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树行  谈斯奇 《科技资讯》2011,(32):204-205
对特定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轨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该领域过去的关注点、现在的热点以及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共词分析法作为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属于一种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其运用到学术研究趋势的分析中可以获得更为客观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纳米CeO2粉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通过XRD、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貌分析;应用荧光光谱法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纳米CeO2粉体的发光机理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纳米CeO2为立方萤石结构,其颗粒尺寸约为20-30nm,形貌接近于球形.纳米CeO2粉体具有良好的紫蓝色发光性能,主要是Ce4f→O2p跃迁和缺陷能级→O2p跃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光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CeO 2作为一种典型的轻稀土氧化物,在发光材料、抛光剂、紫外吸收剂、耐辐射玻璃、电子陶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近年来纳米CeO2的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目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献计量学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知识单元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文献内部知识内容的一门科学。共现网络分析是文献计量研究中分析文献特征项数据关系的一种可视化方法,根据被分析特征项的数量分为单重共现网络分析和多重共现网络分析。与单重共现网络分析相比,多重共现网络分析增加了特征项的维度,对文献知识的呈现更加深入。但是,由于被分析特征项维度的增加,导致共现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增多,节点间连线重合度和交叉频率过大,降低了文献计量可视化的效果。因此,目前文献计量共现网络分析主要以单重共现为主,多重共现网络分析可视化效果尚有待提升。为解决多重共现网络中节点过多、连线密度过大、不利于发现数据价值以及可视化效果较低等问题,引入LDA主题模型,采用空间划分的方法,将特征项全域可视化的问题转化为子空间可视化问题。首先,使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分析软件抽取文献关键词,进行TF-IDF计算,以计算结果作为实验数据;其次,使用Python构建主题模型,对目标文献集合进行主题聚类分析;最后,使用Ucinet软件对不同主题子空间文献进行多重共现分析,并将子空间分析结果叠加和重构,完成多重共现可视化系统的结构化表达。结果表明:与原多重共现可视化方法相比,在内容呈现等价的前提下,基于LDA主题模型的多重共现可视化改进方法由于缩小了多重共现网络分析系统的规模,即子空间文献数量与特征词数目,因而降低了共现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和节点间连线密度,使得多重共现可视化系统的结构更为清晰,增加了数据的可读性,突出了数据价值,有效提升了多重共现可视化效果。因此,多重共现可视化改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文献构成元素在多重组合知识挖掘方面的深入研究,提高不同领域文献计量的实证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Ce(NO3)3·6H2O为铈源,(NH4)2CO3·H2O为沉淀剂,并加入少量PEG4000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前驱体Ce2(CO3)3·H2O,前驱体经热处理合成了纳米CeO2.通过XRD,DTA/TG,TEM,BET及杂质含量分析,并根据XRD线宽法,按Scherrer公式计算平均晶粒尺寸,结合相对密度的测定研究了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CeO2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前驱体经300℃焙烧1h已完全形成CeO2,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原生晶粒粒径为5nm左右,颗粒粒径为20nm左右,比表面积达140.61m2/g,孔径分布为5~15nm,孔径峰值为9.3nm,纯度≥99.97%;随焙烧温度提高,将引起CeO2晶粒尺寸和相对密度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6.
稀土CeO2纳米固溶体粉末晶格常数与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物的晶格常数是材料研究和运用的一个重要参数. 从理论上预测氧化物固溶体的晶格常数是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从理论上研究物性参数的方法之一. 经研究, 推导出了计算立方CeO2 纳米固溶体晶格常数与固溶体成分关系的方程. 将理论计算纳米氧化物固溶体的晶格常数的方程用于CeO2 - ZrO2, CeO2 - Bi2O3 , CeO2 - La2O3, CeO2 - ZrO2 - ThO2 纳米固溶体晶格常数的计算, 发现晶格常数随固溶体成分变化与立方CeO2纳米固溶体晶格常数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误差不大于0. 3% , 1. 7%, 3. 4%, 0. 4%.  相似文献   

7.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步法合成纳米CeO2溶胶及其分散稳定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胶溶法制备纳半分散体时条件严格、过程繁琐的问题,以硝酸过量的Ce(NO3)3溶液和氨水为反应物,在低pH值条件下,通过一步法合成了在水介质和乙酸乙酯介质中稳定分散的亮黄色透明的纳米CeO2胶体分散体;讨论了表面活性剂(DBS)用量与萃取率的关系,得出了用乙酸乙酯萃取时Ce(NO3)3溶液与DBS用量的最佳比.电镜照片观察到,CeO2纳米粒子在水介质和乙酸乙酯介质中均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5nm.初步研究探讨了在两种介质中稳定分散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Ce(NO3)3.6H2O为铈源,(NH4)2 CO3.H2O为沉淀剂,加入少量PEG4000作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并经水洗、超声波醇洗,70℃干燥后得到CeO2的前驱体Ce2(CO3)3.H2 O。对Ce2(CO3)3.H2 O样品运用差示/热重分析(DSC/TG)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进行其热分解过程研究,并通过多重速率扫描法记录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TG曲线,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Coats-Redfern法进一步研究Ce2(CO3)3.H2 O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e2(CO3)3.H2 O热分解反应过程分2步进行,主要反应阶段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是:反应活化能为105.51 kJ/mol,反应级数为2,频率因子为3.61;由此推断出可能的Ce2(CO3)3.H2 O热分解机理函数为Anti-Jander方程,受三维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Ce(NO3)3·6H2O和(CH3COO)2 Zn·2H2O为原料,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eO2,ZnO粉体,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研究了不同的铈锌摩尔对复合粉体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XRD、IR、TG-DTA、UV-Vis以及激光粒度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属于原子级混合,其紫外吸收性能优于单一粉体。  相似文献   

11.
用MOD法制备CeO2纳米涂层薄膜,研究和分析了CeO2薄膜的成相重复性和表面重复性,得出了1 000℃为最佳烧结温度、烧结气氛中氧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01%的条件;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CeO2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薄膜的晶粒增大,表面起伏增大,表面粗糙度也随之增大,60 min为最佳保温时间;前驱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薄膜的致密性,浓度过大会使薄膜出现孔洞。  相似文献   

12.
Chesbrough提出开放式创新概念后,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开放式创新进行探讨。以CNKI的673篇相关论文作为数据来源,构建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进行定量的文献分析。借助Bibexcel和Ucinet等分析工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我国开放式创新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表明: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创新模式、影响因素、自主创新等一直是我国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持续热点问题,而商业模式、突破性创新、知识管理、知识网络、知识产权等存在进一步的研究空间;我国开放式创新的5个研究主题是技术创新、开放式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知识管理及研究方法、企业开放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Ce(NO3)3.6H2O、Na2CO3为原料,采用新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均匀沉淀法制备CeO2前驱体,经500℃焙烧1~4h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纳米CeO2晶体.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前驱体和样品的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涉及的均匀沉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CeO2纳米晶体属立方晶系,样品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30~50nm.离子交换树脂均匀沉淀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同时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污染小,后处理容易,离子交换树脂可再生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纳米CeO2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纳米Ce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eO2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2.0%,反应时间为3.5h,反应温度为106-140℃,酯化率可达93.47%,产品纯度>98.8%.  相似文献   

15.
16.
以己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纳米CeO2为催化剂,利用微波技术合成了己二酸二丁酯.探讨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醇酸摩尔比及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在己二酸用量为0.05 mol时,n (正丁醇):n(己二酸) = 3.0:1,纳米CeO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5%,微波功率为465W,辐射时间为10 min,酯化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解硝酸铈法制备出一系列CeO2纳米粉体,进一步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Cu/CeO2纳米催化剂,运用UV-Vis、FT-Raman、XRD、TEM及微反一色谱装置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影响CeO2的结构和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情况,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CeO2粒度逐渐增大,结构有序性逐渐增强,而粒度形貌趋向多样性,同时Cu物种在其上的分散性变差;Cu/Ce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远远高于单纯的Cu和CeO2.  相似文献   

18.
19.
以CeCl3·7H2 O为铈源、NH3· H2 O为矿化剂、HCl为酸性调节剂,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PL )、拉曼光谱(Raman)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等分析测试手段,对CeO2纳米颗粒的晶相、形貌、光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晶格参数略高于块状CeO2的,并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所有样品的形貌均为球形.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估计出的样品直接带隙值小于块状CeO2的,且此值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pH值为2时合成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此性质的出现可能与Ce3+和氧空位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从介绍CeO2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出发,综述了掺杂纳米CeO2基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汽车尾气探测及净化催化处理、防紫外线材料以光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