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索不同的学校体育模式,为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根据学校自身的紊件和特点,通过实验实施“234”含3+1体育作业.“234”体育模式;即每周2节体育活动,每天做3操:早操、大课间操(系列课间操、健力课阃操、武术搡)、眼保健操.3+1体育作业:学生每周自觉进行不少于3次晨炼,参加一次社区体育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新模式下的体育课、课间锻炼.课外活动等方面态度有明显变化.喜爱运动的学生参与率避步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增加,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发病率下降,上课时精神注意力更为集中,促进学生文化课学习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秦小清 《科技信息》2010,(13):257-257,330
新世纪,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中的各个层面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课外体育也得到的足够的重视。作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课间做广播体操的体育活动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仅仅靠一套广播体操无法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由此提出“大课间”这一新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无论如何变化,由于课间活动的时间有限,学校的各方面体育设施的限制,不是任何项目都适合在课间完成,作为占学校场地器材少,容易调动全体学生活动的自编操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在课间体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充分发挥自编操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对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操、大课间、综合性体育竞赛、单项竞赛、特色活动、业余训练等学校体育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增强体质、提升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4.
刘梓斌 《广东科技》2012,21(11):39+37-39,37
课间体育活动是国家有关“每天运动1h”的指导性文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我国各级学校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校在此方面进行了坚决的贯彻和落实。课间活动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面对发展形势,仍然需要对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思考,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课间体育活动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学校合格的体育教师 ,而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锻炼身体的方法 ,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增强体质。要顺利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就必须使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这一相对活动的教学与组织活动 ,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这个实施过程就显得体育教师的能力、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压力均有无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得到了极大丰富。但是由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方面的种种因素,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具体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最大地发挥该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丰富活动内容,采取形式多元化,建立和完善大课间管理、评价方式;积极思考,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创新活动内容,突显个性,体现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农村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峡库区11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体育开课情况、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中学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推动三峡库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我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南宁市6城区的24所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南宁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没有落实到位,虽然保证学生每天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有一个小时活动的时间,但受场地器材、师资、学校管理和学生体育意识等因素影响,学校没有能充分利用这一小时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每天都能坚持运动一小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成之一,面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深刻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通过改革与研究,营造生动活泼、协作和谐的课间活动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春市8所高校6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冬季体育锻炼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活动感兴趣,但锻炼频次和时间偏少;男生参加冬季项目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予冬季运动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以雪地足球、篮球和排球为主,女生则以滑冰、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主要采取"自发小群体"这一形式;"余暇时间太少"和"学习就业压力大"是制约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通过归纳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等几个体育教学思想进行了认真系统的认识、梳理、反思,发现它们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教学中操作起来容易走向极端或异化。健康的教学思想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把体育教学目标定位"技术健身",即学生在学练运动技术的反复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女子院校学生体育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女子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良好,但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有一定的脱节,多数学生除了体育课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女子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现有体育课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体育社团的建立不够完善,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人较少.提出了增加对学生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耗散结构理论中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泉"为视角,对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关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心理变化、运动员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员高原现象的出现进行分析,以便结合运动训练的特征找出运动训练的新前沿理论、新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够使运动训练的有关理论能够在运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育课中按运动方式和要求,分别进行不补液、补矿泉水和补运动饮料,血细胞的变化显示,体育课中进行补液,有利于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尤其是补运动饮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体育运动干预在改善南疆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中的作用,为探索科学有效、可推广的南疆高校体育健身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选取喀什师范学院2013级6个教学班级的240名大学生(男128名,女11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个实验班和3个对照班级。研究方法:实验班进行10周的课内外运动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机能指标的变化;对照班级保持正常体育教学和作息制度。研究结果:10周课内外运动干预后,实验班身体形态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0.05),身体素质指标和机能指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结论:在“课内”以常规体育教学内容为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辅,“课外”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常规体育锻炼为辅的的课内外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南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适合在南疆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健身价值及其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把养生思想和锻炼手段相结合,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形式,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还能促使学生注意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身心并炼,真正达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邵阳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分别对邵阳学院2007年在校学生中文系、外语系、音乐系、机械系、计算机系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发现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无组织缺乏指导,场地受限,体育锻炼意识差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加强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习体育锻炼科学知识,养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对常州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正由慢走、慢跑,太极拳类等一些节奏较慢的体育活动向健身舞蹈、健身迪斯科、健身操等节奏较快,着装鲜艳的活动转变.调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