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竹红菌乙素的光物理性质及外部重原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义镇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6,41(3):229-232
竹红菌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类高效光疗药物,包括竹红菌甲素(HA)和乙素(HB).了解HA和HB的光物理性质对揭示其光疗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HA的光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HB的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性质还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HB的激发单重态的一系列性质,通过外部重原子效应首次求得了HB的三重态能量和三重态量子产率,并求得了HB的系间窜越、内转换及荧光发射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
以竹红菌甲素(HA)和竹红菌乙素(HB)为参比, 系统地研究了实验室生物合成制备的苝醌类化合物-痂囊腔菌素A (EA)的光物理和光敏化特性. 结果表明EA光敏可产生单重态氧, 其量子产率为0.98, 高于HB(Φ = 0.84). 同时通过吸收光谱分析了EA在无氧条件下半醌负离子的产生, 通过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EA的三重态T-T吸收, 得到了EA在环己烷溶剂中的瞬态吸收光谱, 测定了EA三重态寿命, 并采用基线漂白法确定了EA的T-T摩尔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3.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92,37(1):39-39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苝醌衍生物。我们曾报道了在半胱氨酸为电子给体时光诱导的甲素净的两个电子还原而生成的亚稳态产物HAH_2的结构、ESR谱和吸收光谱。我们还报道了光敏化的半胱氨酸对甲素亲核加成中形成的中间体5-SCH_2CH(COOH)NH_2-HAH_2的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乙素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丽 《科学通报》1987,32(1):56-5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鉴定了其含有的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最近,我们利用硅胶板层析法从含有大量甲素的竹红菌乙醇抽提物中分离得到了另一种含量较少的色素——竹红菌乙素。乙素的质谱、核磁、可见和红外光谱均和甲素不同。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竹红菌乙素的报道。因此,我们对竹红菌乙素进行X-射线结构研究,确定了其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周德建 《科学通报》1995,40(22):2053-2053
C_(60)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许多方面的巨大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强烈兴趣.C_(60)宏观量制法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其中C_(60)在室温或低温下在近红外区有微弱的荧光发射,这在文献中已有许多报道,然而这些报道却不尽相同.例如:早期的研究均未观察到C_(60)溶液的室温荧光光谱;Wang认为C_(60)荧光的量子产率随采用的不同的激发波长而变,而后来的工作则认为其量子产率与激发波长无关;另外C_(60)的荧光寿命短到0.033ns长到1.45ns均有报道.纯C_(60)衍生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甲素和巯基乙醇的光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89,34(7):514-514
一、引言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红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光疗药物。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白癜风等取得良好疗效口。甲素光疗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甲素及衍生物的结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光疗相关的甲  相似文献   

7.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9,34(17):1357-1357
竹红菌甲素和乙素是我自新开发的光疗药物。目前还没有人对它们及其类似物的电子光谱作系统地研究。我们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和荧光光谱。证明它们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带分别由苝醌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和分子内质子传递引起。它们在稀溶液的荧光光谱由中性单分子荧光峰和它们  相似文献   

8.
王素华  陈德文  郭建新  王皓 《科学通报》1996,41(23):2159-2161
继吩噻嗪及其衍生物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后,近年来在微电子材料方面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它们在邻二溴化物存在下,具有高效的光致生酸能力,从而可改变高分子膜的溶解性,有关这一过程的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已有诸多报道。Barra等发现,当用激光多次照射含有0.35%吩噻嗪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除去吸附的氧后,吩噻嗪的三重态寿命则可明显增加。Smith和McGimpsey等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氮气氛下,吩噻嗪在环己烷中的光化学反应,发现它在308nm光照射下发生S_1态的  相似文献   

9.
王文锋 《科学通报》1991,36(17):1301-1301
在DNA的辐射损伤中,胸腺嘧啶二聚作用被公认为与致癌作用有直接关联,因此胸腺嘧啶光解和辐解的稳定和不稳定产物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但由于在室温中胸腺嘧啶激发三重态的寿命短,克分子消光系数低,在亲质子溶剂中的量子产额明显比疏质子溶剂中的低,因而以往关于胸腺嘧啶的光解研究主要是用乙腈作溶剂。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胸腺嘧啶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行为,我们利用毫微秒级激光动态吸收光谱装置,直接观察水溶液中胸腺嘧啶的瞬态产物及其演变过程,探讨它们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9,34(17):1311-1311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剂,但用λ<510hm的光照射可被自敏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简称HAO_2)。陈维新等推断HAO_2的结构是(5)。文献[5]得出HAO_2的结构是(7),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HAO_2的结构是(9)。为了研究侧链结构对这类苝醌色素自敏光氧化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竹红菌乙素(简称乙素,HB)和(1)的自敏光氧化。  相似文献   

11.
吴国生 《科学通报》1987,32(7):512-512
螺吡喃化合物具有可逆的光化学活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对这个光化学反应的多重性问题并不十分清楚。最近,Zerbetto等用MINDO法计算了这个光化学反应的基态,激发单重态和激发三重态的位能面,认为在T_1和S_1位能面上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且,他们认为螺吡喃的开环体(酚菁类染料)有两种异构体存在。业已知道许多螺吡喃在溶液中的反应特点。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螺吡喃的激发三重态有化学活性,在实验测定了三重态的参  相似文献   

12.
新贝母碱——湖贝甲素(Hupehensne)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濮全龙 《科学通报》1983,28(18):1145-1145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属百合科。国产贝母共有20种,两个变种。我国从1932年开始研究浙贝母和川贝母,继而又研究东北平贝及甘肃岷贝,分得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西贝素(sipeimine)等贝母生物硷。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化学成分迄今未见研究报道。湖北省药品检验所从这种贝母中分离得到四种生物硷HII、HIV、HV和HVI,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见表1)确定HII为浙贝乙素,HVI为浙贝甲素,得率最高的HIV为一种新的异甾生物硷,命名为湖贝甲素(Hupehenine)。  相似文献   

13.
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材料具有小的单重态-三重态能级差(?EST),因此三重态激子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转变成单重态激子发光.该类材料能够充分利用电激发下形成的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使其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媲美磷光材料,远远高于传统荧光材料的25%,成为继有机荧光材料和有机磷光材料之后发展的第3代有机发光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TADF的机理和材料设计的基本原则,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TADF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上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绿光、蓝光、红光、黄光、白光TADF材料的合成与性能.高效的TADF材料经过缜密设计、精确制备和系统研发,将会陆续进入实际应用并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甲素过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7,32(20):1559-1559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是一种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化剂,但同时可被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陈维新等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Ⅰ,是通过(2+4)进行加成的。但我们在邻二氯苯中回流甲素过氧化物,经过分离鉴定得到其异构体Ⅱ,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Ⅲ,是通过(2+2)进行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袁荣尧 《科学通报》1986,31(3):182-182
研究饱和烃激发态的各种性质是辐射化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对环己烷的研究报道尤为集中,但对一些基本问题迄今仍有争论。文献报道的环己烷最低激发单态的G值有:0.3±0.1、0.51±30%、1.4—1.7等,差异较大。由测定荧光已明确地观察到了环己烷激发态将能量转移给溶质的过程,但是对能量转移机制的解释却很不相同。报道的环己烷激发态与  相似文献   

16.
安静仪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1,36(10):748-748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由箭竹中提取的,它在我国云南省蕴藏量丰富。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已被有效地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疾患。最近已报道了甲素可以选择性地停留在肿瘤细胞中,用光动力杀伤人癌细胞和动物实体肿瘤细胞并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七甲川菁染料的超薄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膜的形貌和线性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表征, 结果表明染料在薄膜中形成了有序而稳定的H-聚集体. 前向简并四波混频技术研究表明由于分子的聚集作用引起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增大, 利用集体谐振子模型初步分析和讨论了产生非线性效应增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不同氯原子取代位置的四苯基卟啉-组氨酸二元体系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苯环上氯原子取代位置的不同对卟啉的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组氨酸的引入对卟啉的激发态性质影响不大. 氯原子间位、对位取代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相差不大, 但其邻位取代自由碱卟啉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比间位、对位化合物低得多, 而对于锌卟啉其结果恰恰相反, 这种特殊性质主要归因于氯原子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9.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8,33(13):997-997
自从Weil报道了亚甲蓝光敏氧化色氨酸(Trp)以来,人们已经研究了各种敏化剂敏化的Trp的光氧化,可是关于Trp的光敏氧化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疗药物和优良的敏化剂,红细胞膜的光损伤实验表明:HA的光动态作用对Trp的破坏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等方法研究了C60-Be及其混合物Z型超薄膜中分子聚集体的性质;吸收光谱峰位的红移说明超薄膜中J聚集体的存在。C60-Be及其混合物超薄膜的荧光发射带分别在710,646,603,600nm处,亦分别对应于其溶液荧光光谱呈现红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