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如中国人视动物的肝、肾、心肺为佳肴,所谓“以形补形”,而美国人却拿来喂猫、狗,认为对人健康无益;中国人不习惯吃蜗牛,而法国人却视之为珍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但他们却宁肯饿死,也不吃牛肉,连联合国救济署运到印度的牛奶也只能被倒进大海,这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广东的餐饮习俗就是其中重要一支。“食在广州”早已闻名于世,粤菜更是享誉海内外,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营养健康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如中国人视动物的肝、肾、心肺为佳肴,所谓"以形补形",而美国人却拿来喂猫、狗,认为对人健康无益;中国人不习惯吃蜗牛,而法国人却视之为珍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但他们却宁肯饿死,也不吃牛肉,连联合国救济署运到印度的牛奶也只能被倒进大海,这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广东的餐饮习俗就是其中重要一支."食在广州"早已闻名于世,粤菜更是享誉海内外,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营养健康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3,(9):44-45
“以形补形”,即食用外观上与人体某器官相似的食物,对人体该部位有利。这种思维并不是中国独有,在其他国家也有流行。如松茸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称,日本人认为食之可以使男士强精补肾;在南美洲和印度,很多人因为辣椒的形状和颜色,而认为它具有壮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食物“金字塔”,它把我们每天所吃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金字塔形排列,使我们能够根据它来合理地安排饮食。最近有些专家提出了一个运动“金宇塔”模型。他们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同时遵循两种“金宇塔”模型,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6,(10):66-70
健康是什么?你知道营养吗?全世界有多少人真正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据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1”一旦失去,“0”也毫无意义。 有一群人,他们和维生素A、E、铁、锌、钙打交道,他们关注国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他们也用理性的态度来诠释健康,诠释营养。 让我们走进他们,分享他们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印度知识驱动的全球化带来的是真正的“印度化”,而只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制造业全球化却不一定产生“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1 “可口”与“鲜味”喜欢吃可口的食物,这是我们质朴的欲望。食物本来是为维持健康生活所必须的营养源。但是,人类饮食不单是为了生存,同时也是为了乐趣。人类把饮食行动(吃饭)融汇于其生活方式中,合家团聚时一边体验季节、风土人情一边享用。这是有别于其它动物的饮食行动。人类为了愉快、可口地饮食而悉心钻研,将食物原料进行加工、烹调,以聪敏的智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7,(6):24-25
人类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和自然环境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的消费方式也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数量。而对食物的消费始终是消费的核心之一。每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都对农业和食物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现代社会呼唤人类向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合理、适度、科学地消费食物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粤菜系也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资源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载有“粤人得蚺蛇以上肴”、南宋周春非的《岭外代鉴》亦有“深广及溪峒人,人间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竹有鼠等,猪而煮之,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3,(2):68-69
<正>如何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做到饮食的健康和安全呢?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案。不过,从科学的食品营养和安全的角度看,这些方案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也许绝对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到最小。如何做到饮食的营养和安全,专家建议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保证食物多样性;少吃生食,尽量吃熟食;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尽量自己在家里做着吃,吃少油少盐食物。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总体发展水平虽然低于中国,甚至不适宜用崛起来形容,但其在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谐性和社会稳定方面却有诸多经验可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很可能,印度式的“发展”而不是“崛起”,恰恰代表人类发展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食物"金字塔",它把我们每天所吃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金字塔形排列,使我们能够根据它来合理地安排饮食.最近有些专家提出了一个运动"金字塔"模型.他们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同时遵循两种"金字塔"模型,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如新(中国)继提出“蓝海战略”应对市场竞争之后,又推出了“健康直销”概念来引导发展思路,在敏感而混沌的中国直销行业刮起了一股清新的经营运作之风。 而直销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每个人的自主性将决定他们对公司具体政策的不同理解、执行和最终结果。笔者有幸分享到如新 (中国)三届寰宇领袖彭 放、张爱梅夫妇对此的见解,他们用精辟的观点阐明了直销人在“健康直销”实践过程中的责无旁贷,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总结了直销人贯彻“健康直销”的几条可能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饮食营养学虽然在今天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科学,但它却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国外不少学者吁呼:在中学教学大纲中就应列入食品与营养学.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指出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象乳母一样受到重视.饮食营养与健康、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营养良好,大脑功能健全,记忆力强.大脑储存的信息越多.人就会变得越聪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同学们要把合理的饮食营养看成是搞好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粤菜系也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资源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载有“粤人得蚺蛇以上肴”,南宋周春非的《岭外代鉴》亦有“深广及溪峒人,人间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竹有鼠等,猪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离之,谓之鱼魂,此其珍者也。至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执,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鲈而食之。”这些不仅说明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已游刃有余,更加体现了因地的饮食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一直被学人认为是不成体系,称不上“学”的一个领域。然而它与其它领域水乳交融,“形散而神不散”的自在存在方式,恰恰是更高的更具生命力的存在方式,是更具开放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性的活的体系。西方美学自始而有的体系化存在方式,到了20世纪却逐渐系统化,它即使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有了对话的可能,又使中国美学保持着其独具的风姿。中西美学存在方式暗合的背后,依然显示总理性思维与神话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不良的食物烹调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隐患。美国食品药物管理饮食中心曾对食物的各种烹调方式,诸如焙、烘、炸、烤、腌等能否产生致癌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结果很值得注意。焙:用普通方法焙干的咖啡豆,只含有少量的苯并芘(一种强致癌物),但焙焦的咖啡豆及其他食品,苯并芘含量却增高20倍,因此,焙制食物要严防烧焦。  相似文献   

18.
肖雯 《科技信息》2013,(16):314-314
眼睛为五官之首,是引索心灵最直白的交流方式,眼神里的语言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对舞蹈表演更有重要的影响力。黑皮肤、大眼睛、高鼻梁是印度舞眼神表现的最好搭配。有着白色种族血统的印度人却有着黝黑的皮肤,他们的眼睛大而亮;睫毛长而浓密;鼻梁很高,这使他们具备了特有的高贵气质,在一举一动间不经意地透析出内心最美的神韵。在不同的舞蹈角色扮演中有着各种眼神的表现:有柔媚的娇羞;有直接表现出的热情奔放;也有风情万种的挑逗;更有道不尽的深情款款。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14,(9):48-48
<正>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平时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本期健康金手指对国人心脏健康与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看一看哪些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危害着人们的心脏。选择对心脏健康有帮助的食物专家指出,保护心脏需要整体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是其中一部分,个别食物起的作用很小,但是由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从“求同”到“存异”,两人在化与政治的岐义上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他们的“殊归”是个人性情气质的演绎。因此,在国民性批判上就不应该有一个双重标准。换句话说,同样是为走向现代化目标而设的路径,就绝非用一个“重视”或“轻视”民众可以囊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