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0(对照),10,20,40,80,160mg/L的甲拌磷给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在96h摄像,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在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63mg/L,14.96mg/L.染毒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部弯曲、心律消失、发育停止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氯化镉、硝酸铅、硫酸铜3种重金属单一以及联合情况下对早期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不同浓度的迷迭香酸进行干预,同时观察96 hpf胚胎的死亡率和孵化率.Cd-Pb、Cd-Cu、Pb-Cu、Cd-Pb-Cu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类型分别为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协同作用.60μmol/L RA对斑马鱼胚胎死亡、幼鱼畸形及胚胎孵化率无明显影响.Cd~(2+)-Pb~(2+)-Cu~(2+)联合处理,胚胎死亡率明显上升,60μmol/L RA与Cd~(2+)-Pb~(2+)-Cu~(2+)联合处理,胚胎死亡率降低约20%(P<0.01);胚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Bcl-2/Bax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Caspase 3基因表达下调(P<0.05).表明RA对Cd~(2+)-Pb~(2+)-Cu~(2+)的联合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Bax,降低Caspase 3基因表达,减少胚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胚胎发育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过程有阻滞作用,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使斑马鱼胚胎出现了卵黄延伸异常、发育迟缓和身体弯曲等畸形现象,但是对斑马鱼仔鱼的运动行为学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芦荟大黄素治疗如孕妇这类特殊病人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5.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斑马鱼(zebmfish)胚胎为实验材料,进行活体观察和系列切片,观察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索了其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肠道蠕动功能分析、胃肠道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和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等,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毒性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浓度为50 μg/mL时,可以加快斑马鱼胃肠道的蠕动;浓度为50 μg/mL或100 μg/mL时,虽然斑马鱼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未受损害,但是位于肠粘膜上的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胚胎对化学品暴露高度敏感,同时具有许多其他动物模型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毒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除化学品浓度外,在毒性检测中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胚胎膜屏障作用、胚胎暴露时间、化学品的性状及不同化学品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胚胎毒性评价方法由表型的观察逐渐向分子水平发展,更加侧重于对化学品作用机理的研究,使斑马鱼胚胎在毒性检测中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材料,其形态发生过程及分子调控机制是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作以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水中悬浮物含量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影响,挑选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为CK组、T1组、T2组和T3组,分别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0、10、100和1 000 mg·L -1的水体中培养168 h,每12 h记录胚胎孵化率和胚胎或仔鱼的死亡率,在实验进行72 h后统计仔鱼心率,在实验进行168 h后统计仔鱼畸形率,并于实验进行4、12、24和48 h后拍照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斑马鱼胚胎的累计孵化率在实验进行60 h后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且T3组的该项指标在实验进行72 h后直至实验结束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2) 在实验进行120 h后直至实验结束,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的累计死亡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3) 在实验进行72 h后,T1组、T2组和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心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4) 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畸形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5)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的胚胎发育较为迟缓。研究结果提示水体中悬浮物质量浓度过高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胚胎孵化率和仔鱼心率下降、仔鱼的死亡率和畸形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被广泛应用到增塑剂、个人护理品中,并成为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拟/抗雌激素活性、拟/抗雄激素活性、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等内分泌干扰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环境中PAEs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环境中PAEs的最新去除方法,重点介绍了高级氧化法对PAEs的去除及在处理过程中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水环境中PAEs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苯二甲酸酯(PAEs)被广泛用于增塑剂行业。近年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具有环境激素的作用,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在概括介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种类、结构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近年来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并比较了邻苯二甲酸酯的光解和生物降解,指出了目前邻苯二甲酸酯光解和生物降解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醋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醋(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3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h、96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相似文献   

14.
佛山东部地下水酞酸酯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佛山东部地下水中酞酸酯(PAEs)的分布情况,于2005-2007年在该地区采集了69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地下水PAEs的检出率为59.4%,地下水∑PAEs(6种PAEs的总和)的浓度在未检出~7.6μg/L之间。6种PAEs中仅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两种有检出,无PAEs超标。地下水PAEs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心区,部分出现于南部,北部未见PAEs检出;地下水PAEs的检出以单种检出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均以检出DnBP和DEHP这两种PAEs为主,地表水检出PAEs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下水中PAEs的含量。环境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所释放的PAEs以及含PAEs地表废水的下渗均为该地区地下水PAEs的重要来源。影响该地区地下水PAEs含量的因素有PAEs的使用总量、各种PAEs的物理化学性质、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索氏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并对实际底泥样品进行了测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003~0.005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0.63%~2.18%,加标回收率为85.0%~103.5%,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氢火焰气相色谱(GC-FID)方法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各物理组成中6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PAEs在生活垃圾各组成中出现的频率顺序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并且DEHP和DBP在垃圾中的总含量最高.就垃圾物理湿基组成而言,塑料是垃圾中DEHP的重要贡献者(4.80~96.88μg.g-1).而布类和纸类中的DBP和DEHP含量均较高,其干基样品含量范围接近于塑料样品.厨余、果类和竹木中PAEs的种类最为丰富,而渣石和玻璃样品中的PAEs含量则较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方法对市场销售的四种食品包装瓶盖塑料垫圈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五种增塑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五种化合物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应用SPME GC MS法测定海水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PEs)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详细研究了萃取头性质、萃取平衡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度、介质离子强度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 ,检测限为 0 0 0 5μg/L ,RSD介于 4 3%~ 7 5% ,回收率范围为 88 0 %~ 95 3% .该方法应用于海水样品的测定发现 ,赤潮海水中PEs 的浓度是非赤潮海水的 4~ 10倍 ,PEs 可能作为赤潮特征有机物之一 ,通过对海水中PEs 浓度变化的监测 ,可能对赤潮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一种依据 .  相似文献   

19.
氧化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用H2O2和纯HNO3氧化的新型吸附树脂ZH-07和ZH-08,探讨了它们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的静态吸附特征,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化学改性和化学修饰后的树脂ZH-07和ZH-08对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的吸附过程在高浓度时存在化学吸附作用,而在低浓度时对邻苯二甲酸不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