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23):36
8844.43米!珠峰高程(高度在测量学中叫高程)新数据正式发布.与1975年公布的8848.13米相比,此次公布的新数据降低了3.7米."过去不是说珠峰一直在长高吗?怎么一下‘矮’了这么多?"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内水系错综复杂,分布广泛,各水工建筑物众多。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本文从流域建设管理、沉降监测、水准标石恢复、高程控制网完善、流域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海河流域水准复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0,(11):52-55
正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5月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依然白雪皑皑,寒冷刺骨,此刻,35名中国测量登山队队员却正负重奋力向上攀爬。5月6日下午,由我国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正式开启2020珠峰高程测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测绘基本术语》[1] 中有“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leveling”一词 ,其定义为“观测两点间的天顶距 ,再根据已知距离推求高差的测量方法。”在《大地测量术语》[2 ] 中也有“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leveling 通过观测三角网中各边端点的天顶距 ,利用已知边长确定三角网各点高程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而且在其“前言”中还强调 :“凡在此以前的有关术语标准中 ,与本标准相同术语的定义 ,均以本标准为准。”武断地认定前者是错的 ,后者才是标准的 ,对此本人可不…  相似文献   

5.
珠穆朗玛峰是我国最高峰.也是地球的最高点,珠峰高程是世界级重要地理信息,应该由我国测定并权威公布。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测绘基本术语>[1]中有"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一词,其定义为"观测两点间的天顶距,再根据已知距离推求高差的测量方法."在<大地测量术语>[2]中也有"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通过观测三角网中各边端点的天顶距,利用已知边长确定三角网各点高程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而且在其"前言"中还强调:"凡在此以前的有关术语标准中,与本标准相同术语的定义,均以本标准为准."武断地认定前者是错的,后者才是标准的,对此本人可不敢苟同.为何对同一术语所下定义会截然不同.本人认为后者是对此外来术语译名的误解,其所下定义,不但不标准,而且太离谱了,并因此使对内产生混乱,对外有损我国测绘界声誉.  相似文献   

7.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古基因组...  相似文献   

8.
正珠穆朗玛峰是全球海拔最高峰,对珠峰高程和相关知识的探求,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已成为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上,人类从300多年前便已迈出了探求世界最高峰高度的步伐,多个国家的探险者和测绘工作者都曾为准确测量珠峰高程贡献过力量。今天,我国测绘工作者将再攀珠峰,用更为先进的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测定珠峰高度,刷新人类认识世界的高度。西方国家称珠峰为"埃佛勒斯  相似文献   

9.
2020年1月5日,“2020年科技焦点名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商务印书馆、《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联合发布。嫦娥五号、珠峰高程测量、天问一号、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奋斗者”号、鲲龙、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亚太6D通信卫星、流花16-2油田群、国和一号、九章号、海斗一号、海洋一号D卫星、银河系结构图、载人龙、海燕-X、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跨界量子纠缠等18个科技名词入选“2020年科技焦点名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5-15
利用GPS信号重力频移法测定海拔高程(简称海拔高)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时频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利用GPS信号重力频移直接确定海拔高提供了基础.测定海拔高的传统方法需要采用水准测量联合重力测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山区,很难以较高的精度确定海拔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他们此前无法进入的拉萨等地的气象、气候、沿途高程、河湖水系等多方面作了全面的探察,是近代西人探察西藏史上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活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当时大量的游记、考察报告、研究论文等文献资料,对此次探察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62-62
该成果以理论创新为依据,开展了农田尺度下田面微地形空间变异性研究,提出了基于Monte-Carlo方法和半方差分析方法随机生成田面相对高程值,并进行相应的空间相关性修正和均值修正来模拟农田微地形条件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农田地面微地形空间变异性及其对畦灌系统性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195天后,在珠峰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的冰川、积雪,终于具象成一个数字:8848.86. 珠峰测高的荣耀,一波三折的磨砺,时时刻刻的生死考验,在他们眼里,最后都是来自珠峰的礼物. 登顶前一晚,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下了一场大雪. “那是我们到西藏三个月以来,最大的一场雪.从26号早上一直下到27号早上,积雪有三四十厘米厚.”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副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副总指挥张庆涛记得.  相似文献   

14.
刘峣 《科学大观园》2020,(11):56-57
正此次测量珠峰运用了许多国产科技手段与成果,北斗卫星、5G、华为等技术均发挥重要作用,相比15年前,珠峰测高有了更高的技术标准。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竞技场。在测量世界最高峰"身高"的艰苦探索中,科技的力量总是与人类的脚步同行。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这也是北斗卫星继在抗疫中显露威力之后,再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层状地貌研究表明,长江清江分水高地从河谷至山顶的层状地貌存在有二级夷平面、一级侵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高夷平面分布高度1800-2000米,其最后形成年代当在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发生之前的老茅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1200-1500米,形成于5.0-3.4Ma B.P前后的上新世晚期。侵蚀面分布高程变化在800-1200米之间,形成年代为1.8~2.04M B.P.。低夷平面古水网解体后,新水系重新组织形成现代长江。  相似文献   

16.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27日11时登顶成功,五星红旗再一次飘扬在世界之巅,白豪之情在国人心中油然而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对珠峰进行过6次测绘和科考.如今为什么“再量”珠峰?意义何在?“再量”珠峰,可以为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地震活动、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对相关理论假设进行直接验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类对于自然充满好奇,也在不懈探索.对于珠峰的多次测量,就是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著名大地测量学家陈俊勇院士曾颇为形象地描述了测量珠峰意义, “父母要定期给自己不断成长的子女量身高,是理所应当的.人类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中国人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土”.精确量取珠峰海拔高度,对维护国家主权、展现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菊云,教授,高级工程师,1936年10月生,广东五华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早年留校任教,后调到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察局工作,现为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提任高级工程师,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8.
<正>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历史悠久。1979年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取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杈点,2007年建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7年起,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19.
金煜 《科学大观园》2009,(20):58-59
李莲英是晚清著名的大太监,名声颇为不佳。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隶河间府,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相似文献   

20.
(1)2012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共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研究论文100篇(其中Science发表49篇、Nature发表51篇),比2011年增加12篇,超过2010年(94篇),位居历年第1位;占2012年Science和Nature刊载研究论文总数的份额为5.88%,比2011年增加0.74个百分点,位居历年第1位。〈br〉 (2)2012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为主(包括独立完成、国内合作以及国际合作中作为第一著作单位)完成的论文有35篇,比2011年多5篇,超过2004年(34篇)和2010年(31篇),位居历年第1位;占我国2012年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论文总数的35.0%;占2012年Science和Nature刊载研究论文总数的份额为2.06%,比2011年增加0.31个百分点,超过2004年(1.83%)和2010年(1.80%),位居历年第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