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谢建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48-52
西方实体主义哲学以“是什么”作为实体思维的核心,并把一切存在都设定为实体来研究,以探讨其本质。这一思维方式构成了书法实体美学意象之“力”意象的哲学基础,并影响到整个书法形式美学意象的研究,使“书法的美学内容或美学意蕴就是书法的形式构成本身”这一命题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4.
黄昏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文章对黄昏意象中几种典型的审美取向、思乡怀归、相思闺怨、吊古伤怀等作了浅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友田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52-55
廷式身处碑学兴盛时期,其书法虽受时代、师友的影响,而能自出机抒,独立特行。廷式论书崇尚魏晋“飘逸之气”与明人的“生趣逸气”,这是他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表现的一种表现。延式书法,馆阁书水平很高,手稿则体现其人情调;大字行书可视为其代表作,并充分展示了他的学识与人品。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岛诗歌中的禅意象和苦意象构织了一个较为多意的诗歌意象世界。贾岛也在这两类意象的建构下体验着生活、生命的意义 ,并使接受主体透过这些意象来洞察他诗歌世界中所蕴涵的心性及人文意蕴。在社会、个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这两类意象加载的不仅仅是客观实物的现实反映 ,更体现着其诗在人本化态度的关照中所深藏的在“禅”意回归后超越“苦”境的生命凝结。 相似文献
9.
凯文-林奇将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并认为设计者有义务把这些单独的元素组成一个整体,为规划新的城市提供帮助。本文试图运用这五种基本元素,以及一些形态特性,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意象特征,初步探寻老北京整体的城市格局,以增强我们对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龙、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其意象的多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探究,不仅加强了其科学理据性,更为龙凤文化的探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隐喻的视角,辅之意象图式理论,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阐释,能够科学客观地溯源龙凤文化源流,进一步地剖析“龙”“凤”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侯忠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书法的本质 ,即书法是什么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 ,当前由于人们对书法本质的界定不明确、统一 ,导致了一些以书法为幌子的“非书法”现象的产生。这些严重有害于书法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框架一个“三级书法本质论”新说 ,即将书法的本质分解为三个层级来理解 :写字层、艺术层、学问层 ,并就三个层级的内在联系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一笔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135-138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入手,但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活动的两个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环节。临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忠实性临摹;二是分析性临摹;三是印象性临摹。三个阶段由低而高,由入而出。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家式的创作;二是百家式的创作。这两个阶段是由专而博,由他而我。 相似文献
13.
王德宝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1):125-126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16.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既能扎根传统,学习古人,又不为传统所束缚,大胆地革新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王铎在中日书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是一部书和刻的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和汉字艺术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书法艺术包括于汉字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
创造力的培养问题在书法教学中长期遭受漠视,以致于临摹教学几乎成为书法教学的代名词。以结构变形教学为切入口,可以开辟出一条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能落到实处的可行路径。在结构变形教学中,应坚持以写实为前提并确保质量的原则。结构变形教学应涵盖观察力训练、思维力训练、表现力训练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