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流域是中国关键经济区域和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面向生态环境优美、黄河岁岁安澜、经济绿色繁荣、文化兴旺昌盛的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解决流域“水”生态及资源开发以及流域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需求。但从流域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及实力水平看,与国家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相比,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创新投入和实力也较弱;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下一步须强化科技创新与科研投入要同向同进;聚焦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规划前瞻性;鼓励制度创新,强化院省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安徽省第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安徽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安徽省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21,30(7)
2017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正式启动省实验室建设,对标国际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作为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8年4月成立。实验室战略性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并努力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经过三年的创新发展,实验室产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培育出一批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引擎,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战略高地。近日,本刊记者专门电话连线了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教授,就实验室近3年来的创新发展成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实验室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各省市探索培育基础研究主体力量,建设一批聚焦世界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产业的省实验室,我国省实验室数量已突破100家。通过梳理浙江省实验室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市的省实验室建设模式,总结我国省实验室探索经验,在发展方向、运行机制、组织机制、人才管理、考核评价、实验室经济等方面提出省实验室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以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大学为主的建制性科技力量和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的社会创新力量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两者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协同攻关机制,有助于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美国国家实验室GOCO模式和德国创新集群策动是建制性科技力量和社会创新力量结合的典型案例,并且美国和德国大力推动建制性科技力量创新资源共享,提高了社会创新力量的合作积极性。通过总结美国和德国的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模式以及建制性科技力量资源共享方面的经验,提出社会创新力量参与的新型实验室和创新集群模式;在项目合作和重大科研设施、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  相似文献   

6.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举措。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在应用国家创新系统观和整合式创新理论,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明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基础、战略逻辑与主要任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布局、加强基础研究体系整体布局等任务举措,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省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本省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先锋队”。我国各省设立建设的省实验室已接近100家,取得了一系列建设运行经验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结合协同创新理论与创新链理论,对浙江之江、广东鹏城、上海张江三家省实验室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分析,得出促进我国省实验室运行完善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省实验室应当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本省重大产业需求,打造协同共建的新型科研组织架构,积极融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高层次人才汇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利益成果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评价激励导向的全链条和开放式创新高地,高水平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21,(10):33-35
核心:创新能力的建设 首先,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讲科技的自律自强,关键是要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战略科技力量,要提升我们战略科技的创新能力.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就是指面向国家安全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力量,这也是我们的短板.现在我们一方面讲发展,一方面讲安全,如果没有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国家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所以安全和发展要统筹.需要建立一批国家的实验室,对国家实验室体系进行重组,同时也要利用好我们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的一些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美国如何管理国防领域国家实验室、各类国家实验室如何支持国防需求,对建设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建议中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战略需求,按照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统筹确定国家实验室布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近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高原造峰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省实验室为龙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的战略科技力量,以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科技力量体系,不断优化以人才为核心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三大科创高地”重大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我省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准筹建;宁波江北等14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突出创新制胜导向,矢志科技自立自强,浙江步履铿锵,新春伊始即动作频频、节奏明快。回顾2022年,浙江以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主线,加快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全省稳进提质的发展态势。于浙江而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有先行基础,更肩负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相继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安徽在全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40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012年以来,安  相似文献   

13.
2019年8月29日上午,广东省实验室(第三批)建设启动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出席启动会,并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3家省实验室授牌。启动会上,马兴瑞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新挂牌的3家省实验室表示祝贺。他指出,启动建设第三批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落实"1+1+9"工作部署、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重大举措。此举对全面提升广东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推动科技资源均衡优化配置、促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东正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为省实验室建设发展提供了大机遇、大平台。马兴瑞希望新挂牌的3家省实验室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创新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不断汇聚全球创新人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要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先从建设目标、构成主体、推进理念、攻关机制四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鲜明特征。然后从结构布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建设基础,并简要阐述了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最后提出要推动体系内部优化重组、主导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形成基于自身优势的建设运行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21,(9):36-37
创新平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国家自创区建设全速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跻身全省五大科创走廊,国家高新区从全国第107位上升至第80位、进入全国前50%,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园区排名全省第6、9位,永嘉、平阳获批建设省级高新园区.瓯江实验室列入省实验室并正式揭牌运行.国科、浙大、科思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并发挥实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86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5家、孵化平台149家."战略平台-科研平台-孵化平台"体系加快完善,创新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1.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安徽省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速推进。截至2021年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进各类人才2299人,形成“3+4+N”大科学装置集群,  相似文献   

17.
吕悦 《今日科技》2023,(1):40-41
<正>自2018年10月实质化运行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按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不断推进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接连获评“杭州市最具影响力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项又一项建设成果,彰显着其创新活力正持续涌动……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坚持以面向国家战略和浙江省重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平台技术攻关为主业,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双强的“哑铃型”新型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都是我国基础研究、竞争前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研究基地,肩负着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现代世界科学发展表明,诸多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源自世界著名实验室。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卡文迪什实验室(CL)、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林肯实验室等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催生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源泉,其科学技术成就灿烂了世界科技宝库。在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国家实验室或国家科研基地在其科技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国家实验室或国家科研基地是国际上十分普遍的做法,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如今,河南省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迅速提升河南省科技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察国内国际已有相关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根基主要在于国家战略力量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进而在吸收借鉴相关有益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要义做出新的界定。从历史角度出发,综合探讨了英美等国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上的有益经验,客观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经验教训。再从现实维度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战略科技力量近20年来在数量结构、研究成果、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数量结构变化,发现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效率不高、科技创新风险较大等问题。基于历史和现实分析结果,提出构建合作网络、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布局结构、把握科技人才四个维度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2022年,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国务院创新驱动督查激励,也是连续第4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1年R&D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4位,R&D强度达2.94%,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之江潮涌,在“浙”里,创新的动能汹涌澎湃。推动系统重塑省域创新体系在2022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系统重塑省域创新体系,构建“315”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