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谐音这种言语表达方式具有控制信息的效应,也具有美化信息的效应。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在运用谐音表达方面脱离社会传统道德的制约,则会造成交际的失败,伤害他人,有损自己。谐音运用只有得到传统文化道德的认同,才能体现控制信息和美化信息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3.
靳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9):42-45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言语交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非言语交际包括诸多要素,并受到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受古代日本相对封闭的村落社会结构与言灵思想的影响,日语的非言语交际非常发达。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交际过程中的各种非言语要素,中日间对于同一非言语要素的不同理解,以及日方对于某些非言语要素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跨文化交际功能。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外语教学。文中研究分析了非言语交际的语用特性和语用功能,并倡导在外语教学中结合非言语交际教学,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钮西来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9,12(5):127-128
中英语言中的非语言交际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地域的不同,中英人的归属、个人观不同,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常常会造成交际之间的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而分析心理、空间距离、研究其与文化习俗的关系,使得我们能进一步了解非语言交际行中空间文化行为,了解空间文化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传递了人类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本文对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非言语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徐小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9-122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非言语交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利进行,引发不愉快乃至冲突的情况,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最敏感、最现实的问题。文章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跨文化非言语行为差异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重点探讨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欣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9-121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首先增强学生的非言语交际意识,并通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11.
张丹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交际过程是符号过程。在短信交际的过程中,发信者发出信号(信息),对所发信息进行编码,以符号的形式呈现给接受者;信息的接受者结合不同的符号情景,对符号能指形式通过推理取得符号所指讯息,最终取得交际成功。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短信语言的谐音现象,期为今后研究符号学和短信语言搭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对于符号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谐音作为一种语用现象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音同或音近字的巧妙运用,其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因素,研究谐音现象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宋炳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7-13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正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76
元代浙江是江南佛教中心之一 ,其间先后有 6 0多位日本名僧到浙江学佛取经 ,以及 10多位浙江名僧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传经。两国名僧的往来不但培养了众多高僧 ,而且促进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16.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6)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话音内插系统(Speech Interpolation System)的高灵敏度话音检测器,并用该检测器进行了各种话音瞬态参数的统计分析。该话音检测器通过分析输入信号的短时能量和零交叉率等检测话音信号,采用自适应电平门限和释放延迟等措施提高了话音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同时,这种方案对于线路中的信令信息有较强的识别能力。采用本话音检测器对话音信号所做的统计分析不仅得到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汉语活动规律,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检测方案。同时,通过汉语和英语话音活动规律的比较表明汉语应用话音内插技术的效果要优于英语。 相似文献
18.
李光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82-85
作为南宋孝宗朝在文坛与政坛俱闻名一世的同乡,周必大与杨万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密切交往颇值得关注。然史书多载两人"政见不合"。文章就此问题进行考辨,以正史书之误。 相似文献
19.
罗文筠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94-97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在致意、招呼、称呼、音量、交流等礼仪言语中无不体现出使用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并展示着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与哲学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20.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评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中西方国家由于文化模式,思维定势的不同,人们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使用的语用策略也存在差异。了解英汉批评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的异同,能帮助第二外语学习者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而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批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