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我国石窟寺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体系完整,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石窟寺保护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完善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体系,是目前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以石窟典型病害——表层风化为研究主题,针对石窟表层风化区域特征、风化机理、风化程度评价及防风化加固材料的适应性等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孙满利等人在《甘肃砂岩石窟浅表层风化区域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石窟寺的砂岩文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砂岩表层产生了多种风化病害,严重降低了石窟文物的本体价值,亟待对其进行保护研究.经现场调查,北石窟寺砂岩表层发育的风化病害主要有颗粒状剥落、层状剥落、片状剥落、鼓包胀裂、鳞片状剥落、盐霜、变色、堆积物及生物侵蚀等.其中以颗粒状剥落、层状剥落及盐霜最为发育.现场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北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分对敦煌石窟围岩风化产生的影响,在室内进行砂岩岩样的无压吸水试验;并对吸水后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吸水状态对砂岩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吸水特性曲线均表现为初始阶段吸水量迅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过程。砂岩吸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吸水时间的增加均减小,且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负指数函数来拟合。试验技术和方法为评价石窟围岩风化程度和揭示壁画病害机理提供了可行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泽元 《甘肃科技》1998,14(3):40-41
甘肃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不同自然类型区果树的种类、分布和栽培方式、技术措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陇中、陇东及河西地区,干旱是影响果树栽培成活及优质、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的果树生产中都不得不考虑树种、品种的抗旱性,并采用抗旱栽培技术。1防旱、抗旱工...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天龙山石窟提供科学的依据,探讨了天龙山石窟工程地质特征问题。对天龙山石窟岩石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龙山石窟岩石为砾粗-中粒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胶结物以硅质最常见,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属于坚硬岩石,但抗冻性差,抗风化能力中等。可见,天龙山石窟主要地质病害为岩体裂隙、窟顶渗水、岩体崩塌和石雕风化。  相似文献   

6.
川渝地区城市环境下砂岩摩崖造像风化特征与程度研究是风化病害防治的基础,同时对文物科学合理地展示、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以弹子石摩崖造像及其赋存岩体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化病害勘察基础上,通过原位无损、微损测试手段,结合室内扫描电镜(SEM)测试,对弹子石摩崖造像岩体表层宏观、微观风化特征及风化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弹...  相似文献   

7.
赵希  施紫越  舒灵扬  向芳 《甘肃科技》2023,(11):91-93+100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石窟遗址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在巴蜀地区温热潮湿、降雨频繁的气候背景下,石窟的风化病害普遍严重,设计保护性建筑是延缓病害发展、延长石窟寿命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巴蜀地区石窟特点及现存保护性建筑的现状,结合广元千佛崖的相关实践,分析了包括“抑制石窟病害”“适应历史文化”“协调山体环境”“建筑设计可逆”等在内的石窟保护性建筑的设计原则,明确了在不隔绝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减缓河谷风、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的剧烈变化,以实现稳妥、改良性的保护策略。理性规划、风格协调、规避局限、具有创意的思路应当是石窟保护性建筑设计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种成因模式和构成方式直接影响了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要获得相同的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越大,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差.基于这种原理,在考虑陇东地区三叠系储层砂岩的孔隙度下限时(如在定义渗砂岩时或在进行与孔隙度下限有关的储量计算时),不同油层组应有不同的标准,假定以0.1×10-3 μm2 的渗透率作为标准,对陇东地区而言,长1-长2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可能应在11%左右,而长8油层组可能只要8%左右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9.
周杰  王逢睿  王捷  赵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194-12202
水-岩作用是岩体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探查是研究其水-岩作用的基础。利用微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性探查石窟岩体水分来源、水分分布及水分的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波测湿技术可有效探查浅表层石窟岩体的水分来源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期监测条件下,可测试不同深度岩体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同时能够可视化展示石窟岩体水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微波技术为石窟岩体水分探查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便捷可靠、无损检测、可视化探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众多风化病害的产生由水引起,而水汽扩散是环境与砂岩之间进行水分相互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2种云冈砂岩利用湿杯法开展水汽扩散试验,重点研究风化程度和环境相对湿度梯度对扩散特性的影响,并对水汽扩散模式及相关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 表明:水汽透过砂岩扩散的总量随时间线性增加,且风化程度和环境湿度梯度的增大促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及研究资料,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多项数据,运用最新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通过综合研究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油藏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认为陇东地区长7油藏属于"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受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和运移动力等因素影响,石油经短距离运移近源成藏.其长7致密砂岩油藏具有平面上呈条带状准连续分布、分布规模较大、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等特征.下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厚度大,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为该区优质的烃源岩,与大面积分布的厚层储集砂体垂向上叠置互层,对油藏的分布具有主要控制作用.陇东地区致密油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12.
肖华  郑艳海 《甘肃科技》2014,30(22):89-91
陇东地区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在甘肃的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分析了甘肃省煤炭能源的发展新格局,根据陇东地区煤炭的煤质特征,从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甘肃陇东煤炭资源洁净利用方向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陇东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陇东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的研究,一方面印证竺可桢先生关于中国历史气候规律即由寒冷期与温暖期相交替的论断同样是适用于陇东地区的,另一方面在这一规律的理论基础上,说明陇东地区历史上的寒冷期与干燥期、温暖期与湿润期也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甘肃省非草原地区所产生和流传的除“花儿”以外的歌谣,流传地区幅员辽阔,东起陇东高原,西至河西走廊,南抵陇南地区,中部又包括陇中地区,面积达29.0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98.9万.境内地形复杂,景象各异,气候多变,差别极大;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生产受频繁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砂岩石窟剥落病害加固微型木锚杆表面形态对抗拔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砂岩石窟窟顶浅层剥落病害特征,研究微型松木锚杆加固技术。利用砂岩石窟室内模拟岩体,用环氧树脂粉煤灰混合液为灌浆材料;为研究微型松木锚杆表面形态对极限抗拔力的影响,设计了四种不同表面形态的微型松木杆。试验结果表明松木锚杆表面形态对其极限抗拔力具有明显影响,建议工程应用中对微型松木杆表面进行磨砂划痕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甘肃南部高寒阴湿山区和陇东老区的29个县(市),是全省贫困面分布的主要地区,1985年底以来先后被列入国家和省的重点扶持范围。全文详细计算和分析了该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甘肃地区Superpave路面材料的应用标准,使Superpave路面更好地与甘肃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并进行应用,通过对该地区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整理统计,利用LTPP气候影响模型计算甘肃地区Superpave路面高温和低温设计温度,得到甘肃地区沥青PG等级;同时结合中国及甘肃地区实际情况,对该地区沥青PG等级进行调整,提出该地区沥青PG分级推荐标准;结合天水过境高速公路及西长凤(西峰—长庆—凤翔)高速公路实体工程,对甘肃陇东地区集料进行调查,通过对集料料源特性及加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指标分析,最终提出了甘肃陇东地区Superpave路面集料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冻融条件下云冈石窟砂岩风化现象严重,为深入了解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损伤与风化程度变化,针对云冈石窟砂岩开展了室内冻融循环模拟风化试验.在饱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得到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采用实验室内多种原位宏观无损检测技术对循环前以及每5次循环后的砂岩进行测试,得到砂岩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破坏特征以及各物理力学特性参数.结合微观检测技术从细观角度探讨了砂岩内部结构损伤机制及性能指标变化原因,并根据波速比值变化判断砂岩风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砂岩风化特征表现为颗粒脱落,结构逐渐破坏并产生裂隙,砂岩风化程度逐渐加深,经60次循环试验后砂岩达到中等风化程度.多种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砂岩的质量、超声波速、硅、钙元素含量、抗压强度等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砂岩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砂岩冻融循环次数、超声波速以及抗压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建立了三者数值关系式并可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目标,利用ESDA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1995-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时空格局特征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甘肃省经济差异不断变大,陇中、河西、陇南、陇东4地区间的差异以及陇中、河西内部的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西北榆林矿区的地质分布和岩石力学特征,文章以袁大滩煤矿厚松散层岩土层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矿区的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特征,并由老至新选取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未风化岩石及安定组上部的风化岩石进行了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时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呈现出时代愈老强度愈大的趋势,岩石由老至新,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逐渐降低;②安定组风化岩石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都明显低于未风化岩石.研究成果将为矿区建设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