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维度的类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聚类算法。然而,DPC算法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不适用于同时发现数据集的稠密簇和稀疏簇;此外,DPC算法的一步分配策略使得一旦有一个样本分配错误,将导致更多样本的错误分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采用局部标准差指数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克服DPC的密度定义缺陷;采用两步分配策略代替DPC的一步分配策略,克服DPC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得到ESDTS-DPC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KNN-DPC、FKNN-DPC、DPC-CE和经典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实验比较显示,提出的ESDTS-DPC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对聚类中心点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能够得到更优的聚类结果。但该算法需要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容易出现多选、漏选聚类中心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将参数积γ引入新算法以扩大聚类中心的选取范围,利用KL散度的差异性度量准则对聚类中心点和非聚类中心点进行清晰划分,以Dkl排序图中的拐点作为分界点实现了对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在人工以及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在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处理结构复杂、 维数较高以及同类中存在多个密度峰值的数据集时聚类性能不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和多类合并的密度峰值聚类(KM-DPC)算法. 首先利用定义的密度计算方法描述样本分布, 采用新的评价指标获取聚类中心; 然后结合K近邻思想设计迭代分配策略, 将剩余点准确归类; 最后给出一种局部类合并方法, 以防将包含多个密度峰值点的类分裂.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22个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明显优于DPC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平衡数据集的低分类准确性,提出基于蚁群聚类改进的SMOTE不平衡数据过采样算法ACC-SMOTE.一方面利用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将少数类样本划分为不同的子簇,充分考虑类间与类内数据的不平衡,根据子簇所占样本的比例运用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从而降低类内数据的不平衡度;另一方面对过采样后的少数类样本采用Tomek ...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的聚类密度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处理密度不均匀聚类问题,以数据集蕴涵的局部信息为出发点,提出一种数据点密度度量———松散度,用以揭示数据点与其相邻数据点的相对紧密程度及类属关系,从而解决密度不均匀聚类问题.依据松散度的性质实现了一种基于松散度的聚类方法,以验证松散度度量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松散度来度量数据点的聚类密度信息可以有效处理密度不均匀聚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技术准确率较低、簇的误划分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案;首先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组乱序,然后计算相应属性值并利用局部密度发现簇中心点,最后采用一种新的标签传递方式形成相应的簇群直至处理完所有数据。结果表明,相对于k均值算法和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提升了网络异常流量的检测准确率,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7.
密度峰值算法依赖于欧式距离实现局部密度的选择,该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存在密度不均匀的类簇的数据集上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流形距离与标签传播的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算法(improved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combining manifold distance and labe...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选择密度峰值点困难以及误分配的问题,基于流形的连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通过使用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结果与簇的边界点,根据这些边界点之间的连通性判断初始聚类之间的连接情况,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聚类结果融合。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迭代中在剩余数据里寻找密度峰值候选点,并将其纳入聚类过程,得到一种对流形数据友好的聚类算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聚类准确度相较现有算法更高。基于连通性的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以在不计算路径距离的前提下,有效识别流形数据,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检测准确性低,复杂性高不适于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的问题,通过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研究了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问题。分析了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聚类过程。按照聚类中心选择原则,通过相邻距离和密度的归一化乘积对聚类点的差异度进行衡量,按照差异度的统计特性与改变趋势选择最大的一组点当成聚类中心。按照z空间填充曲线与高维数据点z携带位置信息特性提出基于z的分布式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降低异常检测复杂性,以达到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要求。采用优化后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电力大数据异常值进行检测,在局部密度超过阈值,同时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认为相应电力数据点为异常值。将基于距离的检测算法和基于密度的检测算法作为对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得到的异常电力数据点,和实际情况相符,和其他两种算法相比没有出现错检测和漏检测的情况。可见所提算法适于电力大数据异常值检测,且检测结果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存在的dc值难选择及近邻原则聚合操作在低密度区效果不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蜂群与CDbw聚类指标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BeeDPC)算法, 以实现类簇间数据点的自动识别和合理聚类, 并解决DPC对类簇间数据点类别识别上存在的缺陷. 实验结果表明, BeeDPC算法具有自动识别并合理聚类类簇间数据点、 自动识别类簇中心点和类簇数量及自动处理任意分布数据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且未考虑路网固有的拓扑结构,无法衡量各路段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出行热点路段发现。该算法将交通路网用图模型结构,然后以各路段为基本单元计算局部密度及高局部密度距离并画出决策图找出聚类中心,最后结合实际区域的兴趣点分析该聚类簇成为热点路段的潜在可能。借助于图模型表达形式的优势,该算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合理的找出热点路段。通过在滴滴-成都轨迹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热点路段发现精度,并且在计算效率上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新型聚类算法.该算法的优点十分显著:所需参数较少,没有迭代过程,能自适应获得聚类数目并识别任意形状的簇类.该算法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在决策图上人工选择聚类中心,产生聚类误差;(2)在密度不同的流形数据集上聚类效果不佳.针...  相似文献   

13.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isity peaks clustering,DPC)具有聚类速度快、实现简单、参数较少等优点,但该算法的截断距离参数需要人工干预,并且参数的选取对于该算法的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缺陷,该文提出了结合蝙蝠算法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蝙蝠算法较强的寻优能力,寻找合适的截断距离取值,同时对蝙蝠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加入了自适应惯性权重来加强全局搜索能力。该算法选择多种数据集进行了实验仿真,并与其他同类算法进行对比。经过对比验证,结合蝙蝠算法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在聚类准确率上要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4.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聚类任意形状的类簇.在类簇间有密度差距的数据集上,DPC不能准确地选择聚类中心.DPC的非中心点分配策略会引起连续错误,影响算法的聚类效果.模糊k近邻密度峰值算法(fuzzy k-nearest neighbor DPC,FKNN-DPC)是一种改进的DPC算法,该算法采用边界点检测并结合2步分配策略来避免连续错误.当类簇间有密度差距时,FKNN-DPC的边界点检测效果不理想,此外,其非中心点分配策略缺乏对样本近邻信息的考虑.定义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并结合近邻关系(nearest neighbor relationship)提出RN-DPC算法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PC因为类簇间的密度差距而不能准确选择聚类中心的问题,定义相对密度用于消除类簇间的密度差距.基于反向k近邻关系检测边界点并且引入共享最近邻关系来对FKNN-DPC的分配策略进行改进.RN-DPC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分别与不同的聚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RN-DPC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进行有效改进,计算各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和各样本点局部密度,选择两者中较大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点,根据其余样本点与各中心点的距离设定样本点所属类别;引入K近邻算法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各样本点的距离时只需要考虑其周围由邻近值决定的若干样本点,实现距离阈值的自动选取;根据距离矩阵计算样本点的密度,绘制决策图并选择簇内中心点,将剩余点根据密度值分配给离中心点距离最近的类;最后将K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部署至Hadoop云计算平台,用于解决大规模数据聚类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K近邻算法的近邻值k,K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大数据样本聚类性能,与常用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聚类准确率和聚类效率,适用于大数据样本聚类。  相似文献   

16.
宽角域合成孔径雷达(Wide-Angl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WA-SAR)有着更广泛的角度覆盖范围,基于此得到的宽角域散射中心(Wide-Angle Scattering Centers, WA-SCs)包含了目标物体更加丰富的电磁散射特征,这对雷达的目标建模、目标识别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克服WA-SCs数据维度高、所含信息复杂的特点,并从中提取出所需的目标物体特征,本文采取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 Clustering, DPC)算法研究WA-SCs。基于SLICY模型数据,从聚类内部评价指标、聚类可视化和算法自动化程度三个方面,将本文算法与经典的KMeans、DBSCAN和MeanShift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C算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高维数据适应性强、聚类精度高等优点,有望为后续的一系列基于WA-SCs的目标建模、目标识别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中存在的截断距离难以确定、局部密度定义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万有引力改进的引力峰值聚类算法(DG-DPC算法)。该算法使用相互K近邻的方法对相似性度量和局部密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将引力参数引入到DPC算法中,并通过新的相对局部密度与引力参数的倒数作出决策图选取簇中心,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分配。仿真实验表明,DG-DPC算法对于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数据集都有效,且准确率相对于基于相对密度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RE-DPC算法)、DPC算法、基于间隙自动中心检测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GAP-DPC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31.07%、21.60%、17.20%。  相似文献   

18.
19.
传统的分类算法大多假设数据集是均衡的,追求整体的分类精度.而实际数据集经常是不均衡的,因此传统的分类算法在处理实际数据集时容易导致少数类样本有较高的分类错误率.现有针对不均衡数据集改进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进行数据层面的改进,用过采样或欠采样的方法增加少数类数据或减少多数类数据;另一个是进行算法层面的改进.本文在原有的基于聚类的欠采样方法和集成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思想,对不均衡数据进行分类.即先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基于聚类的欠采样方法形成均衡数据集,然后用AdaBoost集成算法对新的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并在算法集成过程中引用权重来区分少数类数据和多数类数据对计算集成学习错误率的贡献,进而使算法更关注少数数据类,提高少数类数据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具有准确率高、自动检测类别个数、识别中心点数目等优良性质.由于DPC算法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点之间的邻近关系,导致无法有效地提取高维复杂数据中的流形结构信息.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这个瑕疵,考虑到数据点之间的几何特性和流形结构,以测地距离替代欧氏距离,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具有流形分布特征的数据聚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