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通常的地面物探方法,如电法、磁法等,大多是建立在位场理论的基础上的,在普查阶段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但在详查阶段却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探测深度和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提出利用高分辨率钻孔雷达的方法探测金属矿的想法。该方法是建立在波动理论的基础上的,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脉冲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数据处理,最后形成图像。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5-15,18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担的"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课题,突破了浮标高可靠性、浅海环境适应性、重量精确调整及我国自主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采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和传输数据工作深度为2000m的深海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工程样机及采用我国自主北斗卫星系统定位和传输数据的工作深度为400m的浅海型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工程样机.多台工程样机取得了理想的海上试验效果,最大工作深度和完成的剖面测量次数均达到合同指标要求,测量数据与现场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3.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7-28
全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21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海洋资源,因此人类需要更多的海洋资源信息为人类俞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服务。目前,声纳是实现海洋远距离探测的于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9):76-77
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主载荷之一,工作频率包括183.31GHz和150GHz.其中183.31GHz是主频率,分为3个探测通道,工作在水汽吸收频段获取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湿度分布;150GHz为辅助探测频率,双通道、双极化,用于修正主频率的数据并探测云中含水量和强降雨、卷云等. 微波湿度计采用双天线配置、多模式扫描方案,实现了我国短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的瓶颈突破与频率爬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探测频率;率先进行了星载微波辐射计的热真空试验,定标精度满足了定量化应用的需求;在国际上率先采用了150GHz频率的双极化设计,用准光学技术实现极化分离;检波器采用创新性设计,使系统线性度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中的中短距离超前探测技术与安全生产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制的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探测距离达150~200m,该设备具有远程控制功能,采用三分量传感器接收,适合于突出矿井地质构造长距离超前探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通过在阳泉五矿8409工作面超前探测实例的验证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地质构造长距离超前探测技术探测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卫 《科学大观园》2012,(20):74-74
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这就是英国国防部最近资助研究的Wi-Fi穿墙雷达。体积小巧的它非常适合巷战或警方解救人质的行动。而且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所以不会被反雷达装置侦测出来。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雷达的原理:当他们看到飞机飞过无线电发射塔时反射了无线电波。而如今的美国有61%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9-59
国家863重大专项“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课题(编号:2001AA602024/2003AA602240),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拥有的“奋斗五号”多功能工程调查船及船载HGD-300型海洋工程勘察钻机为依托,紧密结合现代前沿的流体液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近海工程地质调查的海底土体原位静动态探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术语》2013,(1):62-62
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指武器装备规避声、光、电、热等探测设备探测,使敌方难以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技术。根据对探测信号控制的隐身技术可以分为有源隐身技术和无源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卡两尼飞船和深空探测网的数据证实土卫二的冰层下方拥有一个巨大的海洋,这一发现进一步增强了它作为潜征外星生命栖息地的可能性。2005年,卡西尼飞船观察到土卫二的南极附近存在水汽喷流,之后,科学家们便怀疑这颗小卫星的地下存在内部的液态水库。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从先进战斗机实现超远程打击到防空反导屡获成功……负责探测预警、引导打击的雷达,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就是我国研制上述雷达的幕后功臣之一.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该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今年83岁高龄的贲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1-11,2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通过地震异常综合判识,圈定有利矿体目标.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叠前偏移成像、阻抗反演特殊处理技术,可准确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形;同时,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海底高频地震(HF-OBS)资料为基础,利用二维测线数据的伪三维宽角叠加等特殊处理方法,消除假的速度异常并获得真实的精细速度结构,从而精细刻画水合物矿体的内部结构;实现水合物矿体定量评价并准确实施钻探是水合物勘探阶段的最高目标,研发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地震异常信息综合检测技术,以及多参量空间数据体的精细解释技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和钻探目标资源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卫星发射和测控能力的快速发展,独立自主的行星探测任务在几年后将会列入深空探测日程。本文以中俄合作的YH-1火星探测计划为背景,对火星探测器轨道进行分析与讨论。重点讨论2009年10月发射窗口选择和转移轨道设计,以及环绕火星段轨道时飞行器可能遇到的火星日影问题,并讨论了通过轨道改进来改善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5):59-59
在我国,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雷电、龙卷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及其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导致突发气象灾害发生更加频繁。本项目研究瞄准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需要,依托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产品,融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GPS/MET、风廓线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6.
雷达是探测、跟踪、识别和引导武器攻击的关键性装备,如果雷达被干扰甚至被摧毁,失去效能,无异于一位强壮的武士失去眼睛一样,即使有“倒拔杨柳之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反辐射导弹恰恰是反雷达的精兵利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台站气象探测环境影响很大,已经影响气象观测准确性和代表性,从而影响了预报预测的精准性以及气候变化评估的客观性,甚至制约了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城市化导致的气象站迁址对气象资料连续性的影响和气候变化趋势的精确评估也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文章综述了气象探测环境的卫星遥感评估方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4):20-21
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正在致力于研发的传感器技术.它的特点是光谱分辨率极高,用于环境和化学成份探测.这种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技术是生态环境探测、资源调查、军事侦察和星际科学探测等重大领域遥感应用前沿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通过本课题研究,突破了这种超高光谱分辨率的红外波段傅里叶光谱技术,为将来研制测量大气化学成份的空间红外超高光谱分辨率傅里叶光谱仪奠定了技术基础.课题攻克了超高光谱分辨率红外傅里叶光谱仪的设计,加工和不可见波段的装校等一系列技术.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大光程差干涉技术,光谱分辨率达到0.02cm-1,光程差大于±27cm;波段范围2.5μm (4000cm-1)-13μm(770cm-1).  相似文献   

19.
以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的变迁为视角,分析了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了在古代中国航海科技及其政策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在南海岛礁探测空间上的认知发展与深入研究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南海岛礁建设的影响.随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积极推进,中国建设南海岛礁呈现纵深式空间开发战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领海空间上的"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上探索把高科技应用于油气勘探,希望用新的技术突破来推动寻找后备的油气资源.对海洋油气化探,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是:(1)海洋油气化探的直接标志的确定;(2)需要寻找新的采样介质、建立高灵敏探测方法;(3)如何确立BTEX异常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