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谚语与比喻     
谚语运用众多修辞手法,比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比喻使谚语源远漉长,比喻是谚语的本质特征,比喻是构成谚语的重要手段。谚语比喻形式多样,大致20种之多。谚语比喻有通俗性、规律性、灵活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谚语一般是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含有劝诫意义的话。英语中的谚语有成千上万条,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英语颜语在表现手法上往往通过多种修辞手段表达思想。诸如比喻、夸张、对照、拟人、拟物、韵格等。  相似文献   

4.
对比汉语谚语数字与英语数字在喻义方面的差异,探讨如何处理汉英谚语数字翻译相应的文化空缺现象。汉英数字在谚语中的语义文化空缺失去了原文数字的结构和比喻形象。译出喻义,以保证传递原文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5.
谚语一般是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含有劝诫意义的话.英语中的谚语有成千上万条,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英语颜语在表现手法上往往通过多种修辞手段表达思想.诸如比喻、夸张、对照、拟人、拟物、韵格等.  相似文献   

6.
谈话语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谈话语体中包含和显现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并集中表现在用词、俗语谚语和比喻方式等内容中。因此,在谈话语体最基础的普通词语、俗语谚语以及比喻用法等方式中,我们除了可以理解其一般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可以了解到许多潜含的文化方面的意义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两种语言之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以《圣经》为例,从人物、动植物名称等角度来探讨其内在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比喻性词语可以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喻体与喻义的关系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则有直译、套用或借用、意译。  相似文献   

8.
日语惯用句和谚语都是日本人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形式简洁、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两者既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也有明显不同的地方。惯用句一般结构紧凑,多使用比喻和引申等修辞手段。谚语是流传至今的教训或者生活经验的凝缩,结构较惯用句复杂,常表示教训警示、讽刺等语义。  相似文献   

9.
周红燕 《科技信息》2008,(7):194-194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译丢。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从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成语、谚语和格言、比喻和联想、典故、委婉语、禁忌语、文体区别、身势语等十个方面谈论中英语言与文化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俗语研究是汉语俗语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把《西游记》中的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西游记》中俗语的引用体例、分类、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了翻译行为以及歇后语这一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套译在翻译三种不同类型的歇后语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指出了套译在歇后语翻译中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4.
木牛流马辩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牛流马为何物,向为史家所重,论说纷纭。作者在文中将以前各说归纳为四。通过大量文献考证,结合作者亲赴川北栈道考察的情况,对这些观点做了分析,并补充和发展了刘仙洲先生的观点,提出木牛流马实为具有特殊性能及特殊外形的独轮车。此外,对于独轮车的发明年代,木牛流马的发明人等问题,文中也有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为隐喻学研究引入了一个新视角。制造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方法———名物化隐喻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物化,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是语法形式上的一种变化,既具有名词事物的静态语义特征,又具有动词的渐变语法特点,但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一个词语诸多义项不是任意的关联,隐喻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是词义扩展的重要理据。教师帮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可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激发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个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阐述隐喻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说明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介绍了学者们对隐喻的分类,并且列举了隐喻在日常、广告、影视、文学和网语中的应用,指出扩展对隐喻的研究对于创新人们的思维和拓宽人们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一浮纯用儒家古典名言表达的政治观,会通《六艺》,俱出《六艺》,悉遵圣言,是地道的《六艺》政治观,亦就是王道政治观。它是在以《六艺》为一体、内圣外王为一体的思想背景下展开的。所谓王道政治,从历史观点上说,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其义,一言之,就是“王者以道治天下”。王道政治为万世开太平,垂法万世。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的首出原则是儒家传统的正名。他以正名哲学·正名政治哲学直接推导出王道政治观的主旨是建皇极,行王道。行王道即是君道。(上篇)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中华民族总结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作为语言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谚语以其短小精悍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有不少谚语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事件的独立性是概率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教材上往往偏重于数学解释。为增加事件独立性知识的人文气息,改善教学效果,结合"百发百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谚语,发掘这些谚语背后的隐含的事件独立性的表述,从而让事件独立性具有了人文气息,让谚语有了数量的科学解释。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接受起来相关的知识更有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