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20多年来在教书育人和中波合作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谦虚诚恳、正直求真,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理工大学教授--袁树杰. 爱岗敬业,教育事业铸辉煌 教书育人是袁树杰教授一生的追求,而渊博的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1997年,袁树杰受学校派遣到波兰AGH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又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AGH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1984年3月12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于次年4月1日正式实施.伴随着专利法的贯彻实施,我国的专利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滨州市的专利事业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刚才朱训理事长代表研究会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报告不仅简要回顾了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思想和学术事业发展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关心,使其成为在中国学术界广有影响的、在世界学术界有较高威望的学术组织,而且总结了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事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宏微并致,用语中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对WHO传统医学战略的反思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和实施《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认为基础性的“知识缺陷”导致该战略没有发挥关键性作用。建议我国应以“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契机,在大力消除“知识缺陷”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全民健康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19):36-37
2009年6月13日,陕西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举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启动仪式。1974年和1986年,袁仲一亲历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马俑考古中生代的领头人是43岁的许卫红,她是第三次挖掘的执行领队;30岁、北京大学毕业的邵文斌也因为头次参与挖掘,进入考古事业真正入门的转折点。这天.袁仲一、许卫红、邵文斌,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兵马俑考古事业35年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项事业,在我国起步尽管很早,但是,它真正发展起来却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今天我们这项事业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我们已有了相当庞大的教学科研队伍,有了全国和各省、市的专业学会,有了作为理工农医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阵地,有了十多个博士和五十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应光室)始建于1987年,依托单位是被誉为中国光学事业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999年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简称为长春光机所)。1988年开始边建设边开  相似文献   

8.
假如人生是一条崎岖坎坷的盘山路,那么,将毕生心血投入到铁路建设中的人,他所历经的事业发展之路则会更加艰辛、更加坎坷.王俊峰,一个朴素而又无华的名字,他用自己27年来的兢兢业业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他用自己刻苦、创新、勤奋、坚持的信念,登上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高峰.春去秋来,王俊峰也完美地诠释了自己对铁路建设27年的执着信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型二次电池市场的需求特征概括为用电器具引导电池消费.我国小型二次电池市场发展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10年左右的时间,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信事业、便携电脑、便携电动工具的推广.目前移动通讯事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小型二次电池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科学大观园》2021,(20):20-23
2009年6月13日,陕西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举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启动仪式.1974年,袁仲一在这里发掘兵马俑,亲历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马俑考古中生代的领头人是43岁的许卫红,她是第三次挖掘的执行领队;30岁、北大毕业的邵文斌也因为头次参与挖掘,进入考古事业真正入门的转折点.这天,袁仲一、许卫红、邵文斌,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兵马俑考古事业35年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王大珩的人生路,是一条波动的、曲折的乃至折射的光明之路,他的殚精竭虑给中国的光学事业带来曙光。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定,中国工程院的建立……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是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研究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纪念他诞辰78周年,缅怀他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方面的工作,推进我国化学哲学和化学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联合召开了“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是中国气象事业独立建制的开始。论文从气象机构的建立、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气象人才的培养、创办相关期刊杂志以及参与、举办各种学术会议情况等方面系统追溯了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建制化过程,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气象事业的概貌,为民国气象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纪念与回忆     
1981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迄今整整30年了。30年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前进,对促进和推动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队伍成长、事业发展,以及我国跨学科研究和一些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参与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倏忽间,<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30年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壮举源源不断地输着送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7.
正于敏,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国术语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相关成果公布出版、术语工作开展、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存在国内外术语信息沟通不够,对于中外术语事业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队伍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合力,术语事业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术语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术语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中国术语事业发展可考虑与国家政策、国际发展相结合,与科学研究、市场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德裔阿斯肯纳犹太人罗特希尔德家族,19世纪初发迹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它的创始人老罗特希尔德曾就他的银行事业非常骄傲地说过:"复利效应是世界的第八奇迹。"法兰克福犹太人居住区1744年,老罗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是其传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直接、间接方面对于基督教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其它传教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但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教会医疗事业在基督教传播上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一切都是中国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