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重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化.本文选取重庆市各区县人口、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数据,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出1999-2010年重庆市人口、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重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分布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数据的省域空间化需求的增加和夜间灯光数据应用的日渐成熟,基于北京市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综合灯光指数与第二、第三产业GDP的回归模型;利用北京市的Landsat8数据,依据CART决策树算法分类出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构建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面积与第一产业GDP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拟的第一、二、三产业GDP共同求和的方式计算GDP总值,最终建立北京市的1km格网GDP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模拟的第一产业GDP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04亿元和3.55%,第二、三产业GDP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5.54亿元和3.35%,GDP总值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6.43亿元和3.36%。生成的GDP密度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分布特征,可为经济决策和GDP产值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县区为单位统计的GDP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县级内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对GDP 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在GIS平台下采用分产业建模方式,结合土地利用 数据、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GDP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现GDP的空间化.结果表明,第 一产业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密切的线性关系;第二、三产业之和与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将人口 数据与DMSP/OLS数据相结合构建的综合因子与GDP2,3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相关系数为0.949,R2 为0.901.利用综合 因子与第二、三产业GDP数据回归建模,可以提高第二、三产业空间化的精度.验证结果显示乡镇尺度模拟值与统计值 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34%,本研究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空间化后的GDP的密度图能够反映地区内部的经济情 况,对研究该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数据的省域空间化需求的增加和夜间灯光数据应用的日渐成熟,基于北京市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综合灯光指数与第二、第三产业 GDP 的回归模型;利用北京市的Landsat8 数据,依据 CART 决策树算法分类出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构建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面积与第一产业 GDP 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拟的第一、二、三产业 GDP 共同求和的方式计算 GDP 总值,最终建立北京市的 1 km格网 GDP 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模拟的第一产业 GDP 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 0.04 亿元和 3.55%,第二、三产业 GDP 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5.54 亿元和 3.35%,GDP 总值的平均残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6.43 亿元和3.36%。生成的 GDP 密度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分布特征,可为经济决策和 GDP 产值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面积权重、反距离加权、距离衰减加幂指数的GDP数据空间化方法,实现了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的兰州市500 m×500 m格网GDP数据空间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兰州市GDP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河谷地带聚集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湟水谷地是GDP最集中的地带,庄浪河、大通河、宛川河河谷和陇海、包兰铁路沿线是次聚集地带;同时,在永登县坪城、秦王川盆地和榆中县三角城盆地,GDP总量呈不连续的面状聚集,相对周边地区为GDP高值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软件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结论.(1)空间分布特征.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倾向于分布在各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区域地市,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级单元排斥较为明显;邮政储蓄银行分布区域和个体特征明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各地级单元银行网点数量具有较强补充功能.(2)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较少的地级单元与集中连续贫困地区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耦合关系,这些地区金融服务供给需加强.(3)影响因素.各类银行网点分布均与常住人口呈显著正相关,而受城镇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三产业比例和人均GDP对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起到了正向影响;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均GDP对邮政储蓄银行起到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例则起到负向影响;建成区面积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起到正向影响,而进出口贸易总额则起到负向影响;进出口贸易正向影响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GDP统计数据难以与自然资源环境数据进行有效叠加的问题,以土地利用及DEM数据为依据,采用GIS、RS技术与SPS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干道道路、城镇规模及与市中心有效距离等影响因子与GDP各产值的关系。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第一产值GDP1用面积权重的方法模拟;第二产值GDP2以道路的反距离加权建模,第三产值GDP3基于城镇规模,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进一步融合DEM数据进行了海拔及坡度修正,最终实现GDP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获得了2009年广西(1×1)km格网的GDP密度。结果表明,空间化后的经济统计数据能宏观的显现了省域的经济增长趋势及时空演变格局。不同视角的了解过去发展的优势及不足,为相关部门提供空间数据信息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Suomi-NPP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的空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间灯光的遥感图像可去除大部分的自然干扰,使人类活动获得有效的反映,为社会经济空间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该文用Suomi-NPP卫星获取的夜间灯光数据与GDP数据建立多种空间关系模型,以探索两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中先对中国内地各省级行政区进行灯光信息统计,并计算各灯光指标,从而选取最佳灯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灯光区域的归一化总辐射指数与统计GDP的相关性更强。再以其作为灯光指标与统计GDP建立线性与非线性空间模型,最后选出较好的模型对GDP进行预测,其中线性、幂指数和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达0.8以上。采用幂指数模型对2014年各行政单元的GDP进行预测,其平均相对误差为26.0%。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派生的多指标数据对福建省2008年GDP进行网格化.结果显示:利用DMSP/OLS数据、土地利用数据、DEM多源数据的多元逐步回归,较单一DMSP/OLS与GDP的一元回归模型增加了农林牧业对GDP的贡献,提高了GDP的预测精度,但从残差显示在预测区域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区域比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区域GDP预测精度偏低;因此按多元回归的相对误差(δ=0.5)为界限将多源数据指标重新多元逐步回归,可提高GDP网格化的精度;最后借助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得到福建省县域尺度零误差的GDP网格化分布图,为DMSP/OLS数据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成的结果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县域尺度下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对区域经济分析、资源环境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