笔者认为秋瑾并没有留下"绝命词"。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依据历史地理学的溯源法和横断面法,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交深入内蒙高原东南缘滦河上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旨在探讨这一地区从古到今的民族变动的经济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浙江省历史地图集》的编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绘《浙江省历史地图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地图是晋朝的《禹贡地域图》.而有计划地编绘历史地图集当推清末民初杨守敬与熊会贞的《历代舆地图》.20世纪七八十年代,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问世,产生了极大反响,意义重大.之后又有西安、北京、山西等地区的历史地图集问世.《浙江省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当吸取这些历史地图集的编撰经验和教训,坚持"言必有据"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