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4-15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促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综合集成,使生活垃圾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管理的社会效益,节省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情,利用环保、能源回收型垃圾处理装置,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气化处理,使垃圾中有机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可燃气体再燃烧,并回收富余燃气和燃油.利用垃圾自身的热量,在同一炉内实现垃圾的干燥、干馏、热解、裂解等一系列气化反应过程,简化了现有垃圾处理技术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垃圾的热利用率,不需要添加额外辅助燃料,使投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规模可大可小,彻底解决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复杂、热值低、水分多的处理难题,真正实现处理垃圾、变废为宝,是我国今后垃圾处理行业实现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根据垃圾产量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已超过1.5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能否解决好这一难题,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从垃圾基本性质研究入手,开发适合国情的垃圾处理技术,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伟明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环保产业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从2000年开始,伟明集团采用BOT方式,投资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创了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民营企业投资运行的先例.公司在研制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WM二段往复式炉排"的同时,还承担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成套技术与设备"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等国家863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网络带入了我们的生活.第四媒体--新闻网站也应运而生.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在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信息还没达到丰富得有过剩迹象的年代,光凭"复制"和"粘贴"两个网络动作就能吸引不少眼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察需求拉动论的缺陷,分析了"需求"在技术变化和创新中的作用的局限性,说明需求往往是受技术发展的刺激的,是被激发的,而并非原动者.从而从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上,对技术自主论进行了一定的辩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吗?--兼与刘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刘立先生"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的现点及其论证,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反的论证: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而不是市场需求.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内在一贯的.第二,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取决并适应于技术发展水平.这无疑是一种技术决定的倾向.此外,本文还对刘立"技术决定论是非辩证思维"的观点进行了驳正.  相似文献   

8.
如今,5G、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与生活场景加速融合,新需求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及运算、传输、处理需求.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并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9):21-22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成与发展,使其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其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不相协调.本课题根据当前我省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现实与发展要求,在总结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江西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研究"的基础上,筛选15~20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适宜技术,选择5个示范县进行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提高示范县农村卫生技术整体水平,减轻农村人口的医疗经济负担等成效明显;尤其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我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总体效果使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以及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有许多科技字汇,诸如,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或产业)等.high technology也是近些年来常常出现在媒体和人们口头上的一个词.而在我国民众中似乎总有人谈所谓"高科技",其实这一英文词显而易见可直译为"高技术".我以为,这种叫法的根源可能是对科学与技术两词的概念混淆不清,或故弄玄虚或修辞上的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大产品寿命预测技术"是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为研究探索发展这一前沿技术的总体思路,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设立了"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与可靠性共性基础技术框架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形成了抑制奢侈,崇尚节俭的技术伦理观念.这一观念植根于自然经济,又影响着自然经济,对当时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在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凸现的今天,"抑奢"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技术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现代政治和治理越来越依赖技术,表现出政治技术化的特点。互联网技术为政治沟通提供了新通道;然而,在网络政治沟通"繁荣"的另一面是"衰减",这是技术理性在政治领域泛化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技术的应用必须与民主政治的目标相一致,与制度的变革同步推进,同时,应警惕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如若不然,可能会对现有的政治生活产生诱变。  相似文献   

16.
埃吕尔和温纳相继提出技术"效率"本质观和技术"政治"本质观,分别揭示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重大影响,但却忽视了技术在其他社会领域的作用;他们的技术观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自主性、技术批判思想、技术与政治的关系诸方面存在异同并有各自的认识根源;树立正确的技术本质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严格区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的活动与非技术的活动,二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哲学从技术哲学出发反思"能源转型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能源供给转型方面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存在一些问题,即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效率不一定会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供给量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能源消费转型方面的"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统治论"也存有缺陷,即无限缩减能源消费量可能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的逐步推广,建成后的焚烧厂飞灰处理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飞灰中的Cr、Co、Pb、Cu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2002年国家863计划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课题下,专门设立了"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技术"研究子课题,试验采用螯合的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采用水泥固化处理飞灰以实现飞灰的稳定化处理,保障飞灰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同时经过对比,选择适合于我国目前状况的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参差赋权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赋权的基本形态,揭示了人工智能对党政部门、社会媒体与公众、技术生产部门三大主体赋权过程及其结果的不均衡性特征.这种非均衡性的扩张和深化可能会导致社会遭受"技术利维坦"、"信息茧房"与"公民离散"、"技术鸿沟"相互叠加的社会风险.基于此,从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参差赋权的特征来看,防止参差赋权风...  相似文献   

20.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